百书楼 > 我在战国修仙小说 > 第29章天下乐坊解心锁

第29章天下乐坊解心锁


再次前行,到得一个小城池,康泰在一个酒肆干活换干粮时,几个食客的言语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人言:“在西边运城,有一乐坊,名:天下。此坊不知何人所开,但却名扬四海,不因其囊括各国之美酒、乐律和美女。而是因其有一妙用,曰:解心锁。”众人忙问:“何为解心锁?”那人喝了一大口酒道:“以天下之力尽解心中之惑。”众人:“天下之力,好大口气!”那人笑道:“非但口气大,能力更大。相传秦国穆公曾乔装于此,得解困惑,并得百里奚,蹇叔,来丕豹、公孙支等众名士,以致才有了秦穆公称霸。还有诸多学者、名士在此得以解除内心困惑,更有甚者,相传有神仙驾临此地指点修行。当真是天下智囊。”众人惊讶道:“这天下乐坊莫非神仙所开?不若我们也去让其帮我们解解心锁?”有人调侃道:“你这俗人有何心锁?”那人道:“如何富贵?如何得美?哈哈。”之后,便是相互调侃,康泰不再关心,但是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一路向西,运城解心锁!

康泰确定了方向,便一路西行,月余时日,便已身在运城,晋国富强,看这运城便知一二。酒肆、乐坊、商贾林立,可见天下之物,可识天下之人。商贾富足不下宋国彭城,人口众多比周国洛邑优胜。康泰一路奔波为的便是这运城的天下乐坊,所以无心他顾,打听了天下乐坊所在,便匆匆而往!

天下乐坊果真名不虚传,一座阁楼竟有十亩见方,此时晌午,便人满为患,就那门前也已经水泄不通,康泰只得在人群之外垫着脚尖遥望。远远看见那乐坊阁楼上挂两牌匾,其一上书:“解心锁:一人一年只能一次,一次缴钱十万。内心困惑,公之于众。直到有人解开为止!”另一上书:“邀天下之士解天下之惑,赏钱十万,入天下名册,授贵客牌。”

康泰见此,不由心一凉,十万钱可不是一时半会可得的,自己想要解心中修行之道的困惑怕是要另想他途了.但又一想,这天下之大,意欲修行之辈一定也不少,不如在此静候,或许也有意欲修行之人心有困惑,前来解心锁的.那时,或许能有所得.心念如此,便静下心来.此地富庶,商贾云集,寻一份活计应该不难.便想在天下乐坊找个活计,安心等待.转了一圈,见乐坊边门也围着一群人,便凑了过去.原来是一讨酒老汉,此时老汉面前已经堆放些许酒罐.只见老汉猛灌一口酒道:“小老儿长居于此,近十年但凡高明见解,都有幸听得。诸位如此抬举,打赏如此美酒,小老儿当知无不言,言之不尽。有何困惑,若曾经有人解疑,我定当如实相告。诸位大爷尽管道来!”

老汉说完,刚刚赏酒之人便道:“可曾有名士答疑:何以富足?”此人商贾打扮,却衣衫破旧,灰头土脸,此时正渴望的看着老汉。众人闻言哄笑不止。“此老汉终日讨酒,你却问他如何富足?”“若他知如何富足,又怎会讨酒喝。”“闻行乞之人言何富足,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此人闻言,面红耳赤。那老汉着急道:“有何可笑?世间之人知其理,而不能行者,千千万万。知理且行者,却是寥寥,而知理且行者,又能持之以恒者更是万里无一。是故,知其理,而不成者,何止千万?”众人略一思忖,顿时闭嘴不言。那提问之人更是道:“老先生高见,我立志富足,从小不顾家人儒生轻薄反对,毅然从商,易菜粮,营酒肆,贩牛羊,如今已逾十载,终不能富足,偶遇牲畜瘟疫,竟再失老本,当真无言。”乞酒老汉笑道:“谬赞,谬赞。我只知其理,却难行其事,知有何用?”接着再喝一口酒道:“何以富足?此乃常惑,老汉闻此理,已然多年。就如实道于你。”老汉再猛灌一口,看向远方,回忆道:“当是周敬王9年,那日,一富态中年前簇后拥,浩浩荡荡而来,一见便知,非富即贵,然而,其缴钱十万,却再赏千金,解心中困惑:如何富贵?当时众人纷纷不解,连那天下乐坊亦疑惑问道:观尔等气派,当是大富大贵之辈,再问富足,是何意图?但见那富态中年叹了一口气道:尔等有所不知,我没有其他意图,却是不远万里前来解此心结。想我公孙世家乃燕国赫赫有名之官宦氏族,然我公孙漾却无心国政,犹爱商贾,便经商数十载,如今在蓟城当数一数二,但终究是靠着我公孙世家在燕国的地位权势所得,非我经商之能。而且,我公孙漾游历诸国,才知晓我之不堪,齐国、宋国、周国还有这晋国,富甲一方之辈犹多,便是那富可敌国之大能亦是不少,我照搬其法,施于燕国,却终究不成。我燕国少与中原诸国走动,文化经济落后,若不是得齐国“尊王攘夷”相帮,早已灭国。是故,我遍寻燕国商贾,求富甲天下之商计,却未有能解我困惑之人。如今我公孙漾愿献千金,解我困惑。请诸位帮我。众人闻其言便豁然,此人乃燕国贵胄,公孙漾,自燕国而来,欲求富甲天下经商之能!虽已经明了了其目的,但是围观众人依然腹诽不已,有人暗道:既然已经如此富足,却还不知足常乐,当真好是贪心。又有人暗道:原来就是一蠢材,有如此大好的资源,却都不知如何利用。我若有如此显赫家世,早已经富可敌国……公孙漾此次解心锁,3日之后,便已然解惑。自燕国公孙漾公布其心结后,每日前来解惑者,多如过江之鲫。有人言:在燕国蓟城广开妓院,广招天下美女。有人言:既然有足够财币,当做大买卖,广收奇珍,卖于燕国贵族。有人言:把燕国的粮食全收了,再高价卖给国人……等以燕国政权资源为依仗的。也有放眼天下的,如:到各国开设酒肆。到天下贩运私盐。等等不切实际之谈。但是都未真正解决其心中困惑,如何才能以己之能,行商贾之实,从而富甲天下。直到3日后,那天一往如常,晌午时分,一青衣学子打扮年轻人立于天下乐坊之前片刻,便朗声道:此乃何人之惑,出来见我!众人见是一年轻书生,便以为又是一混饭讨酒之辈,便出言讽刺道:这公孙老爷已经说了,但凡说出一个方法,不论对错,便都可进天下乐坊饱餐美食,你随便一说,便可进去了。不必如此装模做样。这年轻人不答,依然朗声道:我有经商大计,但不传心术不正者,何人解惑,出来见我!那公孙漾近日被各种胡言乱语,歪理邪说搞得已经没有了太大希望,一是富甲一方者看不上其千金求法,二来真正有经商之道者未必会传于他人,开始便未在意,可见得此人依然扬言要见人授艺。便下了贵宾楼,出得门来。公孙漾一见乃一青年书生,便暗道:浪费我时间。表面一礼道:在下燕国公孙漾,求富甲一方之商计。虽未言表,却浮于仪态。那青年倒也不在意,继续朗声道:为何求富甲一方?公孙漾道:虽已然富足,却乃家族权势所为,我意欲以己之能,行经商之实,得天下之富。那青年点头自语道:已然富足,却再思奋进,自立图强之人也,虽有家世,却不以为背,不以势强行,当非奸恶小人。这法传得。于是便又道:商者,为利。其本也!利从何来?他人之手也。他人之财为何给你?一曰:抢。此强匪也,人心有愤,终不得长久。二曰:换。此乃人心之所向也。乃长久之道也。听到此处,那公孙漾肃然起敬,心道:商之根本,果然透彻。立马躬身相邀。青年被迎上了阁楼,众人亦争先恐后蜂拥而上。而当时小老儿还身强体壮,乃是第一个冲了上去的人,而且就立身那青年之侧,听得周全。那青年坐定后继续道:如何才能换取他人钱财,当解了他人之所需。而他人需求的严重程度便决定其换取的价值的大小。一人将饿死,那么他将舍得用比死不足的任何东西交换一碗吃食。一人温饱,则难以以饭食换其钱财。是故,商者,尽全力解决他人之所需也。听到此处,青年喝酒润了润喉,那公孙漾便赶忙道:先生大才,诚不欺我,我在燕国易水开设食肆酒坊不如蓟城,然蓟城粮仓却又不及易水。当是蓟城繁盛不缺食粮,易水偏瘠舍不得酒食。然我经商数十载,已经解了世人不少所需,却仍不能豪富,何如?青年接着道:意欲广收钱财,那当更大范围的解决世人更大的需求。一人之需可得1钱,那若万人之需,便可得万钱。再若一人玩耍之需,可得1钱,温饱之需,可得5钱,安居之需可得20钱,但其生死之需便可得其尽也。又若解乞丐之需,可得一拜,解王侯之需,便可得荣华富贵。公孙漾赶紧插话道:然而,我欲广开酒肆,奈何此地酒肆已然林立,他人之需不需我解,当如何?青年又道:一旦解决需求的人多了,那么世人将以最小代价换取最优质的所需。是故,当资源不足时,便应当创造资源,当资源富足之时,便应优化商道,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方可解决他人所需。所以,商之道,阶段性审视自己之能,以自己能够达到的最优的方法解他人之需。审自身,明他需,优其道,解之!公孙漾听完激动不已,连连拜服。当即大喊:我心已解。立即献上千金,并意欲招此青年共同经商。只是那青年道暂时无意商途,将去越国,施展抱负。其后,天下乐坊奏乐迎其为上宾,得授贵宾牌。得见天下乐坊名册再添一人,名:范蠡!

乞酒老汉说完,众人便又七嘴八舌说开了。有人道:“就这?没了?就这便得千金?”有人道:“谁不知道解决他之所需便可得钱财之理?只是如何解其所需啊?”还有人道:“你这老汉,编个故事,诓骗我等吧?”……

只是那商贾打扮中年还在闭目思索,对众人争论充耳不闻。过了一会,终于睁开双眼,对天一拜道:范蠡大才,解我困惑。然后又对乞酒老汉一拜道:谢老丈。然后再拿出几个钱币给了老汉,便挺胸抬头而去。康泰虽对经商无感,但对范蠡所言,到是点头同意,想起自己乞讨至太乙子门前时,太乙子所言,也在于以己之能换己所需。但是此时康泰心思只在修行一途,对此听得也是索然无味,亦是无法判断老汉所言,是真是假。便不再听下去。径自走进了天下乐坊招伙计的偏门。


  (https://www.bshulou8.cc/xs/5112405/111111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