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不死重生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122章一苇渡江

第122章一苇渡江


释永法笑着说:“木人巷的密室有通往各处木人阵的通道以后有时间你们可以见识一下,只是现在我们可能没有时间一一研究他们。”

释延昶刚才一直在思索,现在才提出自己的疑问:“我刚看木人阵中木人的动作配合是感到很熟悉,现在想起来他和我们少林练习的‘少林铜人阵’‘十八罗汉阵’等很相似,这些木人的动作是不是从这些阵法当中衍变出来的?”

释永法说:“也可能是我们的阵法是从这些木人当中得出的,我一直以为这些木人除了防御私自进入木人巷的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

释延昶和王恺一起问:“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释永法郑重的说:“记录少林武功。”

“记录少林武功?”其他人都不是很明白。

“不错!少林武功从达摩祖师传入中原以后,在少林得以发扬广大,少林的前辈一定不想少林武功再在少林的手上失传,于是想尽办法,留下了不少秘笈、典籍,可是这些秘笈和典籍不但容易损坏、丢失,而且年久之后可能因为文字语言的变迁,使后人无法完全依靠记录来学习少林武功,所以他们制造了可以演示少林武功的木人,并且建造木人巷。”释永法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对!很有这种可能,这些木人经年不坏不但可以把少林武功的招式记录下来,而且还可以与习的少林武功的人拆招练习。”王恺也明白了。

“那我们走吧!”释永法不想再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了。

“好!我带着可儿,你们带着王恺我们还是像刚才一样过去是吗?”页小楼说。

“只能这样了,我一直想不出除了门上的提示之外,其他破木人阵的方法。”释永法说着就要抱起王恺向前走。

“我……”可儿想要说什么又停住了。

页小楼以为她是害怕,就拉着她的手说:“没事我抱着你很快就过去了。”

可儿吞吞吐吐的说:“我不是怕……我是想到……也许…还有破这些木头人的方法。”

可儿这一说,其他人都看向可儿,可儿的连一下子红了,慢慢的说:“我也是乱说,我看着这些木头人碰不到自己的后背,也许…….”

不等可儿说完,释永法忽然放下向前进了木人阵,之间他贴近木人的一直后背站着,木人转身他也跟着旋转就像黏在了木人的背上一样,过人从一个木人到另外一个木人换了好几个地方之后,木人始终无法碰到他的身体,一会之后他抽身返回,对可儿说:“想不道你一句竟然准确的说出了木人阵的破绽。”

可儿这时也不脸红了,慢慢的说:“也许是我不懂什么武功,我看得时候就一直想怎么躲着别挨打,就发现木头人的手够不到后面。”可儿说完不好意思的模样。

“没想到可儿还是武学天才?”王恺开着玩笑说。

“这不是资质的问题,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释永法说。

“角度?”

“不错!我们想的都是怎么打败木头人或者怎么破阵,而可儿以内完全不会武功,所以她是在从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阵,自然也可以看出一些我们忽略的东西,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释永法说。

看来这一次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货,但是现在首要解决的就是页小楼和秦飞凤的问题,感叹了一阵之后他们还是过木人阵继续向前走。

找到了木人阵的规律想要过去就不是问题了,一会之后他们就都站在木人阵的后面了,木人阵的后面又是一扇和前面差不多的石门,这是这扇石门之上并没有任何的文字,而是有无数的小孔组成的,佛教中的“X”字。

来到门前之后释永法拿出怀中的绿玉杖插入“X”字中心的小孔之中用力向下一按,门内传来卡的一声,随后释永法用手一推这扇石门就开了。

大家进入释永法打开的石门之后发现这间石室里面,正前方供这一尊白色接近透明的佛像。

这件石室里面除了佛像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东西,四周都是不同的佛教故事的壁画浮雕。

“大师是不是走错了?”秦飞凤试探的问释永法。

“没错,我们要找的东西就在这石室之中。”释永法说着走到左边一幅浮雕的跟前停了下来。

这个壁画刻的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传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业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架起一业扁舟,乘风破浪。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批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荥阳系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讲,"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

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槁,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老人偌大年幻,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吧!向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卢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便顺手抽出一根卢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卢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杂灵苇花,昂首高扬,五片卢苇卢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卢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卢苇,扑通一志,扔到水中,双脚中学上卢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说也奇怪,这捆卢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起责问:"你给他一根卢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卢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卢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卢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弃能相助?"老人说吧,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从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丛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片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现在释永法前面的就是达摩一苇渡江的图像。图像的一侧还有一首诗:

路行跨水復逢羊,

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https://www.bshulou8.cc/xs/5112114/1111101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