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并肩作战


残雪未消时刘家老宅门前的梧桐树抖落最后一片残雪时,刘文远裹挟着寒风跨进门槛。

连美华正对着煤炉子打毛衣,竹针戳在铝饭盒上叮当作响——那是丈夫刘青山去西北前留的饭盒,盒底还刻着"1963年先进工作者"。

"你爸…"母亲猛地起身,毛线团滚进灶灰里。祖父刘昆的烟斗在八仙桌旁明灭,铜烟锅里积着西北特有的苦艾草灰。

"数据送到了,爸没事。"刘文远解开军大衣,从煤炉子上取下烧水壶拿起从乡下带来的碗倒了半碗水。

连春华快速抢救回毛线团,心疼的吹掉少面的煤灰,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忍不住叹息:

"你大姐在农场被牛车轧断腿那晚,要是有个男人在……"

刘昆脸上笑意一僵,手上的烟斗敲了敲青花瓷缸,起身走向书房,腰身明显佝偻了许多。

连美华自觉失语,讪讪闭了嘴。

窗外传来吉普车熄火声。杜鹃裹着苏式布拉吉闯进来,羊皮小靴故意踩在刘文远的胶鞋上:"文远哥,高考复习资料我给你带来了!"她将油印卷子拍在桌上,卷首"京城四中"的红戳刺得连美华眯起眼。

刘文远不动声色的抽出自己的脚往后退了一步:

“这些我用不着,你拿回去吧。”

杜鹃拉长了声音凑过去:“哎呀文远哥~我知道你从小就聪明,可这毕竟是这么多年第一次高考!多少人都盯着呢!你可不能松懈!”

刘文远淡漠的摇摇头:“无功不受禄,妈,我还有事,先出去一趟。”

说完,刘文远披上军大衣就走出了门。

杜鹃气的险些绷不住,碍于长辈在这才咬了咬嘴唇没发作出来。

连美华放下织针笑着打起圆场:

“嗨!你文远哥这人啊,就是一根筋,娟儿别跟他一般见识。来,看看阿姨这毛衣织的怎么样?你们年轻小姑娘眼光好。”

杜鹃可不懂什么织毛衣,可一想到刘文远那张斧刻刀削般的脸还是耐着性子跟连美华搭起话。

话里话外,却都是打听刘文远的喜好。

连美华知无不言,显然也是动了心思的。

察觉到这一点,杜鹃瞬间有了信心,继续讨好起连美华来。

书房,刘昆静静坐在书桌后,缸底沉淀的茶叶渣拼出个模糊的"杜"字。

杜家,这是打上文远的主意了,呵……

以为这样当年那本烂账就翻了篇了?那也得看他老刘答不答应!

吴叔端着一壶热水进来,默不作声的给刘昆面前的茶缸里续上一杯热茶。

茶水氤氲,缸底模糊的“杜”字被裹挟着打起了旋儿。

刘昆缓缓抬起眼眸:“老吴,我想吃火烧了。”

吴叔斟茶的手一顿,而后唇角绽出一个大大的笑来:

“好,好……我这就去买!”

刘文远直到很晚才回来,一进门就看见连美华坐在前厅煤炉旁等着他。

刘文远知道是逃不过去了,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

连美华放下手中的毛衣冲他招招手:

“文远,来,跟妈说说话。”

刘文远上前站在她身后,拿掉她手上织了一半的毛衣轻轻帮她按揉起肩膀来:

“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别做这些了。”

连美华笑着摇摇头:“妈不累,比起从前在农场,现在这日子简直是在享福。”

刘文远语滞,母亲这些年确实是吃了苦了。

见他不说话,连美华看了眼被他小心放着的乡下土碗,语重心长道:

“文远,妈老了,妈现在什么都不求,就盼着你能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刘文远深吸一口气:“妈,现在时机不对,我不能害了人家。”

连美华一下子站起来:“你知道我说的不是她!杜鹃多好的孩子?要相貌有相貌,要家世有家世,人家现在还不嫌弃咱们没落了……”

刘文远忍不住打断她:“妈,我对她没那个意思……”

一向温婉的连美华却突然突然摔了毛衣针:"乡下丫头能帮你什么?你大姐要不是嫁了庄稼汉也不至于现在回不来!"

她扯开领口,锁骨下的烫伤疤拼成"臭老九"三个字,"当年在农场,那些泥腿子往我被窝里塞癞蛤蟆!"

刘文远双拳猛地攥紧,眼底迅速爬满血丝,他艰难的撇开视线不忍再看。

连美华发泄完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她痛苦的跌坐在藤椅上,曾几何时她也是仪态端方的阔太太。

乡下那几年,她是什么体面也没有了!如今,连儿子也都看不起她了吧?

“妈,她很好,等您见到她,一定会喜欢她的。”

刘文远在连美华面前蹲下来,诚恳的看着她。

连美华嘴唇颤了颤,终究没忍心推开他。

正在这时,吉普车的熄火声再次传来,有人砰砰敲响院门。

连美华心里咯噔一跳,刘文远已第一时间将她挡在身后:

“妈,别怕,我去看看。”

吴叔已经急匆匆去开门,进来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研究员,白天跟在刘青山身边的那个:

“刘文远先生,刘教授让我来接您,有一组数据需要您协助。”

刘文远似是早就料到,刚想说跟祖父交代一声,一转头便看见刘昆正笑着站在不远处朝他挥手:

“去吧。”

连美华站在门口张了张嘴,终究还是叹息一声进了屋。

她早就该料到会有这一天,这父子俩一心扑在科研上,她拦不住老的,更拦不住小的。

研究所,刘青山正在显微镜前仔细研究,显微镜下的组织,分明就是白日里刘文远交给他的铁盒子里那半块发霉的槽子糕。

另一个研究员在电脑上噼里啪啦算个不停,好半天才皱着眉头看向刘青山:

“刘老,有一组数据怎么都对不上。”

刘青山抬手制止他出声:“别急,阿远很快就来了。”

那声阿远带着难已掩饰的激动,没想到这七年他一手带大的孩子离了他的照顾不仅没有荒废,反而这么出色了。

这组数据,是多少科研人员都无法突破的,竟然被他算出来了!

这对他近来研究的项目简直是天大的帮助。

看来,是他们父子俩并肩作战的时候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094612/1111105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