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刘老汉一边想着, 一边往前走。
到了槐花巷,看见有人卖糖果,想了想,便把推车靠边停着,过去买几颗带去给孙子们甜口。
正拿了糖果准备走,突然听到轰隆隆一阵马蹄声,却是王府禁卫回了城。
如今这盛京城里的王府,大家都是默认昭王府的,因此一看到那禁卫军的架势,便知道是叶西来的人。
须知若无要事,城内不可纵马。
禁卫军如此着急,怕是遇到急事。
便有人好奇:“这禁卫军如此着急,莫不是哪里又有了战事?”
“不应该吧,便是有战事,那也是镇北军的事,与禁卫军没关系。”
“那他们这是……”
“嗨,我倒是听说了一点儿,只不晓得是真是假。”
“快说,快说说怎么回事儿!”
那人这才神神秘秘地清了清嗓子,说道:“不久之前,王府不是新颁布了一份法令,叫做《叶西来宪章》么?你们可还记得?”
“记得记得,我们虽不识字,但宪章颁布那日起,吏目们日日将各家邻里们聚集到一起宣读解释,听了好几遍,自然是记得的。”
“那便是了。”那人说道:“宪章中说,京城内外,全部土地,都收归叶西来所有,不得私人藏匿。因此有那豪富之家不满,想要闹事,被禁卫直接砍了头。”
“哎,这事我们也听说了。”
虽然京城是叶西来从外族手里夺回来的,但她一回来就把所有土地全部抢到自己手里,这在大家看来,还是有些太过分了。
只不过,大部分有田产土地的人,那时都逃走了,这才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但这些日子,有些人家见京城平复,便回来了。
这一回来,发现家中土地全部被王府拿走了,这还了得?
自然不满,跑去王府索要,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有人竟然敢造叶西来的反,这还真是没听说过。
不过按照这人的说法,禁卫军如此匆忙,难道是闹事的人越来越多?
可千万别,他们还想多过几天安生日子呢。
再要是打起来,别说田地,便是人头也容易丢了。
“没你们想的那么严重。”那人见他们眉头紧锁,便咳了一声,解释:“虽之前有人闹事,但都是些是胆小如鼠的,被砍了一轮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敢跳脚了。昭王殿下毕竟也不是那等浑人,她虽让所有土地全部归了自己,却也写了,凡天下黎民,都有资格拥有土地。因此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活着,便能从她手中租到两亩旱地,一亩水田,为期三十年。”
“哦,对,此事我也听说了,如此那些乡下人便得了好处,对神女殿下感恩戴德。”
“确实如此啊!所以前些日子,乡下的吏目们不是都在忙着给农人们分租土地么?这下问题就来了,因是说了不论男女老幼,都能租到三亩田地,又出了别的事。”
“是了是的,我当时也在想,生了女娃的人家,可算是走了狗屎运了。”
“呸!收起你那坏毒的想法!”那人骂道:“你想着生了女儿租了土地,便一把掐死什么都不用管,直接得了土地占便宜?休想!”
“胡说,我可没怎么想!”
“有没有这么想,你自己清楚。哼!你能想到的,难不成神女娘娘想不到?那宪章上说了,谁的租地名额就是谁的,土地跟着人走,人若死了,土地立刻收回。便是嫁了人,土地也是跟着人走的!”
“啊!这……”
“如此一来,生了儿子的便得了好处,可那生了女儿的人户,又有谁肯让自家闺女嫁人?”嫁出去,可不是一笔嫁妆的事,那是直接少了三亩地啊!
别看三亩地不多,放穷乡僻壤,这三亩地能养活两口人了。
“正是如此啊!有人家中有女,正好按着名额分了三亩土地,结果正好女儿要嫁人,土地都还没焐热呢,又被收了回去。立刻哭天抢地,要死要活。”
“还有那生了女婴,刚好分了土地,结果孩子一死,土地又被收回去的。一样嚎哭不止,不肯归还。禁卫军这些日子,天天忙着震慑这些无知闹事的了。好在那些人一听说再敢继续哭闹,便将他们自己名下的土地收回,便不敢再闹了。”
“嗨!竟是如此。”
“谁说不是呢?还有的女人家,有了田地,便死活不肯成亲的。还有人为了三亩土地,逼到人家里,强迫人家姑娘与自己成亲的。禁卫军砍头砍得刀都卷了。”
刘老汉忍不住问了一句:“那若这女子嫁的人家特别远呢?土地又带不走,官府收回去,她岂不是又没有了。”
“老汉你看来没有仔细听,宪章上面说了,女子嫁去夫家之前,需要先到衙门里交婚书登记,衙门登记之后,便可以拿着登记凭证,到夫家所属村镇领取自己的土地。土地是从衙门自留的公田里面划出来的,不占原来的村民的份额。”
“如此便说的通了。”
“但女子总是要外嫁,年年收了土地又分出去,着实麻烦。”
“麻烦又如何?女人们有了土地,就有了一份口粮,不至于饿死。”
“乡下那些女娃娃,也能凭着这份租地名额活下来,我看神女这份法令,乃是一件大功德。”
“正是正是,便是女儿终究还是要被嫁出去,养的那十几年,也算是种了她的地,不亏了。”
“但还是麻烦……”有人依旧觉得,土地分来分很不合算,还是像以前一样,只分给男人比较方便。
不过刘老汉没继续听了。
他揣好了糖果,推着小车,到了槐花巷小学门口。
这回学校还在上课,刘老汉踮着脚,支着耳朵站在门口听,听了好一会儿,才听到铜锣敲响了。
老师们从教室里出来,不一会儿,便见一群孩子们热热闹闹地,叶聪教室里跑了出来。
因是小学,这里的学生都不大,小的三五岁,大的八九岁,都在一起上学。
刘老汉眼尖,很快便看到了自己的孙女,便挥手叫她:“娥儿,娥儿,叫你兄弟们来。”
娥儿见状,立刻叫了两个弟弟,朝着刘老汉跑过来。
“爷爷,您怎么来了?”
“我卖了烧饼换了钱,买糖果给你们吃。”说着拿出糖果,往三个孩子们一人手里塞了一颗。
三个小孩剥了糖纸,把糖含在口里,立刻开心地眯起眼睛来。
刘老汉看见有人从栅栏出去,便奇怪地问:“他们这是,不上学了?”
“哦,你说他们?”娥儿道:“他们是孤儿,上午上完学,下午还要去园子里打下手,只能学半天。”
“啊!也是娘娘慈悲。”刘老汉一听孤儿不是像自家孩子一样只用念书便好,心里十分满意。
叮嘱道:“你们可要好好念书考学,听见没?可别被别人比下去。”
(https://www.bshulou8.cc/xs/5088049/276391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