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但是在沙漠地形,日行百里基本上就已经是骑兵的极限。
制约沙漠行军速度的并非战马跑不快,而是后勤跟不上。
轻装简从并不是什么都不用带,武器装备杂物还有人马口粮总得带。
尤其战马消耗的草料更是大头,每天需要消耗掉十五到二十斤草料,再加上三到五升料豆,如果不能保证充足的粮草供应,很容易就会掉膘,而一旦出现掉膘,战马的耐力以及爆发力就会断崖式下跌,几天就废了。
所以骑兵在沙漠中行军需要额外配民夫或者骡马。
当年公孙敖的大军横穿沙漠时,汉武帝就动用了十几万民夫跑运输,再后来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铁骑穿越沙漠远征漠北,汉武帝更是直接动用了五十万民夫负责运输粮草,以致在史书上永远留下穷兵黔武的骂名。
王臣这次是奇袭不可能带民夫,所以只能带骡马。
骡马数量多少视行军距离而定,距离越远就越多。
料敌从宽,按照七百里来计算,一天行军一百里,需要八天。
在不吃草料的前提下,战马一天要吃豆料约两斗,八天就是十六斗!
如果用骡子携带豆料,考虑到骡子也要消耗豆料,假设是战马一半,那么战马加骡子八天就要吃掉二十四斗料豆,重约两百五十四斤(现斤),一头骡子勉强能驮得动。
可问题是,骑兵并不是只有战马以及骡子的豆料,还有骑兵的装备。
骑兵乌锤甲重三十斤,马槊或者长矛重八到十斤,横刀重大约三斤,骑兵用角弓加三十支箭重约三斤,还有帐蓬、铁锅、药袋、帆布、油毡、皮囊、刁斗、拷佬(陶碗)、解甲刀及磨刀石等等,杂七杂八的装备加起来足有近百斤。
让骑兵自己背着这么重的装备行军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十天内沙漠行军,一个骑兵需要配两头骡子或者驮马。
如果行军的时间更久,那就需要配备更多的骡子或者驮马。
正因为这,王臣没有带敦欲谷的五千骑兵,因为真的没有那么多骡马。
王臣和孟睥这次出征,除了五千战马之外,还带了五千多头骡子驮马,孟睥率两千骑兵前往酒泉守桥,除了战马,还带走两千匹驮马。
所以现在,咸池堡中还剩八千多头骡子以及驮马。
其中的五千多头骡子和驮马是康记及郭记商号的。
只是王臣的三千骑兵,就需要六千头骡马,如果加上敦欲谷的五千骑,就需要一万六千头骡子或驮马,根本不够。
所以王臣索性就没有带敦欲谷的五千骑兵。
除了三千安西骑兵外,王臣还带了两百骆驼骑兵,也即四十门骆驼炮,此外还带了六千颗陶瓷手榴弹,人均两颗。
有了这些,王臣觉得已经足够了。
然而郭子仪却还是觉得兵力太少,此举太过冒险。
郭子仪亲自将王臣送出咸池堡外,再一次劝阻道:“贤侄孙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二?只率三千孤军深入大沙漠,实在太过凶险。”
按郭子仪的认知,王臣此举简直跟送死没有区别。
公孙赘的三万多大军有十几万民夫负责输送粮草,横穿沙漠尚且损失惨重,移地健、阿斯兰的数万骑兵,还有敦欲谷的五千骑兵也只敢在沙漠的边缘地带行军,因为沙漠边缘地带有大量的水源地,水源地可以给骑兵提供饮水及草料。
(https://www.bshulou8.cc/xs/4993456/2829456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