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这是李三娘和秋娘去年十月添的口,李三娘生的是第三子,叫王永。

秋娘生下的则是王臣的长女,王臣还特意给她起名叫锦绣,王锦绣。

还有,李三娘和秋娘又有了,而且已经六个多月,肚子都已经鼓得老高。

该说不说,安西这地方是真养人,李三娘在长安将近一年肚子毫无动静,可是自从来到了安西之后就没有停过。

“阿娘。”王安屁颠屁颠的跑到李三娘身边坐下,一脸得瑟,“阿爷刚教了我代数。”

“赶紧洗手。”李三娘掂了下王安鼻子,又温柔的对王臣说,“夫君,安儿才六岁,你还是不要教他太多。”

“娘子放心,我有数。”王臣走过来抱着李三娘就啄了一口。

旁边的秋娘、李落雁还有几个侍女、奶娘见状就吃吃的偷笑。

能看得出来,李三娘跟秋娘、李落雁这两个妾室相处得很好,至少直到目前为止,三人之间还没出现争风吃醋这种事情。

估计这也跟王臣的天赋异禀有关系。

别家争风吃醋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均。

但是老王家并没有这种事情,所以有啥好争的?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的吃着饭,老管家李九伯急匆匆的跑进来。

李九伯是跟着李三娘陪嫁来到王府,而且过来就是王府管家,这几年来尽职尽责,王臣和李三娘夫妇也是十分的信任这位老人。

“阿郎,娘子。”李九伯叉手禀报道,“有长安来的中使,马上就要到王府大门外。”

“中使?”王臣制止了准备起身的李三娘等人,又说道,“我去就行,你们接着吃。”

现在不是明朝或清朝,接个圣旨需要全家出动,在唐朝,接圣旨只需要当事人出面,而且也不用跪拜焚香什么的,没那么多讲究。

真正强大的王朝无需繁文褥节来彰显威严。

来到前院大厅,发现来的竟是老熟人,骆奉先。

骆奉先自从上次回长安献俘阙下之后,就留在了大明宫。

这次千里迢迢又来到安西,多半还是想蹭战功,这老太监对功名的热衷也是没准了,都一把年纪了,而且是无根之人,你图个啥?就为了三原骆氏?

倒也是,三原骆氏到现在都只是庶族,还没能跻身士族。

只不过,王臣并没有在面上表露出来,反而一脸的笑意。

“骆公,怎么是你亲自来?”王臣道,“派个人来传旨不就行了。”

“欸,圣人都说了,安王之事无小事,派老奴来都怕怠慢了安王。”以王臣今时今日的政治地位,有谁敢小觑?

毕竟,圣人都几乎要跟王臣平辈论交。

骆奉先不敢有一丁点怠慢,奉上一顶高帽子后,又展开圣旨念道:“门下:安王、安西大都护兼北庭行营节度,王臣……约定明年即建中三年三月初三出兵会攻吐蕃,其中安西都护府负责进攻大小勃律,事成驻军大勃律,积聚粮草辎重为最后决战预做准备。”

“喏,臣谨遵圣谕。”王臣唱了一个大大的肥喏,然后郑重的伸手接过圣旨。

宣读完圣旨,骆奉先又一脸谄媚的说:“安王若是有甚繁锁之事尽可以交由老奴,老奴定给殿下办得妥妥帖帖。”

狗屁,什么繁杂之事,就是索要好处,讨辛苦费。

果然,狗改不了吃屎,太监就是太监,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忘不了吃拿卡要,区别无非就是在王臣面前更委婉些。

但是如果王臣不肯给,没准就会跑李适面前进馋。


  (https://www.bshulou8.cc/xs/4993456/2829427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