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张乙便只能乖乖卸下皮甲,又从张甲手中接过锁子甲,披在自己身上。
旁边张孝忠看得一脸羡慕,这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汉家士族骨子里的底色。
同样的戏码,也在其他河北士族的父子兄弟之间上演,甚至就连世代生活在都播的黠戛斯人也受到感染,开始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切互动。
这就是汉家士族孝道文化对都播原生族群的降维打击。
才五年时间,都播原生文化就已经土崩瓦解,十几万都播人都开始写汉字穿汉服,平常交流也换成汉语,而且都有了各自的姓氏和宗族,各家甚至还修建了祠堂,逢年过节也学着汉家士族上祭礼各种祭拜祖宗,还学得有模有样。
总之一句话,都播府已经被汉化的七七八八。
这里插一句,安北都护府也已经从关内道划分了出来,成立了安北道,然后跟安西道一样,在道和军之间增设了府一级行政单位,比如说都播府、伊丽府、宁远府、龟兹府以及于阗府等等,府以下设军,军下设团,团下设旅,旅下设队。
这比关内的道州县乡里五级建制多了一级,安西道安北道的建制有六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安西道和安北道的面积太大,而且成分太复杂,必须实施军事化的管理,所以行政建制要划分得更细更严格,不像关内,一个县(对应团)就可以有上万户甚至于数万户,比如长安县最多时有八万户。
先言归正传,都播府已经基本上完成汉化。
汉化之后的都播府,凝聚力也变得更强大。
毕竟是宗族,在传承和凝聚力方面是无可匹敌的存在。
在乌古斯部落的大军抵近之前,都播府甲字军的一万多壮丁就已经以团为单位,列好了十个方阵,清一色的骑兵!
都播府甲字军已经摆好了骑兵斜阵,严阵以待。
然而突厥乌古斯部的大军抵近之后,却并没有贸然发起进攻,因为打阵地战并不是突厥骑兵最擅长的,他们最擅长的是打乱仗。
打乱仗历来就是游牧骑兵传统技能。
而且乌古斯部的辎重部队还没赶到。
突厥人的辎重部队带的是炮弩、三弓床弩这些,再就是鹿角。
这些辎重动辄几百斤,要用牛车或者马车拉来,没有那么快。
乌古斯部的骑兵没有贸然进攻,张孝忠也同样没有轻举妄动,他是契丹人,没少跟漠北的突厥人、回纥人打交道,知道突厥骑兵和回纥骑兵是乱战高手,所以很清楚,只要唐军骑兵一出击,乌古斯部就必定会后退,甚至佯装溃败。
但是如果你真的信了,然后驱动大军展开追击,那就上当了。
追着追着你就会发现,突厥骑兵其实并没有乱,相反自己家的骑兵却乱了。
然后,原本“溃不成军”的突厥骑兵就会兜头杀回来,发起最凶狠的反扑。
到了这时候,已经追乱了阵形的唐军骑兵必定挡不住,结果必定就是大败,甚至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敌不动,我不动。
张孝忠没有轻举妄动。
第二天上午,距离最近的都播乙字军的数千骑陆续赶到战场。
到了这时候,乌古斯部的渠帅铁木尔汗其实已经想要退兵了,因为他的本意只是向黠戛斯部落发起报复,洗劫几个部落,掳走几千妇孺外加几万只牛羊,把胸中这口气出了,然后再警告黠戛斯部落一番就完事了。
(https://www.bshulou8.cc/xs/4993456/2829416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