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1960:从林海雪原打猎开始完整版 > 第594章 本地小饭馆

第594章 本地小饭馆


听刘振山这么一说,赵为民是来了兴趣。

待车子左拐右拐,开了有半个多小时。

终于是在一家小巷子口停了下来。

几人下车之后,刘振山开始介绍了起来,“虽说是有牌照的,但这种东西上不了台面,所以他们开店的地方也不能太张扬了,也就是有点难找,如果不是熟人带着,根本找不到,做的都是我们本地的美食!”

一边听着刘振山介绍,三人一边跟在他的后面往巷子里钻去。

走了大概有十多分钟,他们总算是来到了饭店门口。

难怪刘振山说这里的位置难找。

就算是本地人,都不一定能够找到。

而且知道了具体位置,可能都要在这些羊肠小道里迷路。

果然是山路十八弯了!

进入饭店之后,饭店里吃饭的人已经没几桌了。

因为他们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饭点。

刘振山随意点了几个菜,不过大多都是素菜。

见状王有为赶忙拿过菜单,“刘哥,别抠抠搜搜的,这顿我来请客,你随便点,大鱼大肉的都端上来就是。”

闻言刘振山有些惊讶,“你发财了?”

知道两人当上了粮管员。

又突然变得富裕起来。

这让他有些担忧,害怕两人是不是像以前那些粮管员一样。

这里拿点,哪里卡点。

似乎是看出了刘振山的担忧,赵为民主动开口解释,“刘哥你放心,这钱来路正当,都是以前我们从家里带来的,这也是我们来羊城这么久,第一次下馆子,所以这顿你随便点,我们请客!”

王有为的人品怎么样,他刘振山不知道。

但是赵为民的人品,他还是信得过的。

见赵为民都这么说了,他也就不客气了。

又点了几个肉菜。

等菜端上来,果然是色香味儿俱全。

而且人家老板和服务员的态度十分的好。

与那些国营的饭店,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过这也让赵为民有了个想法,“刘哥,你说他们都能拿到牌照开饭店,我们是不是也能拿到什么牌照,卖点什么东西?”

“你们?”刘振山夹了一筷子鱼送入嘴里,“你们想做什么生意?”

“当然是山里的生意,我们毕竟是猎户出声,这山里打到的东西,可不少,而且这边山货又丰富,如果可以拿出来卖的话,绝对赚钱!”

然而刘振山听完这话,只是笑了笑,“为民,这所谓的牌照合不合法,全屏一句话,所以你们最好是别掺和这趟浑水!”

“这样嘛!”

既然刘振山都这么说了。

就证明这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想想也只能作罢。

于是乎,几人开始认真吃起饭来。

点评齐了这些菜。

的确是味道不错,而且价格便宜。

这么多菜,最后吃下来也才十来块。

有鸡有鱼还有猪牛羊,可以说价格是相当实惠了!

吃过饭后,刘振山因为局子里还有事情。

也就不陪三人了。

三人在县城里逛了逛,买了些东西。

也就往黄泥塘村赶了去。

……

刚到村里,把陈秀莲送回家后。

两人就接到了村支书的通知,让他们来开会。

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

快要到晚上吃饭的时间。

王有为听说还要开会,那是叫苦不迭,“天呐,这么晚还要开会?我都饿了!”

中午三人吃饭吃的虽然晚。

但是在县城里逛了那么久,又赶了一下午的山路。

现在早已经是饥肠辘辘。

刚回来就要开会,的确让人有些受不了。

不过赵为民听说要开会,立马猜到肯定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多半还是因为征购粮的事情。

因为他们就是负责这块儿的。

让他们去开会,肯定与征购粮有关。

“走吧王队长。”赵为民跟着叹了口气,“肯定是关于征购粮的事情,我看杨主任应该把征购粮摊牌任务给解决了。”

“唉,解决了就解决了呗,还叫咱们去干嘛?”

嘴上这么说,但是王有为还是跟着往村支书家的方向走去。

“肯定是要传达什么会议精神了。”赵为民再次叹气,“不过也算是一件好事。”

待两人来到了村支书家里。

村支书家里已经聚集了黄泥塘村的几个主要干部。

众人看他们到来,也是纷纷给他们递烟。

要说这村里什么人最重要。

那肯定是他们这两个粮管员。

本村本年度征购粮任务能不能完成,都是他们一句话的事情。

要不说粮管员这个职位是肥差。

现在黄泥塘村的干部们,都得讨好他们。

接过村支书递过来的烟之后,他们谢绝了其他人的烟。

村支书见状也让大家落座,开始会议。

开会的内容果然是与征购粮有关。

不过让赵为民没想到的是,今年征购粮任务有些不一样。

他们黄泥塘村今后每年征购粮任务变成三千。

这是不变的了!

但是今年却有些特殊。

今年黄泥塘村的征购粮任务已经没有。

因为上半年已经交了两千。

不仅如此,县里还组织发放救济粮的工作。

考虑到每个村都有吃不饱的乡亲。

所以县里粮站决定开仓放量。

先把乡亲们给喂饱再说。

本来也是一件好事。

但这发放的救济粮需要他们这些粮管员去领。

而且每个村能领多少,领什么样的救济粮。

都是有规定的。

听完这话,赵为民确实不解,“村支书,这发放有明确的标准吗?”

村支书吐出一口烟雾,叹了口气,“难就难在这标准不透明,就连我们收到这个通知时,也没搞清楚标准是什么,一切都要你们粮管员去粮站领了才知道。”

“让粮管员去领?”

别看只是一个让粮管员去领。

但是这里面的弯弯绕可就多了。

因为标准的不透明,谁也不知道粮管员该领多少粮食。

多领少领,都是粮站一句话的事情。

而且救济粮拿回来多少,又是粮管员一句话的事情。

但凡这中间有一个不老实的。

等粮食到了乡亲们手里,那都得大打折扣。

“村支书,这救济粮文件是谁发的?”


  (https://www.bshulou8.cc/xs/4960892/1111053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