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 > 第250章反响热烈

第250章反响热烈


散朝后。

诸葛亮回到自己的府邸,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召集幕僚们商议《大秦民法典》的推广细节。

众人围坐在书房里,气氛热烈。

一位幕僚皱着眉头说。

“大人,推行法典,首要之事是让各级官员吃透法典内容。

可如今大秦官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培训怕是个难题。”

诸葛亮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

“此事确实棘手,但并非无解。

我们先挑选一批精通法典的官员,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深度培训,再让他们回到各自辖区,层层向下传授。

如此一来,可解燃眉之急。”

这时,另一位幕僚忧心忡忡地问。

“大人,若推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权贵抵触,该如何应对?

毕竟新法典约束众多,难免触动他们的利益。”

诸葛亮神色一凛。

“无论权贵还是平民,在法典面前一律平等。

若有权贵胆敢抵触,绝不姑息。

陛下既然决心变法,我们便要坚决执行,谁也不能成为阻碍。”

与此同时。

在皇宫御书房,苏长青正在仔细审阅各地呈上来的政务奏章。

想到法典推行一事,他叫来曹化淳,吩咐道。

“传朕旨意,让负责财政的官员尽快拨出专款,用于法典的印刷与宣传。

此事关乎变法成败,不可延误。”

曹化淳领命而去后,苏长青又陷入了沉思。

法典推行只是第一步,后续如何确保执行到位,才是真正的挑战。

......

几日后。

第一批印刷好的《大秦民法典》被运往各地。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张贴着通俗易懂的法典解读告示,引得百姓纷纷驻足围观。

而在地方上,负责培训官员的场所里,座无虚席。

官员们认真聆听着讲解,不时做着笔记。

他们肩负着将法典推行到每一个角落的重任。

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正以燎原之势,在大秦的土地上展开。

在偏远的陇西郡,郡守接到了推行《大秦民法典》的任务。

他立即召集下属商议。

郡丞一脸为难地说。

“大人,咱们陇西郡多是游牧部落,他们逐水草而居,向来习惯按部落规矩行事,对这朝廷的法典怕是难以理解和接受。”

郡守皱了皱眉,沉思片刻后道。

“派人去请各部落的首领来郡府,我要亲自与他们面谈。”

数日后,各部落首领齐聚郡府。

一位身材魁梧的首领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郡守大人,听说朝廷弄了个什么法典,这和我们有啥关系?

我们一直都是按自己的规矩生活。”

郡守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

“各位首领,这《大秦民法典》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更安稳。

比如,以后部落间若是有了草场纠纷,就不用再靠武力解决,按照法典的规定,公平公正地处理,既能避免伤亡,又能让大家和睦相处。”

另一位首领摸着胡须,若有所思。

“话是这么说,可我们的族人连字都不识,怎么懂这法典?”

郡守早有准备,连忙说道。

“我们会安排熟悉法典的人到各个部落,用大家能听懂的话来讲解。

而且,法典里也充分考虑了大家的习俗,不会强行改变你们的生活方式。”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部落首领们的态度逐渐缓和。

最终,他们同意在各自部落配合推行法典。

而在繁华的皇城,为了让百姓更好地理解法典。

官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典宣讲会”。

首辅诸葛亮亲自到场,为百姓答疑解惑。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一位妇人忧心忡忡地问道。

“大人,这法典里说女子也能继承家业,可我们家一直都是儿子继承,这……能行吗?”

诸葛亮回答道。

“大嫂,时代在变,女子同样能为家族做出贡献。

新法典这么规定,是为了保障女子的权益,也是为了让家族能更好地延续发展。”

宣讲会结束后,百姓们议论纷纷,对法典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在咸阳城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哎,你听说了吗?

朝廷推行了新法典,叫啥《大秦民法典》。”

“咋没听说,听说这法典可厉害,以后做生意签契约,要是对方耍赖,就能按法典去讨说法。”

“真的?那可太好了!

之前我就碰上过一回,有人拿了布不给钱,还耍赖,可把我气坏了。

要是早有这法典,看他还敢不敢!”

不远处的茶馆里,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

“这新法典,说是连田产继承都有新说法,女儿也能分家产了。”

“是啊,我家那几个闺女,一直担心以后没依靠。

这下好了,有了法典,她们也能挺起腰杆过日子咯。”

可也并非所有人都支持。

一位靠着收租为生的地主,满脸不悦地对手下说。

“这法典居然限制租金涨幅,这不是断我的财路吗?不行,我得想办法。”

手下连忙附和。

“老爷,要不咱也像那些权贵一样,使点手段?”

地主沉思片刻,咬牙道。

“先看看情况,要是实在不行,就暗中抵制。”

一时间,民间对于《大秦民法典》的讨论热火朝天。

有人满心欢喜,期待着新法典能为生活带来公平正义。

有人心存疑虑,担心会改变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

也有人因触及自身利益,暗中盘算着抵制。

而这些民间的声音,也如潮水般,渐渐向朝堂汇聚。

大秦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尤其是底层老百姓,听闻《大秦民法典》的内容后,个个喜出望外。

“这法典可真是给咱穷人撑腰!

以前咱打猎卖点钱,那些地痞流氓总来欺负,随便找个由头就把钱抢走。

以后有了法典,看他们还敢不敢!”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还有还有,这法典说咱妇女也能做工赚钱,工钱还不能少给。

我早就想多挣点钱补贴家用,这下可算有盼头了。”

“这新法典,让咱老百姓有了依靠。

以后邻里间有了纠纷,也不用再闹得鸡飞狗跳,按法典上说的办,公平又省心。”

“听说以后咱们干活的时间、工钱都有明确规定,再也不怕被黑心老板压榨了。”

“是啊,咱靠手艺吃饭,就盼着能有个公平的环境。

这法典来得太及时了。”

与此同时,商人们也在商会里讨论法典对商业的影响。

“这契约条款虽然严格,但也让交易更有保障了。

以前和外地商人做生意,总是提心吊胆,就怕对方违约。

现在有了法典,只要按规矩办事,生意就能做得更放心。”

然而,新法典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权贵和富商,因自身利益受损,开始暗中抵制。

他们或是拖延执行,或是在地方上散布谣言,企图扰乱民心。


  (https://www.bshulou8.cc/xs/4939249/2842171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