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章 风波未平臣子心(二)
对于这些事情,各地的官员们当然也是纷纷上疏,提醒朝廷注意,同时朱载坖也命令各地官员就大明现在的商业赋税上疏,检讨得失,对于大明现在的商业税收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混乱,收多少,怎么收,在哪里收,向谁收,都是一笔烂账,不管是朝廷、地方官府甚至是商人自己,都不太清楚这个赋税是怎么收取的。
很多地方官员都上疏说了此事,他们认为:“凡桥梁、道路、关津私擅抽税,罔利病民,虽累诏察革,不能去也。”虽然看似朝廷所征收的商税不多,但是商人所承担的各种苛捐杂税确实是十分之多的,而且大部分的税款并没有进到朝廷中,而是消失在了大明的官僚体系之中。
张四维也向朱载坖上密疏讨论此事:“市肆所陈虽商贾之事,然而风俗之奢俭、人情之华实、国用之盈缩皆由于斯焉,岂可不重?”
前首辅张居正在和朱载坖的密疏讨论此事的时候也说道:“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对于工商税,朝廷上下,甚至是民间都在积极讨论,而在这种讨论之中,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就出炉了,就是所谓的关市不征,对于关市不征,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观点,在大明,这种所谓的关市不征的说法,其实是早就有的说法,不过这次朝廷要商量对工商业统一征税,才开始大规模流传的罢了。
根据厂卫的密报,现在有很多人赞同所谓的关市不征,他们认为:“征商,前代亦有之,然实衰世苟且之政,圣王之世无闻焉。顷有小人言利之术中,而榷竖偏天下矣。”其中持这个观点进行鼓吹最厉害的,是兵部员外郎伍袁萃,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看看他的籍贯就能够说明问题了,他是苏州府吴县人。
朱载坖对于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不征税,朝廷怎么运作,你伍袁萃的俸禄从哪里来?不征商人,全他妈让农民交税是吧?其实前代如丘浚等人确实是提出了所谓的关市不征,但是这个关市不征是有条件和范围的,丘浚认为:“民种五谷,已纳租税,无可再赋之理。非他竹木牲畜比也。竹木牲畜之类,原无征算,故商贾货卖于关市也,官可税之。今民既纳租于官仓矣,而关市又征其税,岂非重哉?此不独非王政,亦非天理也。”
对于百姓自己家养的一些牲畜等也要征税,确实是没有道理的,关市不征是反对坐商重复征收货物出入店税、行商重复征收关税和市税,而不是真的不征,现在他们打着关市不征的旗号,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不过朱载坖堂堂天子,自然不可能和他们去论战了,朱载坖将此事交给了内阁。
朱载坖要改革的不仅仅是工商赋税的征收体制,还有就是整个大明的税收体制,大明的税收体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多为小额收入,色目太多。这些账目从来都没有统一到一起,这是朱载坖最讨厌的事情,因为这样的税收制度为各级官员贪污腐败提供了土壤,商贾偷税漏税问题也较为严重。
张四维领导内阁和相关的部院,对于大明现在的商税征收体系进行了仔细的检查,认为现在存在以下的弊端:第一就是征收过细,朝廷对于百姓的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也进行征税,所得钱数不多,但是使得民怨沸腾,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其中以京师的榷税最为离谱。
根据户部的调查:“京师九门,皆有税课,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管收纳。凡男子囊襆骑驴,例须有课,轮车则计囊襆所少,以为算榷。至于菜茹入城,乡民亦须于鬓边插钱二文,以凭经税小内使,径行摘之,彼此不须相问,甚可粲也。鸡豚必察,不知何年经始厉阶,今遂为司农正赋耳。又长安大城内宰猪,例于诸门外屠割,入城每猪税钱二十五文。终朝之人,坊巷间民,暗计用猪多少,以占市事。”
这种赋税的征收方式,征收得如此细致,以至于达到了无所不征的地步。征收对象广泛,征收管理又杂乱无章。使得朝廷不能从中得到赋税,而百姓却无端承担了很多的赋税,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第二就是定额商税现在的弊端太大,吏部尚书王国光就上疏称:“地有盛衰,物有盈歉。而商税之征,率皆定额。是使其或盈也,奸黠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于补纳。”这种定额商税对于百姓的负担更大,而且富商大贾却可以凭借和官府的特殊关系予以逃避,而且官府为了完成定额商税的任务,往往将其直接摊派到普通百姓头上,使得百姓的负担加重。
第三就是税赋不均,这点也是张四维最关心的问题,张四维在给朱载坖的密疏当中说道:“征税之法,当税富民,不当税贫民。盖取之富商者,不过割其羡余,征之微末者,则如朘其膏脂。商贾之中有开设典当者,但取子母,无赋役之烦、舟车之榷、江湖之险,此宜重税,反以厚贿而得轻。至于小民负担之微,市饼、卖浆、豨毛、牛骨,终日经营不过铢两,反以输纳而得重。此甚非平也!”
这确实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朝廷现在所收取的商税不多,但是却都是由底层的百姓和小商人所承担的,富商大贾,可以凭借种种手段将本应缴纳的商税予以逃避,他们赚取甚多,却一毛不拔,张四维认为这是不行的,朝廷征税的对象应该是富商大贾,而非是升斗小民。
(https://www.bshulou8.cc/xs/4927/1110911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