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2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二)
朱载坖将相关的史料调出来,和戚继光、李成梁等大将们详细查看,朱载坖主要以匈奴的兴亡作为朝廷检讨的重点,匈奴作为在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华的历史上是留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的,其历史可追溯至商朝,当时被称为獯鬻;至周朝,则名为猃狁;战国时期,正式称为匈奴。其核心统治区域位于阴山一带,因靠近中原而屡次侵犯,导致秦、赵、燕等国纷纷修筑长城以应对。
秦末汉初之际,匈奴历史上的优秀统帅冒顿单于东征西讨,南下占领河南地(河套平原),北边则降服丁零、坚昆等部,从而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游牧帝国。此后,北方引弓之民,皆为一家。
面对匈奴强大的骑兵,汉高祖率领削平天下的汉军准备征讨匈奴,没想到遭遇白登之围,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以示弱。经过文景两代帝王的苦心经营,随着汉武帝的崛起和国力的强盛,汉朝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在卫青、霍去病的连番打击下,河南地及河西走廊被汉朝夺占,匈奴丧失了漠南水草丰美的根据地。为了防备汉武帝的进一步袭击,匈奴主力不得不北撤至色楞格河流域。
北撤至色楞格河流域,匈奴获得了三大益处。首先,这里更加安全,因为漠北与大汉之间隔着广袤的戈壁大漠,即被称为“瀚海”的天然屏障。即便大汉的远征军能够穿越这片沙漠,其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变得相对容易对付。能够达成封狼居胥的,也只有霍去病这样的名将。
其次,色楞格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蒙古高原的核心地带,战略意义非凡。背靠北海的匈奴,能够向东牵制东胡系诸民族,向西出击西域,同时还能征调附近的丁零、坚昆等游牧民族作为兵源补充。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匈奴居高临下,能够轻松地窥伺大汉。
最后,色楞格河流域腹地广阔,水草丰茂,非常适合受伤的匈奴在此休养生息。为了彻底解决匈奴对于大汉的威胁,汉武帝派遣卫青与霍去病率领五万骑兵对匈奴进行分路出击。卫青击败了单于,而霍去病则追歼了左贤王部众七万余人,并封狼居胥山。此次战役,汉朝军队共歼灭匈奴军队九万余人,使匈奴一时无法南下侵扰。然而,汉朝也因人力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以及朝鲜、西羌和西南夷的征伐需求,而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军事行动。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匈奴的势力得以恢复。
毫无疑问,色楞格河流域无疑成为了众多游牧民族的统治中心。无论是匈奴的单于王庭,还是柔然、突厥的可汗庭以及回纥的牙帐,都纷纷将自己的首都设立于此。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更是将和林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这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非常之重要的。
朱载坖认为要想彻底使得北方安定下来,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大明来说,直接控制色楞格河流域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只要朝廷能够在此维持一支规模不大但是精干的军队再次,就能够将祸患消弭于细微之时,其实朱载坖仔细查看地图,终于明白了这里是哪里,就是后世的科布多城,控制此处,就可以将整个漠北予以控制。
科布多城是西北重要的边防支点,设有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阿尔泰山南北厄鲁特蒙古诸部及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地区,归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其境东接扎萨克图汗部,西通塔尔巴哈台、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邻唐努乌梁海,西北与沙俄接壤,驿道直通乌里雅苏台,连接京师。
朱载坖对两位大将们说道:“若是在此地设城驻守,以防微杜渐,两位以为如何?”
两位大将们认为难度很大,要能够在色楞格河长期维持军事存在,以大明现在的军事力量是很难做到的,李成梁和戚继光认为,要想彻底在科布多城维持存在,要先将西域予以控制,同时大明也要对于草原能够加强控制,从草原和西域建立起两条和色楞格河进行联系的通道,同时对于近边诸部加强控制。
对于大明来说,要深入草原,跨过大漠,对于现在的官军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朱载坖当然知道困难,这点朱载坖还是很清楚的,但是饭也是要一口一口吃的,朱载坖认为,要首先安定西域,将瓦剌部予以征服,同时就对于大明进行详细的测绘,为官军对于蒙古大漠的掌握提供支持,有了详细的地图,才能够保证官军在塞外不迷路。
同时就是加强对于西域的经略,之前朝廷主要讲经力放在南方或者东北,不过现在朱载坖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西域了,对于大明来说,控制西域是非常重要的,瓦剌部的做大对于大明来说绝非好事,而且朝廷在哈密等卫还有河套的屯田已经有一些进展了,经略西域所需要的粮秣已经相对充足了。
再加上现在大明和土默特部关系良好,俺答汗在的时候,多次征讨瓦剌,对于西域是比较熟悉的,朝廷可以借重于土默特部,同时从土默特部购买大量的马匹、骆驼等牲畜,作为官军征讨之用,还要从土默特部征调熟悉西域情况的老兵协助大明,当然在大明彻底征服瓦剌之后,土默特部作为大明的亲密盟友,自然会成为蒙古之主。
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西域上,大明要是能够控制西域,科布多城就能够存在,对于整个草原的控制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子孙后代计,朱载坖必须要经略西域,设立科布多城,消弭北方草原上的威胁。
朱载坖命令李成梁回到提督三边任上,整顿兵马,等待朱载坖的诏令。
(https://www.bshulou8.cc/xs/4927/1110908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