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在线 > 第二百八十四章 有几分胜算

第二百八十四章 有几分胜算


朱慈烺坐在父皇身旁,眼角余光瞥见父皇脸上那抹落寞。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天子,如今不过是个摆设。每逢初一十五的大朝会,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他看着殿下那些昏昏欲睡的大臣,心中暗自摇头。

“陛下,臣等无本可奏。”兵部尚书沈廷扬躬身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

“退朝!”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大宝正要开口。

“且慢!”一道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朝堂上的死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大元帅府军务司指挥使李岩大步走出班列,他的靴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臣有本奏!”李岩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这一声惊得崇祯皇帝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连着好几天朝会都是草草结束,今天居然有人要上本?他强自镇定,目光落在李岩身上。

“说!”崇祯强压住内心的不安。

“启禀陛下,中都留守司急报:北疆大将赫连率领十万精兵来犯,已攻占龙阳府雍州忠门镇!”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文官们面面相觑,武将们议论纷纷。有人面露惊恐,有人愤怒不已。

“什么?豪格?”一个御史失声叫道,“就是那个掘人祖坟的发丘贝勒?”

“闭嘴!”兵部尚书沈廷扬厉声喝止,但他的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

崇祯皇帝面色骤变,手指紧紧扣住龙椅扶手。发丘贝勒?这是要挖谁的坟?难道是冲着龙阳皇陵来的?想到这里,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父皇。”朱慈烺轻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崇祯转头看向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皇儿以为该如何应对?”

“豪格此人,向来以残暴闻名。”朱慈烺缓缓说道,“所过之处,不仅屠戮百姓,更喜欢掘人坟墓。这次南下,恐怕就是冲着龙阳皇陵来的。”

朝臣们听到这话,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龙阳皇陵,那可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陵寝所在!

朱慈烺继续说道,目光中闪过一丝锐利:“他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陪葬之物,更是要断我大明龙脉!”

“大胆!”有武将怒喝,“岂容鞑子如此放肆!”

崇祯听得心惊肉跳,手心已经沁出汗水:“那该如何是好?”

“父皇,”朱慈烺正色道,目光坚定,“安天府的祖陵已经失守,龙阳皇陵万万不可再有闪失。不如儿臣与父皇一同北上,亲自镇守皇陵!”

这话一出,朝堂上再次哗然。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议论声此起彼伏。

“不可!”吏部尚书魏藻德急忙出列,“陛下乃九五之尊,岂可轻易涉险?”

“是啊,”兵部尚书沈廷扬也道,“不如派大军前往……”

“派谁去?”朱慈烺突然打断道,“现在南京城能调动的兵马有多少?各位可曾想过?”

众臣默然。确实,自从南京成为安都,军备就日渐空虚。能用的兵马,屈指可数。

崇祯眉头紧锁。他知道儿子这是在逼他表态。若是推辞不去,岂不是显得他这个皇帝不孝?可若是同去……他看了看殿下的大臣们,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

“春哥儿,此战有几分胜算?”崇祯终于开口问道。

朱慈烺挺直腰板,声音掷地有声:“有儿臣在,必不负父皇所托!”

殿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这位太子殿下,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势了?

崇祯沉吟片刻,目光在众臣脸上扫过,终于点头:“好,那就……一同出征。”

“父皇英明!”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说道,“事不宜迟,不如明日就启程?”

“这……事情怎么变化得这么快?”崇祯一惊,额头又渗出汗珠。

“兵贵神速!”朱慈烺正色道,“若再迟疑,恐怕皇陵不保!再说,豪格已经攻占忠门镇,若是让他们攻破龙阳,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还想说什么,朱慈烺已经开始安排:“南京由魏首辅、吴尚书留守,再让王侍郎任长安府,张定边提督京营。如此部署,万无一失。”

众臣听着太子如数家珍般的安排,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些布置,显然不是临时想出来的。

“臣等遵命!”被点到名的官员纷纷出列应命。

崇祯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无力感。这个儿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他保护的小皇子了。他甚至觉得,自己这个天子的威严,似乎也在儿子面前逐渐褪色。

“传旨:明日卯时,朕与太子亲征龙阳!”崇祯最终下定决心。

“吾皇万岁!太子千岁!”群臣山呼。

朝会散去,朱慈烺回到府邸。他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钟山,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带着崇祯北上,既可以避免他在南京生事,又能借机收服军心。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至于那些反对的大臣,就让他们在南京清闲着吧。

“殿下,”贴身太监小郑子轻声问道,“要召集亲军了吗?”

“嗯,”朱慈烺点点头,“让李岩准备三千精锐,明日随行。另外,让人盯着那些大臣,若有异动,立即禀报。”

“是。”小郑子躬身退下。

朱慈烺望着渐渐西沉的落日,眼中闪过一丝寒意。豪格?呵,这个发丘贝勒,怕是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了。

大军开拔的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朱慈烺伫立在凤江关码头,目光越过滚滚玉水,望向北岸。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晨光洒在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芒。他眉头微皱。北方战局危急,已经容不得他和崇祯在南京多作耽搁。

“殿下,船只已经准备妥当。”李若琏快步走来,低声禀报。

朱慈烺微微颔首,转身看向身后的崇祯,“父皇,船已备好。”

崇祯点了点头,在侍卫的搀扶下,带着十位爱妃登上了蛟龙船。船身缓缓离岸,朝着河北驶去。水手们熟练地操控着船只,桨声有节奏地响起。

江面上波光粼粼,朱慈烺站在船头,目光远眺北岸。微风拂过他的脸庞,带来一丝凉意。这一次北伐,他已经筹谋许久,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

“殿下,前方水域有暗礁。”舵手提醒道。

朱慈烺点点头,“小心行船。”

船只在水手们娴熟的操控下,稳稳避开暗礁。江面渐渐变宽,北岸的轮廓越发清晰。

靠岸后,一行人换乘马匹,向北行进。朱慈烺骑在马上,默默计算着距离。

“五里。”他心中默数。

不多时,一座雄伟的棱堡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河北要塞,位于云浦县境内,横跨江面遥遥相望,两岸山光水色交融。阳光下,棱堡的轮廓显得格外壮观。

“这便是儿臣亲自规划的军事要塞。”朱慈烺向崇祯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八座突出的铳台巍然矗立,三千步的城墙绵延不绝。圆木、泥土和沙包堆砌而成的斜面城墙,高一丈二尺,在阳光下投下长长的阴影。


  (https://www.bshulou8.cc/xs/4912185/1111084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