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开局入赘:我苟到举世无敌章节目录 > 第631章 退思园

第631章 退思园


退思园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写意章法营构,处处透着文人雅趣。

然而,在园子的核心位置,却矗立着一座庞然大物——一座从扬州瘦西湖畔整块采凿而来的巨大太湖石。此石高五丈三尺,站在其下需极力仰头方能望见顶端。

石身布满天然形成的孔洞,嶙峋怪异,鬼斧神工,宛如凝固的飞瀑流泉。最奇特的是顶端斜刺而出的一块石峰,形似苍鹰锐利的喙,正对着园门方向,仿佛随时会振翅冲天而去。

石身上还残留着十数道深浅不一的凿痕——那是当年将它从扬州千里迢迢运往上京时,为通过狭窄的运河闸口和低矮的桥洞,工匠们不得已忍痛凿去的边角。

当年运送这块奇石,几乎动用了苏家在江南的全部盐商旧部势力。

先在扬州码头拆毁了一座三丈高的牌坊才得以装船启程。

沿运河北上,每逢水浅处,便征调沿岸数百农户拉纤,据说途中磨断了整整七十二根粗大的纤绳。

行至江州关键闸口,因石高超过闸顶,又不得不请动工部官员,暂拆闸顶石梁,为此,时任户部要职的苏良康不得不在账目上虚记了一笔“河道修缮银”才掩人耳目。

抵达上京后,动用了二十匹健马拉车,百名壮丁在两侧扶稳,才将它从繁华主街一路艰难地抬进苏府,沉重的石基甚至压裂了三块厚重的青石板。

如今,巨石稳稳安放在三层厚实的金丝楠木基座之上,基座侧面,还能看到一行清秀的小字刻痕:“扬州平山堂旧物,永熙七年冬入苏园”。

三老太爷苏静斋为其取名“听涛峰”。

“听涛”二字,一取其石身孔窍奇绝,每逢暮春东风劲吹,风穿石穴,便会发出低沉雄浑、如江海怒涛拍岸般的轰鸣,这声音能传遍半个退思园,与园中竹林的飒飒声相和,别有一番意境;二则暗合三老太爷致仕后“闲听风雨,静观众生”的淡泊心境。

他常坐在峰下临水而建的“倚石轩”中,品茗观石,看石上苔痕渐生。

他曾对亲近的子弟感叹:“此石在扬州平山堂时,见惯了文人墨客的吟风弄月;如今到了上京苏园,见的却是朝堂上的风云诡谲,你来我往。它历经凿磨,棱角藏于嶙峋之中,倒比我们这些在名利场中打滚的人,更懂得‘藏锋’的道理。”

听涛峰下,依着石势凿出一汪曲折的池塘,引入玉带河的活水环绕其间。

池边栽种着几株与巨石同船北上的琼花。

花开时节,洁白的花瓣飘落池面,倒映着嶙峋石峰的巍峨身影,恍惚间竟似将半幅瘦西湖景致搬进了这上京深宅。

然而,这精心营造的“江南风雅”背后,潜藏的是苏家当年动用半个江南人脉、打通无数关节、耗费巨资才将这庞然大物运抵京城的惊人实力。

这石头,运的哪里是山水?

分明是世家门第那深不可测的根基与底蕴。

汀兰借着花木掩映,偷偷摸摸溜进玉带洲范围。

她按照冬至的交代,飞快地将那张折好的宣纸塞进了听涛峰南面、离地约一人高的第三个孔洞里。

做完这一切,她立刻矮身钻进不远处一丛茂密的杜鹃花后,屏息凝神,一双眼睛紧紧盯着那块巨石,决心要看清究竟是谁来取走消息。

时间一点点流逝。池水微澜,琼花静立,峰影斜移。

汀兰在花丛后足足蹲守了两个时辰,腿脚早已麻木酸胀,却始终不见半个人影靠近听涛峰。日头越升越高,晒得她额角冒汗。

腹中一阵翻搅,汀兰实在憋不住了。

她小心翼翼地确认四周无人,这才蹑手蹑脚地溜出藏身处,飞快地跑去附近解决内急。

从离开到匆匆返回,不过半柱香的光景。

然而,当她再次悄悄摸到听涛峰下,踮起脚尖去探查那个孔洞时,心猛地一沉——孔洞里空空如也,那张写了消息的宣纸,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方取走消息的速度和时机,精准得令人心惊。

……

六部衙门群聚在皇城承天门外,宗人府、户部、吏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钦天监、国子监、鸿胪寺、太医院……一座座官廨鳞次栉比地挤在一起。

各衙门前,更是挤满了身穿灰布短褂的车夫、轿夫。他们或蹲或站,谈天说地,呼朋引伴,甚至有人聚在一起掷骰子赌钱,各自耐心地等候着自家老爷下值。

许舟从吏部衙门那略显陈旧的朱漆大门里走出来时,已是日上三竿。

一名身着六品蓝鹭补子官袍的吏部官员亲自将他送到门外台阶下,态度颇为和善,还耐心地叮嘱道:“羽林军都督府就在对面,你穿过这条街就能看到。辕门前挂着‘羽林军都督府’牌匾的那座府衙便是。另外,有些羽林军的情况,也得提前跟你分说一二,好叫你心中有数,知道进去后如何自处。”

许舟拱手致谢:“多谢大人提点,还请大人赐教。”

那吏部官员摆摆手,笑容亲切:“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气。这羽林军啊,早年间可是五个卫所的编制,设都督一员统辖,下辖五名指挥使,足足五千六百人马。可后来嘛,羽林军渐渐只负责御前仪仗、祭天祭祖、接见番邦使臣这些场面事了,用不了那么多人,也就慢慢裁减。如今只剩下两个卫所,各配一名从四品指挥使统领,都督一职也一直空悬着。一个指挥使麾下定额五百人,统共也就一千号人了。”

官员顿了顿,继续道:“如今两位指挥使麾下都缺员甚多,兵部正在拟章程,打算就近在京畿招募补充。不过嘛,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招齐的。任敖指挥使你认识,至于另一位指挥使……”

官员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也是你的老熟人了,我就不必多费口舌介绍了。你进去之后,跟着他做事便是,出不了什么岔子。”


  (https://www.bshulou8.cc/xs/4813421/1111050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