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佛门破戒僧,从纹身开始变强 > 第七百一十七章 欧阳正之死

第七百一十七章 欧阳正之死


七日之后,密信送到黎桓手里。

“这群目无王法的刁民,竟敢杀当地命官!”

密信里面,虽然将赵有为一桩桩一件件罪行,全部列举出来,赵有为虽有罪,黎桓也依旧对南阳县当地百姓的行为,感到愤怒,一张老脸阴沉下来。

事实上。

黎桓在三日前,就已经得知了南阳县发生的事。

并让陆安之动用锦衣卫,调查明白了缘由。

换作以往,他定要将这些百姓治罪!

可偏偏,又在这时,那欧阳正前来进言:“陛下,那赵有为所做之事,的确天怒人怨,南阳县的百姓也是情有可原。再加上如今战事吃紧,内部不可再生动乱了。”

“还请陛下先安内,宽恕这些百姓。”

见到欧阳正,又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起来,黎桓老脸挂不住了:“朕知道了,朕赦免的他们就是了。”

大乾和北凉国的战事,已经爆发了快一个月。

这一个月来,大乾凭借着体量上的优势,一度将北凉国压制的几近亡国,可在最关键的时候,北凉国挺得过来。

偌大的上国,竟没有将这个弹丸之地踏平!

加之漠北王庭和西域的诸国进逼,大乾军队不得不撤退。

这一个月以来,黎桓的脸色越来越差,心力交瘁之下,身体竟每况愈下。

“陛下……”

这一日,黎桓身体猛然一阵摇晃,身旁的小六子赶紧将他扶着。

“看来,朕老了。”黎桓悠然一叹,那双眯起的眼睛里,不断的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朝堂之上。

由于崔进之前就是太子党的一员,使得黎桓对太子党越发的不信任,再加上白景焕一直抱病,远离政治中心。

太子党的局势每况愈下。

李奉安趁机发动玉林党,攻讦太子党。

党争在朝堂中越发的激烈。

也许是黎桓真的老了,心力交瘁之下,也不再遏制党争,眼看着党争脱离他的掌控。

太子党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被安排上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进入昭狱。

超过七成的人,在里面被折磨至死!

那原本属于太子党官员的很多官位,空缺出来,很快被玉林党的官员占据。

从未有过这一刻,玉林党前所未有的势大,让整个朝堂,都成为了一言堂,李奉安的地位,越发的尊崇。

除了那龙椅上高高在上的皇帝,谁也无法再遏制他们了。

“陛下,臣有本奏!”

半月之后,欧阳正在朝堂上,公然将自己所写的万言奏本,呈了上去。

朗声说道:“臣要弹劾右相李奉安,栽赃陷害朝廷官员,致使党争激烈,动摇国本,再这样下去,这朝堂之上哪全是如他一般的奸佞之臣,国将不国!”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就连黎桓都没想到,脸上浮现出愕然的神色,第一个反击李奉安的不是太子党官员,而是这个欧阳正。

见龙椅上的老皇帝不为所动,欧阳正咬牙,接下来的话,震动朝堂。

“陛下切不可因为对崔进的私恨,就罔顾事实,纵容李奉安等人,肆意陷害其他官员!”

“大胆!”

“欧阳正,你敢为太子党的官员说话,莫非,你是收受了他们的好处?还是和那崔进,有什么关系?”

玉林党的官员趁机攻击欧阳正。

此人在朝中不依附党派,独善其身,自然是谁都可以捏一下。

“欧阳正!你真当自己是忠臣、良臣、诤臣了?!”

黎桓如同是被踩中尾巴的老虎,瞬间暴跳如雷,瞠目怒吼:“我看你就是一个无君无父的狂徒,倚仗着功劳和朕的仁心,顶撞于朕,越发狂傲!”

“陛下,欧阳大人也是……”司空震赶紧上前劝阻。

“给我闭嘴!”

黎桓怒怼:“来人,给我将这欧阳正拖下去,砍了!”

“陛下,万万不可啊!”

朝堂中少数几个,不依附于两党的臣子下跪求情。

结果,全部被黎桓下令杖责。

逼死他的亲妹妹,他早就看着欧阳正不顺眼,正想着法的除掉他,这欧阳正主动撞上枪口,正合他意。

轰!

欧阳正被斩首,这位在京都保卫战立下赫赫大功的诤臣,就这般死了,当日,天降大雨,欧阳正的尸首被浸泡在雨中。

有人在雨中收殓他的尸骨,装入棺椁中。

玉林党的官员拦下拉着棺椁的马车,百般刁难,却见到街道两旁,无数披麻戴孝的百姓走来,目光幽幽,吓得他们心里发怵。

“民心不可犯,民怒难平!”这些官员赶紧离去。

“你们……”欧阳镇的好友看着眼前披麻戴孝的百姓怔住了。

“如若不是欧阳大人,大乾早已经亡国了,我们也早已经成为叛军刀下的亡魂。”

“就让我送欧阳大人最后一程。”

街道之上,两旁百姓齐齐下跪,放眼望去,满地皆是素槁之影。

“欧阳正,你死也无憾了!”见此一幕,欧阳正的好友心酸的笑意中,带着一丝释然。

欧阳镇的尸体,被埋葬在北城外的一处山岗,时常有百姓前来祭拜。

京城中,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贩夫走卒,甚至是风月场所的女子,都家家户户挂起白布,举城祭奠。

甚至是有百姓,自愿集资,为其修筑祠庙,塑造泥身,终日香火不绝。

朝堂上下,百官缄默,心中冷暖,个人自知。

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情绪复杂难明。

“大乾,气数已尽!”

骆宾王府中,黎煜收敛起了平日里的纨绔姿态,摇头叹息。

如此臣子都死了!

如此的朝堂,如此的党争,如此的天子!

俨然一副亡国之相。

“慎言!”

其父黎宪严厉告诫,却是仰天叹息:“京城早已经是是非之地了,只怕不久的将来,将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我看不仅是这京城,这大乾,也即将掀起血雨腥风。”

黎煜摇头说道。

第二日。

黎煜就上朝表述,愿到外地就藩,当一个闲散王爷。

黎煜同意了。

就藩的路上,黎桓修书一封,将京城发生的事,告知自己的好兄弟聂空。

“难怪会这样。”

看到信中内容的聂空,夜观天象,一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样子。


  (https://www.bshulou8.cc/xs/4677345/1111041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