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有必要吗
首先精度不够是因为未配备专用高精度狙击弹,还有设计和加工精度导致的瞄准系统缺陷和调节机构不可靠。
光这三种就牵涉上下游数个行业的技术。
85式***直接沿用53式7.62普通机枪弹。而这种弹药设计初衷是用于通用机枪,弹头质量和膛压稳定性不足,导致远距离弹道散布显著增大。
而且铝合金镜身与钢制机匣导轨间隙过大,射击震动易使瞄准镜松动,需频繁校枪。再加上距离手轮在100米、200米刻度缺乏机械定位,仅靠摩擦力固定,射击时易偏移。
实战中射手被迫采用600米刻度校100米目标的反向调节法来补偿误差。
虽配备红外照明装置,但无像增强器,夜间仅能在极近距离识别目标,无法满足现代夜战需求。
其次人机工效与可靠性问题。
全枪含瞄准镜重4.4公斤,长度达1220毫米,且采用木质枪托和金属机匣,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中携行负担沉重。在车辆搭载时占用空间大,紧急部署效率低。
后坐力控制不足。7.62×54mm弹药的强大后坐力,达到15到18N。对射手体力要求高。连续射击时,枪托对肩部的冲击易导致疲劳,影响持续作战能力。特别是体型较小的士兵,长时间据枪稳定性明显下降。
机械结构可靠性有多重隐患,保险机构简陋,手动保险卡笋位于机匣后方,操作不便且易误触。自由枪机和开膛待击的设计虽简化结构,但存在跌落走火风险。
第三是环境适应性局限。这款枪在恶劣环境下的维护困难。
因为木质枪托在潮湿环境中易变形,影响贴腮稳定性;金属部件表面处理工艺落后,长期使用后易锈蚀。
模块化扩展能力缺失,因为缺乏战术导轨等接口,难以加装激光指示器、夜视仪等现代附件。虽然后期部分单位通过改装套件升级了瞄准镜,但整体扩展性仍受限,无法适应多样化作战需求。
还有战术定位的时代局限性,原型SVD狙击步枪设计于冷战时期,强调火力压制和远射程。与现代狙击更注重高精度狙杀和隐蔽性的理念脱节。
而且因为精度差,导致射手难以掌握高精度射击技巧,所以训练成本与效费比失衡。
陆文渊:“我知道很难,要不是因为有你,我也不会再次提出这个想法。”
兵工厂这么多年都不动85***,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比如85式缺乏专用高精度狙击弹,不是不想做,当时国内缺乏精密弹头加工设备和稳定***配方,无法实现狙击弹所需的一致性。
当时抄了大鹅的枪,却没有抄人家的狙击子弹。
大鹅原版的SVD配合7N1狙击弹使用,100米散布圆直径达可控制在3厘米以内。
后来人家改进了,可是因为大鹅自己的乱局,导致我们也没法继续抄。
国内军工企业曾尝试改进瞄具,来弥补短板。但因缺乏镀膜设备和抗振设计经验,未能突破技术瓶颈。
比如结构设计缺陷的改进。我们明知道原版SVD的枪管与护木刚性连接、木质枪托等结构落后,枪管会受护木形变影响产生振动,射击精度下降,但国内当时缺乏浮置枪管设计经验和数控机床加工能力,难以对枪管节套进行结构性改进。
可是技术上的摸索突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因为西方对我们实施的武器禁运,切断了高精度狙击弹、战术导轨等关键技术的引进渠道。比如85式改进所需的皮卡汀尼导轨加工技术就被列入《瓦森纳协定》限制清单。
程时犹豫了一下,说:“那改吧。不过这个改动跟重做也没有太大区别了。因为很多都要重新设计,得花很多钱。”
陆文渊:“这一次要你自己出钱来改,不会有人来委托你。”
程时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哈?!”
陆文渊轻叹:“你知道的,经费有限。同一时间,一种武器只能重点投向一个。既然决定研发88式小口径狙击步枪,从零做起,就暂时不会投入来搞85式......”
卧槽.....
当他傻吗?总逮着他一个人薅羊毛,吸血?!!
按国内的法律。枪械研发出来,最后也只有兵工厂可以生产销售,只有军警能使用。
换句话说如果他连技术咨询设计费都拿不到,就是纯粹帮别人赚钱。
程时冷笑:“所以啊,85式改进就没什么必要了。等他们把88式研发出来吧。反正上面明确说了要资源优先投向信息化装备,轻武器本来就不是重点。说明也没有那么急迫。”
这种单兵武器,以后用的概率越来越低。
确实也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力。
所以他才会让章启航来负责枪械改进的工作,争取节约自己的时间。
陆文渊:“你研发出来,我向上申请让你来生产。到时候补助资金投入都不会少。”
程时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我没兴趣,也没这个能力,另请高明。”
开玩笑,要他加工,这里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军工厂。
做得再好,价格也是别人来定,他不赚钱不说,万一有人眼红了,说搞个“合并”,就顺理成章把他别的资产也并进去了。
到时候一生心血打水漂,他找谁说理去?!!
等于他出人出力出地方出食材给人白做饭,还要冒着连锅和厨具都被人拿走的风险。
再说了,之前枪械工厂委托他改造和他自己现在出钱改造完全是两个概念。之前那是自发的产品升级,他们改自己的东西,委托他设计,做方案,他算是帮忙。
现在厂商自己没要求,他跳出来改装,那不是打别人的脸么。
他要是改得好了,会被***研发设计单位嫉恨,觉得他故意抢他们风头,在跟他们作对。
要是他改得不好,又会引发群嘲。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他干这事都是吃力不讨好。
陆文渊最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自然明白程时的顾虑。
其实就连他自己,也不敢担保到时候就能确保程时的利益。
(https://www.bshulou8.cc/xs/4542720/5045399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