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 第525章 长路漫漫

第525章 长路漫漫


段守正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连我都不知道的事情,你怎么知道。所有军工厂都是要进系统名录的。我在名录上就没见过这家。”

讲道理,湘省军区归华南军区管。如果有军工厂,他却不知道,那就出大问题了。

程时:“不久前他们跟我买了一台小型数控机床。而且他们年初才正式生产,年底才整理这一年新增的军工企业。而且之前是省里批准的,没经过军区,你自然不知道。”

段守正微微点头:“也是。”

程时:“所以,我建议你对军工企业也来一次摸底。不然到了需要的时候,有哪些企业能用上,都不清楚。”

段守正的剑眉紧锁,点头:“嗯,很有必要。谢谢提醒。”

章启航有些好笑:瞧瞧这就是没有经历过底层磨练的二代。

别说跟程时这种摸爬滚打出来的草根相比。

段守正就算是跟蒋郁东比都是个傻白甜。

程时说什么就是什么。

上了当,被骗着去干活,还很高兴。

等段守正和无人机研发中心那边调查完的资料到了程时手上。程时再找个细心有一点专业知识还便宜的傻子,比如张自强来汇个总,纠个错。

他手里就有了全国最全面的企业资料。

陆文渊看破不说破。反正他的目的达到了,没必要戳破程时。

他没想到程时这么快就能把85***改造得这么好。这已经是程时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现在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法量产。

蒋郁东最近又升了一级。

程时感觉蒋郁东下一步就要去省里。

到时候,程娟就没可能经常回来,那他又要发愁这个账务的事情了。

果然甘蔗没有两头甜。顾着夫家就顾不上娘家。

程时的五轴机床程序在电脑上调试运行基本完成,现在已经开始下一步。

总得来说五轴数控机床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装配与调试。

而设计的过程一般是: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与仿真验证。

需求分析是以应用场景为导向的。

机床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材料去除或成型,不同行业对加工精度、材料特性、工艺要求的差异极大,对功能的优先级差异显著。必须通过精准的需求分析匹配场景需求。

比如航空航天领域:需加工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切削材料,要求机床刚性强、转速高,如漂亮国的赫克的VF-100/5X就是专为飞机结构件设计。

如果用在医疗设备领域,那就侧重精密加工和洁净环境适应性。

确定了需求矩阵与优先级排序,才能设计实施方法与流程。

比如将场景需求-“加工钛合金叶片”转化为技术指标-“主轴功率≥30kW”和“B轴旋转精度±2arcsec”。

计算各指标权重,例如航空航天场景中“动态刚度”权重可能超过“成本”。

还要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识别**险需求:如医疗设备场景中“洁净度”若不满足,可能导致产品报废,需列为关键需求。

根据加工的零件最大最小尺寸确定机床的尺寸。

根据加工的材料硬度确定机床的刚性和转速。比如加工钢件需高刚性机床,加工铝合金需高速切削,加工复合材料需防纤维撕裂设计。

还要根据应用场景来确定关键性能参数。比如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最大进给速度、主轴功率等。

比如汽车模具加工,追求效率优先,需高进给速度和快速换刀。

光学元件加工则侧重精度,定位精度需达±0.001mm,且需主动热控系统。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初步设计。

再根据技术要求匹配各个部件,进行详细设计。

大到关键部件选型。

比如导轨系统,高负载场景要选用负载能力高的滚柱导轨,精密场景则需要选用真空导轨。

数控系统。五轴加工需支持五轴联动插补,而三轴机床可选用经济型系统。

电机的匹配。

小到各种元件的选用,甚至是各个部位螺丝钉的参数。

最后得到一份详细的图纸。

再根据图纸进行样机的组装和验证。

程时这一次研发五轴数控机床的过程有些特别,因为他脑子中是有图纸的。

只是现在缺了很多元件和技术,之前霓虹和漂亮国又堵死了他用进口元件的路。

所以他只能想办法用国产的替代,或者自行研发。

所以就只能一边装一边改。

所以他的设计、制造和验证,是同步进行的。

现在他已经完成了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在进行装配和调试。

装配和调试并不是一下把整个机床装好,然后一起调试,而是要把各个模块先分别进行组装和测试。

先是主轴模块调试。要进行主轴装配与静态调试、动态性能测试。

装配与静态调试要测试轴承预紧的效果和传感器的效果等。

动态性能测试要测试旋转精度和连续运行的热稳定性动平衡,还要用平衡机来测试主轴组件的高速动平衡。

第二步是进行直线轴模块调试,就是进行导轨装配与校准和滚珠丝杠调试。

导轨装配与校准是测试导轨的直线度检测、平行度测试和反向间隙补偿。

这个在向东钢铁厂把导轨给他之后做的。

滚珠丝杠调试是预拉伸调整和螺距误差补偿确保定位和重复定位的精度。

第三部是进行旋转轴模块调试,主要是进行回转轴装配与校准和旋转中心校准。

现在程时做的是第四步,就是数控系统模块调试。

这一步要进行旋转刀具中心功能验证,刀具中心点控制,运动学标定几何误差补偿,动态性能优化等等。

第五步是进行伺服驱动模块调试。比如驱动器参数优化、动态性能测试。

第六步是冷却与润滑系统调试,包括冷却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泄漏检查,润滑系统的调试。

完成前面所有这些,才把模块集成后进行整机调试。

整机调试运行没有问题,才能研究批量生产线。

所以,程时的机床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s://www.bshulou8.cc/xs/4542720/5045173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