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的绝色小姨小说名字 > 第八百零三章 江南汉服

第八百零三章 江南汉服


周慧连忙点头,拿出手机把香丸拍下来,又对着研钵、香材拍了好几张照片:“我要把这些都画进设计图里,比如设计一套‘闻香系列’汉服,每一套对应一种香方,裙摆上绣香材的图案,再配一个同款香丸的香囊,这样一套汉服就是一个完整的‘江南意境’。”

徐佳莹笑着补充:“还可以在汉服的领口绣上香方的文字,用小篆字体,既雅致又有文化感,别人问起时,还能讲背后的香材故事。”

临近中午,四人一起动手,把晾干的香丸装进小巧的锦囊里。

这些锦囊是徐佳莹之前用边角料绣的,上面绣着小小的兰草、桂花图案,正好用来装香丸。

赵姨拿起一个锦囊,放在鼻尖轻嗅:“这样的锦囊,不管是挂在汉服上,还是放在书房里,都是极好的。你们把苏绣、制香结合起来,这就是老手艺的新用法,比单纯的香丸、绣品更有新意。”

午饭时,赵姨特意做了几道江南特色菜。

清蒸白鱼、响油鳝糊、桂花糖藕,还拿出自己泡的青梅酒。

几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周慧说起乌镇的蓝印花布作坊,赵姨则分享了年轻时在香料厂的经历,徐佳莹和苏木偶尔补充“匠心日记”的拍摄想法,气氛热闹又温馨。

“等你们的汉服设计好了,”赵姨说,“我给你们配专属的香方,让每一套汉服都有自己的‘味道’,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江南雅韵’。”

下午,周慧跟着徐佳莹去了缂丝坊。

沈师傅正在织一块兰草纹的缂丝面料,看到周慧带来的汉服设计图,立刻来了兴趣:“用缂丝做汉服面料好啊!缂丝耐用,又有质感,而且能织出精细的纹样,比普通的锦缎更有特色。你看我这块兰草纹,要是做汉服的披帛,肯定好看。”

周慧指着设计图上的齐胸襦裙:“沈师傅,我想在裙摆织上缠枝莲纹,不用太复杂,简单的线条就行,您觉得多久能织好?”

沈师傅算了算:“这样的纹样,每天织四个小时,大概要半个月才能织出一条裙摆的面料。你们要是着急,我可以多安排两个师傅一起织。”

离开缂丝坊时,周慧手里拿着一小块缂丝边角料,兴奋地对徐佳莹说:“我现在灵感特别多!回去我就修改设计图,把缂丝的纹样、苏绣的细节、香丸的味道都融进去,争取下周出最终版,到时候咱们就可以找厂家打样了。”

徐佳莹点点头:“等打样出来,咱们去古琴坊,让林师傅用古琴伴奏,拍一组汉服写真,作为‘匠心日记’的封面,肯定特别惊艳。”

回到姨婆小院,周慧立刻趴在石桌上修改设计图,彩铅在纸上快速划过,原本简单的汉服图样,渐渐多了缂丝的纹理、苏绣的针脚、香囊的细节。

阿二蹲在她脚边,偶尔用脑袋蹭蹭她的手臂,像是在为她加油。

姨婆端来一盘刚切好的西瓜,放在桌上:“别急着赶工,先吃点西瓜歇歇,做设计要慢慢来,才能出好作品。”

周慧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大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姨婆您放心,我肯定会把设计做好,不辜负这些好手艺。”

夕阳西下,余晖将小院染成暖金色。周慧终于修改完设计图,她举起图纸,对着夕阳看,图纸上的汉服仿佛活了过来。

缂丝的披帛在风中飘动,苏绣的兰花在裙摆绽放,香囊在腰间轻轻摇晃,空气中仿佛都飘着淡淡的香气。

“太好了,”徐佳莹看着图纸,眼中满是赞叹,“这就是咱们想要的江南汉服,既有传统工艺的美,又有现代审美的简约。”

苏木拿起相机,对着设计图拍了几张照片:“我现在就把设计图发给方姨和陈教授,让他们提提意见,顺便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参加咱们的汉服写真拍摄。”

周慧笑着说:“要是方姨和陈教授愿意参加,咱们可以让方姨穿兰草香的汉服,陈教授穿沉香屑的汉服,再配上林师傅的古琴,肯定特别有文化氛围。”

夜色渐深,周慧躺在床上,翻看着白天拍的缂丝坊、香材、古琴坊的照片,嘴角一直带着笑意。

她想起今天在赵姨家学制香时的专注,在缂丝坊看到沈师傅织缂丝时的震撼,在姨婆小院和徐佳莹、苏木讨论设计时的热闹,忽然觉得,这次苏州之行是她最正确的决定。

她不仅找到了汉服设计的灵感,更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认识了一群热爱传统、坚守匠心的人。

窗外,月光洒在腊梅的叶片上,叶片上的露珠泛着淡淡的光。

周慧轻轻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乌镇的石桥上,穿着缂丝苏绣汉服的女子,手持香囊,伴着古琴声缓缓走过,桥下的乌篷船缓缓划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丸气息。

这是她心中的江南,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江南,也是她想要通过汉服设计传递给更多人的江南。

实现这个画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找厂家打样、协调手艺人合作、拍摄“匠心日记”、筹备乌镇的体验店……

但她一点都不着急,因为她知道,只要带着匠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终有一天,她心中的画面会变成现实,传统工艺会以新的方式,在更多人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翌日。

周慧在乌镇石桥上勾勒的江南图景还萦绕在心头,晨光已悄悄漫过姨婆小院的青瓦,将石桌上那本摊开的汉服设计图染成暖金色。

阿二踩着露水从院外跑回来,嘴里叼着一片沾着晨雾的海棠叶,轻轻放在周慧的设计图旁,像是在为这份灵感添上一笔自然的注脚。

周慧伸了个懒腰,指尖划过图纸上缂丝纹样的线条,忽然想起苏木昨晚说的话。

“明天要去文庙古籍市场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找到讲传统工艺的老书”,便起身往堂屋走,想看看他准备得怎么样了。


  (https://www.bshulou8.cc/xs/4396978/5030720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