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小陆,你最后一个舞台上热搜了。”
点单有人去了,节目的五位嘉宾和导演坐在一起,刚刚落座,从上车开始就一直拿着手机没放下的司涵韵一惊一乍的道。
“嚯,我们这边刚结束,热度这么快就起来了。”
李一男抽出纸巾擦着整张桌子,闻言挪了一下凳子,探头去看。
坐在司涵韵身边的刘茜雅也转头看过去。
这姑娘看大家都很感兴趣的样子,索性把手机放在桌子中间。
屏幕上呈现的正是最后的舞台切片。
陆清风笑着用热水烫了一下碗筷,给几人分发,一边也好奇的看过去,他也想知道自己最后一场的发挥,毕竟当时他并没有演奏最擅长的小提琴。
直播画面在主持人介绍过后,左下角出现舞台名。
《青花瓷》
作曲:陆清风
演奏:陆清风,燕京民乐乐团,燕京六中儿童合唱团
舞台后方大屏上先是播放往期的画面,正是当时四人上山见识烧制瓷器的情形,随后演出人员依次就位。
是一支二十来人的民乐乐团,手中持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扬琴、笙等传统乐器。
最后是陆清风登场,一袭月白中式长衫,立领,盘扣,上有墨竹,枝干挺拔,竹叶密而不疏,轻盈飘逸,清新脱俗。
少年匀步走上舞台,俊逸的面庞带着盈盈笑意,身姿直立,四肢修长,行进之间,风度翩翩,如松立;气质温润,似玉藏。
那是一种文人的风骨,也是知识的沉淀。
“真好看。”
司涵韵嘻嘻笑道。
这姑娘一直没怎么遮掩过对他的好感。
“哈哈,这套妆造定下来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舞台肯定会爆。”
许言也开怀笑道。
节目能这么成功,整个节目组的人都能受益,而作为导演的他在央视的第一个项目,收获也是最大的,自然开心。
手机中的画面还在播放,陆清风走到了乐团前面的指挥台上。
“之前就想问了,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了指挥啊?”
李一南看到这么一幕,看了过来。
陆清风回答。
“有一段时间了,想更系统的了解一下交响乐团的各个声部特点,节奏,协作这些知识。”
“你想创作大型交响乐?”
刘茜雅也看了过来。
音乐创作说难也不难,不懂乐理随便弹奏一段也可以称之为音乐,区别在于好不好听,但交响乐不同。
这是一种非常宏大的音乐体裁,涉及和声学、复调、曲式、配器等专业技能,四个乐章的大型复杂结构,每个乐章需独立设计情感起伏,节奏变化和旋律发展,同时还要保证整体的统一性。
所以创作周期漫长,从构思到定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所以交响乐经久不衰,而流行音乐是有时代性的。
“想尝试一下。”
陆清风习惯性的为后面的发展做一下铺垫。
说话间的功夫,毛豆花生啤酒先上来了,众人边吃边聊。
切片视频中,陆清风首次作为指挥,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与乐团有着片刻眼神上的交流,确认所有乐手准备完毕,手中的指挥棒和左手同时向下再扬起,《青花瓷》前奏中绝对的主角,古筝声响起。
清脆,婉转,古筝的音色本身就带有强烈东方韵味,旋律本身的编配也非常的克制,没有过多的使用古筝技法。
邀请古筝演奏者也是一位大家,双手勾、抹,娴熟的轮指指法营造出纯净的音色,如同水滴落入瓷器中的清响。
完全由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构成前奏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偏音,纯正的东方旋律色彩经由古筝的独奏渲染至最大。
即便在不久前在现场已经感受过一次,但再次听来,桌上的其他几人依旧为之着迷。
整个前奏由两个部分循环一次构成,第一段的旋律呈现一种迂回下行的走向,它不直接落下,而是像溪流一样,蜿蜒曲折,带着一丝欲说还休的缠绵,奠定了征收曲子含蓄,内敛的情感基调。
第二段开始,陆清风指挥的手势变大。
古筝依旧是主角,但弦乐开始以极弱的声量进入,原曲中主要是小提琴,而在陆清风的改编中,这里变成了二胡,另加箫、笛、木鱼、铃,让音乐线条更加柔美而富有韵味。
弦乐悠长的持续音,形成温暖的背景音场,就像是水墨画中渲染开的底色,为古筝提供了依托,曲调的立体感和厚度提升。
不紧不慢的节奏,古筝的每个音符都清晰可辨,中间每个微小的停顿都制造出一种时间放缓的感觉。
二胡的铺底和其他乐器,共同构成了音乐上的空气感,不像西洋乐那样厚重,而是一种轻薄的,湿润的,如同江南水乡上空的一场骤雨。
以古筝为骨,以弦乐为肉,以五声音阶为魂,浓郁典雅的中国风瞬间成形。
仅仅作为一个引子,这段旋律在底下评论区就已经被吹爆了。
二十二秒的前奏结束,在陆清风的指挥下,童声合唱响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
极具诗意的歌词,在十多位孩子清澈纯正的童声中唱出,为淡雅的古典意境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
器乐合奏,童声合唱。
这首前世经典的中国风作品,在陆清风手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华彩。
(https://www.bshulou8.cc/xs/4363292/4365224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