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 第822章 不闻不问

第822章 不闻不问


帐外的朔风卷着残雪,狠狠砸在帐篷的帆布上,发出  “呼呼”  的声响,像是无数冤魂在暗夜中低语。曹操将手中的青铜酒樽轻轻放在案几上,酒液晃出细碎的涟漪,映着帐内跳动的烛火,也映着他眼中复杂的神色。他再次看向眼前的少年苏羽,只见苏羽揉了揉眼睛,原本惺忪的睡眼渐渐清明,嘴角还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慵懒,与这帐内凝重的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苏先生,昨夜让你熬夜整理各州郡的兵力部署,倒是辛苦你了。”  曹操的声音带着几分温和,与他平日在战场上的威严截然不同。他深知,眼前这个看似年轻的少年,胸中所藏的见识,或许比那些自诩名门望族的谋士还要深远。

苏羽闻言,连忙拱手作揖,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明公客气了,为明公分忧,乃是在下的本分。只是昨夜整理文书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关乎讨董大局的关键问题,一时思索过甚,竟不小心在案前睡着了,还望明公恕罪。”

曹操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好奇:“哦?不知苏先生发现了什么关键问题?不妨说来听听。”  他示意苏羽坐下,又命侍从为苏羽倒上一杯热酒。营帐内的炭火噼啪作响,暖意渐渐驱散了苏羽身上的寒气。

苏羽接过酒杯,浅酌一口,定了定神,缓缓开口道:“明公,如今诸侯虽已联合讨董,但人心各异,实则一盘散沙。袁绍虽为盟主,却心怀私心,只想借着讨董的名义扩充自己的势力,根本无心全力西进洛阳;袁术更是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的粮草财物,对讨伐董卓之事敷衍了事;至于刘表、公孙瓒等人,虽表面响应号召,却各自固守领地,按兵不动。如此一来,讨董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难成大事啊。”

曹操闻言,重重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苏先生所言极是。我早已察觉到这些问题,只是一直苦无良策。如今我军兵力薄弱,粮草短缺,若不能凝聚联军之力,恐怕讨董大业终将沦为泡影。”  他顿了顿,目光紧紧盯着苏羽,“不知苏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苏羽放下酒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明公,依在下之见,想要凝聚联军之力,首先要解决粮草问题。如今联军粮草多由各州郡自行供给,袁术掌管联军粮草调配,却常常克扣粮草,导致各军将士怨声载道。我们可以暗中联络那些因粮草短缺而心生不满的诸侯,向他们提出由明公出面,重新制定粮草调配方案,保证各军粮草充足。这样一来,既能获得这些诸侯的支持,又能削弱袁术的权力。”

曹操眼前一亮,点了点头:“此计甚妙!只是袁术手握粮草调配之权,岂能轻易放权?而且袁绍作为盟主,若他不支持,此事恐怕难以推行。”

“明公放心,袁绍虽为盟主,却也忌惮袁术势力过大。我们可以派人暗中向袁绍透露袁术克扣粮草、私吞军饷之事,同时向袁绍表明,重新制定粮草调配方案,也是为了让联军能够齐心协力讨董,早日平定叛乱,恢复汉室秩序。袁绍为了维护自己的盟主威望,必然会支持此事。至于袁术,即便他心中不满,但若其他诸侯都支持明公,他孤掌难鸣,也只能被迫同意。”  苏羽有条不紊地分析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曹操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苏羽的赞赏又多了几分。他站起身,在营帐内踱了几步,又问道:“解决了粮草问题,接下来该如何调动联军兵力,西进洛阳讨伐董卓呢?袁绍、刘表等人一直按兵不动,我们该如何说服他们出兵?”

苏羽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明公,想要调动联军兵力,就必须抓住他们的软肋。袁绍虽有私心,但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我们可以派人在各州郡散布消息,说袁绍身为盟主,却畏缩不前,不敢西进洛阳,致使董卓依旧在洛阳作恶,百姓流离失所。如此一来,袁绍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必然会主动出兵。至于刘表,他虽固守荆州,但荆州南部的蛮族时常叛乱,他一直担心后方不稳。我们可以向刘表承诺,若他出兵讨董,明公将派人协助他平定荆州南部的蛮族叛乱,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公孙瓒与袁绍素有矛盾,我们可以派人联络公孙瓒,让他出兵牵制袁绍的部分兵力,迫使袁绍不得不尽快西进洛阳,以免腹背受敌。”

曹操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好一个抓住软肋,各个击破!苏先生此计,真是精妙绝伦!若能按照此计行事,讨董联军定能凝聚一心,西进洛阳指日可待!”  他激动地拍了拍苏羽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赞赏,“我得苏先生,如鱼得水啊!”

苏羽连忙起身,再次拱手作揖:“明公过奖了。在下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真正能成就大业的,还是明公的雄才大略。”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士兵掀帘而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明公,大事不好了!袁绍大人派人传来消息,说董卓派李傕、郭汜率领五万大军,驻守虎牢关,阻挡联军西进。袁绍大人召集各路诸侯前往他的营帐议事,商讨对策,请明公即刻前往!”

曹操脸色一变,眉头紧紧皱起。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董卓派五万大军驻守,显然是早有准备。他看向苏羽,眼中带着一丝询问:“苏先生,此事你怎么看?”

苏羽神色平静,似乎早已预料到此事:“明公,董卓派大军驻守虎牢关,意在拖延时间,等待时机。如今联军刚刚有凝聚之势,若不能尽快突破虎牢关,一旦时间久了,联军人心必散,讨董大业将更加艰难。我们必须在此次议事中,说服各路诸侯,尽快出兵攻打虎牢关。”

曹操点了点头,沉声道:“好!那我们即刻前往袁绍营帐。苏先生,你与我一同前往,也好在议事时为我出谋划策。”

苏羽应道:“遵命,明公。”

两人整理了一下衣甲,便带着几名亲卫,快步走出营帐。帐外的风雪依旧很大,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曹操翻身上马,回头看了一眼苏羽,见苏羽也已翻身上马,神色镇定,心中不禁暗暗感叹:这苏先生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胆识和谋略,将来必成大器。

一行人在风雪中疾驰,朝着袁绍的营帐方向而去。一路上,曹操思绪万千,他知道,此次议事至关重要,不仅关乎能否突破虎牢关,更关乎讨董大业的成败。而苏羽的计策,将是他在议事中说服各路诸侯的关键。

半个时辰后,曹操和苏羽抵达了袁绍的营帐。营帐外戒备森严,各路诸侯的亲卫手持兵器,神色警惕地守在营帐门口。曹操和苏羽翻身下马,在侍从的引领下,走进了营帐。

营帐内灯火通明,各路诸侯早已齐聚一堂。袁绍坐在主位上,神色威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曹操身上:“孟德,你来了。这位是?”  他注意到了曹操身边的苏羽,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曹操拱手道:“盟主,这位是我的谋士苏羽苏先生。苏先生胸有韬略,此次前来,或许能为攻打虎牢关之事出谋划策。”

袁绍闻言,上下打量了苏羽一番,见苏羽年纪轻轻,心中不禁有些轻视,但碍于曹操的面子,还是点了点头:“既然是孟德的谋士,那就坐下吧。”

苏羽谢过袁绍,在曹操身边的空位上坐下。他目光扫过营帐内的各路诸侯,只见袁绍坐在主位,袁术坐在袁绍身旁,神色傲慢;刘表坐在一侧,闭目养神,似乎对议事并不关心;公孙瓒则一脸警惕地看着袁绍,眼神中带着几分敌意;其他诸侯也各自神色各异,或窃窃私语,或沉默不语。

袁绍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如今董卓派李傕、郭汜率领五万大军驻守虎牢关,阻挡我联军西进。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不能尽快突破,我联军粮草将日益短缺,讨董大业恐难成矣。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想听听诸位的意见,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袁绍话音刚落,袁术便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盟主,依我之见,虎牢关易守难攻,董卓大军势大,我联军不宜贸然进攻。不如暂且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再做打算。而且如今联军粮草短缺,若强行进攻,恐怕会损失惨重。”

刘表缓缓睁开眼睛,附和道:“公路所言有理。我荆州军刚刚平定内部叛乱,兵力尚未恢复,实在不宜轻易出兵。况且虎牢关地势险要,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公孙瓒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哼!你们一个个都怕了董卓不成?想我公孙瓒率领白马义从,纵横北疆,何曾惧过他人?依我之见,应当即刻出兵,攻打虎牢关,杀了李傕、郭汜,直捣洛阳,生擒董卓!”

其他诸侯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支持袁术、刘表的观点,主张按兵不动;有的则支持公孙瓒的观点,主张即刻进攻;还有的则犹豫不决,左右摇摆。一时间,营帐内争论不休,难以达成一致。

曹操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他知道,再这样争论下去,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看向身边的苏羽,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苏羽会意,缓缓站起身,拱手道:“盟主,诸位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苏羽身上。袁绍看了苏羽一眼,淡淡地说道:“但说无妨。”

苏羽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大人,如今董卓派大军驻守虎牢关,若我联军按兵不动,只会让董卓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届时他若调集更多兵力,我联军将更加难以突破。而且如今联军粮草短缺,若长期拖延下去,粮草耗尽之日,便是联军解散之时。因此,按兵不动绝非良策。”

袁术闻言,脸色一沉,语气不善地说道:“哼!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军国大事?虎牢关易守难攻,董卓大军五万,我联军虽人数众多,但兵力分散,若强行进攻,只会白白送死!”

苏羽毫不畏惧,目光直视袁术,从容不迫地说道:“袁大人此言差矣。我联军虽兵力分散,但总兵力远超董卓驻守虎牢关的大军。只要我们能够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未必不能突破虎牢关。而且董卓大军虽有五万,但其中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战斗力远不如我联军的精锐之师。至于虎牢关地势险要,固然难以攻克,但也并非无懈可击。”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问道:“哦?不知苏先生有何妙计,可以突破虎牢关?”

苏羽微微一笑,说道:“盟主,在下认为,想要突破虎牢关,需用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可以派一支精锐部队,佯装从正面进攻虎牢关,吸引董卓大军的注意力。同时,再派另一支精锐部队,从小路绕到虎牢关后方,突袭董卓大军的粮草营寨。董卓大军粮草被劫,必然军心大乱。届时,我们再从正面发起总攻,定能一举突破虎牢关。”

众人闻言,纷纷眼前一亮。袁术皱了皱眉头,又说道:“此计虽妙,但谁愿意率领部队绕到虎牢关后方,突袭粮草营寨?那小路崎岖难行,而且一旦被董卓大军发现,必将陷入重围,九死一生。”

苏羽看向曹操,语气坚定地说道:“明公乃当世英雄,心怀天下,若明公愿意亲自率领部队执行此计,定能成功。”

曹操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但也是突破虎牢关的唯一机会。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袁绍:“盟主,末将愿意率领五千精锐,绕到虎牢关后方,突袭董卓大军的粮草营寨!”

袁绍看着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知道曹操的能力,但也担心曹操会借此机会扩充自己的势力。不过,如今形势危急,若不能尽快突破虎牢关,讨董大业将功亏一篑。他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孟德,既然你愿意前往,那我便拨给你五千精锐。你一定要小心行事,务必成功突袭粮草营寨!”

“末将领命!”  曹操拱手应道,语气中充满了信心。

其他诸侯见曹操愿意冒险,也纷纷表示愿意从正面配合进攻虎牢关。袁术见众人都已同意,也只好不再反对。

议事结束后,曹操和苏羽便离开了袁绍的营帐,返回自己的营帐准备出兵事宜。一路上,曹操对苏羽赞不绝口:“苏先生,今日若非你在议事时据理力争,提出声东击西之计,恐怕还难以说服各路诸侯。此计若能成功,你当记首功!”

苏羽谦虚地说道:“明公过奖了。此计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明公能否率领部队顺利绕到虎牢关后方,突袭粮草营寨。那小路崎岖难行,而且董卓大军必然会在沿途设置哨卡,明公此行务必小心谨慎。”

曹操点了点头,沉声道:“我明白。我会挑选精锐中的精锐,轻装简行,避开董卓大军的哨卡,尽快抵达粮草营寨。只是我走之后,营中的事务,还需苏先生多多费心。”

“明公放心,在下定会辅佐夏侯将军等人,守住营寨,同时配合正面进攻的诸侯部队,为明公争取时间。”  苏羽坚定地说道。

回到营帐后,曹操立刻召集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等将领,商议出兵事宜。苏羽则在一旁协助曹操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包括行军路线、突袭时间、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

夜幕降临,曹操挑选的五千精锐早已集结完毕,整装待发。这些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曹操身穿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队伍最前方,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兄弟们,此次我们前往虎牢关后方,突袭董卓大军的粮草营寨,任务艰巨,危险重重。但只要我们能够成功,就能为联军突破虎牢关创造机会,就能早日平定董卓叛乱,恢复汉室秩序!你们有信心吗?”

“有!有!有!”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身边的夏侯惇等人:“我走之后,营中的事务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听从苏先生的建议,守住营寨,配合正面进攻的部队。若我十日之内未能返回,你们无需等待,可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

夏侯惇等人拱手道:“明公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曹操最后看了一眼苏羽,眼中带着一丝不舍和信任,随后翻身上马,大喝一声:“出发!”

五千精锐士兵紧随其后,朝着虎牢关后方的小路疾驰而去。苏羽站在营帐门口,望着曹操等人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祷:明公,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接下来的几日,苏羽按照曹操的嘱托,协助夏侯惇等人管理营寨,同时密切关注着虎牢关方向的动静。他派人不断侦察虎牢关的情况,及时掌握董卓大军的动向,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正面进攻的诸侯部队,为他们提供情报支持。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正面进攻虎牢关的诸侯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多次进攻都被董卓大军击退,损失惨重。袁术更是因为粮草调配问题,与其他诸侯产生了矛盾,导致正面进攻的部队士气低落,进展缓慢。

夏侯惇等人见状,心中十分焦急,纷纷向苏羽询问对策。苏羽冷静地分析道:“诸位将军,如今正面进攻受阻,主要是因为诸侯部队人心不齐,缺乏统一指挥。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不仅无法为明公争取时间,反而会让董卓大军更加嚣张。”

曹仁皱了皱眉头,说道:“苏先生,话虽如此,但袁绍作为盟主,都无法约束各路诸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苏羽微微一笑,说道:“袁绍虽然是盟主,但他心怀私心,难以服众。我们可以派人联络那些真心想讨董的诸侯,比如公孙瓒、孙坚等人,向他们提出由夏侯将军出面,暂时统一指挥正面进攻的部队。夏侯将军乃明公心腹,英勇善战,深得士兵爱戴,而且与各路诸侯也素有交情,由他出面,或许能够凝聚人心,统一指挥。”

夏侯惇闻言,连忙摆手道:“苏先生,这万万不可。我只是明公麾下的一名将领,怎能越过袁绍盟主,统一指挥各路诸侯部队?这恐怕会引起袁绍的不满,甚至会引发诸侯之间的矛盾。”

帐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映在帐壁上,忽明忽暗。夏侯惇话音刚落,帐中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帐外传来的巡夜士兵脚步声,断断续续地打破沉寂。

苏羽缓步走到夏侯惇面前,目光坚定却不失温和,他抬手按住夏侯惇的肩膀,沉声道:“夏侯将军,如今可不是拘泥于礼节的时候。董卓祸乱朝纲,焚烧洛阳,屠戮百姓,天下人皆欲诛之。可如今联盟军停滞不前,每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士兵们思乡心切,士气日渐低落。再这样拖延下去,不等董卓来攻,联盟自己就会分崩离析。”

他转身看向帐中众人,声音陡然提高几分:“将军以为,此时袁绍盟主在做什么?据我所知,他昨日还在帐中宴请各路诸侯的谋士,饮酒作乐,对前线战事不闻不问。


  (https://www.bshulou8.cc/xs/4141/2310477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