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0章


“是,全是这种路。”

司机以前跑货运的,年纪大了就选择了开小车,对这条路很熟。

这也是洛俊言为什么带司机而不是自己开车的原因,进山来第一个务必注意的就是安全。

“这山里的情况我大致也了解。”方师傅道:“这儿的人知识文化很低,目前为止都没能普及小学。”

等等,义务教育不是早就开始了吗,怎么会没有普及到小学?

“不是政策不好,是他们这里有问题。”方师傅指了指脑子:“他们还很重男轻女,生了女儿就换高额的彩礼,生了儿子才肯罢休……”

“他们不搞计划生育?”杜红英就搞不明白了,山里山外两重天不成?

山外的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多生一个都得掏钱罚款,单位还要处罚。

这里就能随便生?

“搞啊,肯定搞,只不过他们是政策照顾,因为山区嘛,可以生两个,第一个女儿就允许  再生一个。”

结果就是生着生着就刹不住车了,而计划生育工作在这儿根本就行不通,全是山,你一来她就躲,你一走她就生。

“这儿一户人均生了五个,多的有十一二个娃……”

杜红英……她这是在深山里找到了超生游击队的根据地?

深山是真的山。

杜红英都在想,高志远要是知道她又跑深山了一准儿和她急。

他说上一次差点吓破了他的胆。

这话杜红英都不敢信,毕竟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路拼杀坐上了军区首长职位的高志远什么场合没见过,伤过甚至差点死过,但从来没有怂过。

但是他却说自己从来没有那么害怕过,正因为他经历得太多,所以才知道有些人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有了。

三十多年的夫妻,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妻子这么个身份了,而是融入血脉中的那种亲人,牵一发就能动他的全身那种。

从深山村回去后,高志远给她三令五申: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现在什么都不缺就好好的在家歇着。

杜红英怎么可能会在家歇着,她觉得人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都浸牙,人在家中坐祸也能从天上落。

所以,该干嘛还干嘛,只要高志远不问她就不自主上报。再说了,人隔得远远的,他也不能绑着她的双脚。

杜红英之所以热衷于这次定点援建,还是因为在股市里赚了一大笔,总觉得要做点好事儿才能心安。

汽车绕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绕到了山那边。

“到了?”

杜红英再次绕晕了。

相信她,以后不来了。

大约是真的上了年纪了,年轻的时候去市城找兰英拿瑕疵布挤公共汽车摇摇摆摆数个小时站都站不稳,那时候不见有头晕,现在坐着专车小轿车舒适度高了不知多少倍呢,却晕得不行。

下了车来,看见这里百姓的房子好有特色。

“这些是石头砌的?”

相对于山外的土墙红砖,这儿的房子全是鹅卵石水泥砌的。

“这些都是这两年修的,住这种房子的人家庭条件相对来说已经算是好的了。”

就是已经脱贫的那种。

“嫂子,你那些孩子……”

杜红英看过去,心里一声叹息:她有一种回到了七十年代去老爹驻山川村时看到的样子。

真的,就很恍惚。

这儿真的是穷。

孩子大约十来岁左右,穿的衣服很脏很旧,裤子膝盖上还有两个洞,穿的黄胶鞋大拇指也出来透气了。

其中一个女孩子背上还背着一个黑黑的小孩,大约一岁左右,他正专心的啃着他的手指点,口水长流。

“小朋友,请问一下李村长家在哪儿?”

“……”

小孩子警惕的看着他们三人,然后转身就跑。

“这……”方师傅有些无奈:“看来他们警惕性还蛮高的。”

怕被坏人带走吗?

又走了一段路,看到了一个妇人,也是警惕的看着他们。

“大嫂你好,请问李村长家在哪儿?”

洛俊言手上有介绍信,他们进村来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李村长。

“你们找他啥子事儿?”

“我们是山外来的,找他是办公事儿。”方师傅再问:“请问他家在哪儿?”

“前边直走,那边有一棵梨树下的屋子就是了。”

“好的,多谢大嫂。”

还别说,这儿的梨树蛮多的。

“这儿的地不出货,全是沙石,所以不适合种庄稼,就种这些果树。”方师傅道:“这儿的果子味道很纯正,我们跑车的时候都会从这儿顺便拖一车果子出去卖,顺便赚点油费……”

杜红英就觉得方师傅很聪明。

哪知道方师傅说这是他们跑车人的惯常操作。

毕竟返空车也是跑,顺便在产地收到什么山货水果带回去,嫌麻烦的就直接拉到批发市场去,不怕累的就找一个市场边上自己摆个摊卖掉。

李村长家到了。

看得出来,村长家也是有点经济基础的,房子修得还不错,院坝也很宽,而且应该也是近两年才修的,看起来还很新。

院坝里有两个老人坐着,方师傅上前打听李村长。

“我就是,你们是干什么的?”

没想到其中的一个老人站了起来:“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儿?”

“村长您好,我是XX服装厂的,这是我的介绍信……”

洛俊言上前与他握手,然后做了自我介绍。

“噢,你们就是来定点援建我们的单位啊,真好,真好,欢迎欢迎。”

村长热情的将他们迎了进去,然后又让家人去摘梨子给他们吃。

“镇上给我们开了会,说每一个村子都会有一个单位来帮我们脱贫,盼你们盼得好几天了……”

李村长一连盼了几天了,都还在想:是不是镇上给他们画饼了?

哪来那么好的单位来帮扶他们脱贫啊?

人均年收入不到五百的地方,穷得鸟都不拉屎,谁会想不通会来这里帮忙,还是不计报酬的帮忙?

没想到,人真的来了。

不过,就这两男一女就能让他们村脱贫。

“村长,我们想了解一下我们村现在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人口、常住人口是多少、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洛俊言是做厂长的人,来之前就做了一个攻略,直接就问到了要害。


  (https://www.bshulou8.cc/xs/4096119/2369370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