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以彼之矛,迎彼之盾
“五郎,你会作诗?”
被李白骑脸嘲讽,李瑛正在琢磨怎么把面子挣回来,没想到八岁的儿子竟然主动请缨,不由满脸疑惑的问道。
李备点头:“儿臣当然会,除了母妃每天都教我文学之外,我跟着崔颢舅舅、杜子美先生学过作诗。”
李瑛大喜:“好……那五郎就来一首,让朕与诸位卿家听听,也让李太白先生指点一番。”
“好嘞!”
李备双手勒了一下缰绳,双目远眺一碧如洗的湖面,状若沉思。
片刻之后,清了清嗓子,高声吟诵。
“西海岸边天子谋,黑山白雪月如钩。
汉家儿郎连夜战,铁骑十万斩蕃寇!”
且不说李备这首诗的水平如何,仅仅八岁的年龄就能够吟诵出这般诗句,已经胜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同龄人。
伴随着他嘹亮的话音落下,瞬间响起一片喝彩声,甚至比李白吟诵完的时候还要热烈。
“蜀王小小年龄竟有这般文采,不愧是圣人之子!”
“哎呀……要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八岁孩童所做!”
“厉害、厉害啊,曹子建七步成诗,咱们大唐蜀王纵马成诗,亦是不遑多让!”
李白惊讶不已:“哎呀……想不到蜀王小小年纪,竟然有这般才华,长大了不得了哇!”
李瑛更加吃惊,第一个念头想到的这李五郎是不是跟自己一样剽窃的?
难不成这小子也是穿越者?
但绞尽脑汁的琢磨了片刻,李瑛实在想不到历史上有这么一首诗。
而且李备做的这首诗也符合当前的环境,天子策马西海岸边,远处黑山白雪,诗歌中出现了西海、天子、谋划、夜战、铁骑、蕃寇等元素,看起来绝对不是剽窃的。
啧啧……这李五郎是个人才啊,小小年纪不仅弓马娴熟,居然还能作诗,这儿子有点东西啊!
李备笑嘻嘻的道:“主要是杜子美先生教的好。”
“你别跟他学了,以后拜我为师,我保证让殿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白毫不客气的直接挖起了杜甫的墙角。
李备毫不犹豫的拒绝:“那不行,一日为师,就得终身为师,孤岂能朝三暮四?
再说了,子美先生的才华不见得在太白先生之下,孤跟着你学习,说不定水平反而下降了呢!”
“哈哈……殿下说得好!”
也不知道谁带头起哄,顿时引来一阵哄堂大笑。
青海湖边飘荡着欢快的气氛,文武官员们不像出征打仗的,反而更像出来旅游的。
儿子帮自己找回了场子,李瑛心情大好,趁机搜肠刮肚,想到了一首符合当前场景的诗,决定对李白发起反击,维护自己“诗王”的形象。
也不对,自己现在已经晋级成为“诗帝”了,是时候捡起穿越者的必备技能了。
“听五郎这么一吟诵,朕也来了灵感,诸位卿家听好了,朕也赋诗一首。”
李瑛在马上摇头晃脑,并让李白敲响手鼓伴奏。
“咚~咚~咚~”
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鼓点,李瑛提高嗓门,高声吟唱。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首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李白的作品。
在组建开元诗馆的那段时间里,李瑛把李白、王维、杜甫、王昌龄等人公开发表的作品全部网罗了一遍,基本掌握了个大概。
根据李瑛的记忆,李白的这首《塞下曲》还没问世,那就以彼之盾迎彼之矛。
你小子不是让我作诗吗?那我就用你的作品对付你。
而且,就算李白这首作品写出来但没公开也没关系,你方才不是说跟朕开玩笑吗,那朕也可以跟你说开玩笑!
你要问朕怎么知道的,那你猜猜看?
更何况以李瑛对李白的了解,他写诗都是即兴发挥,基本上写出来就会天下皆知,留着作品以后公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瑛话音落下,周围的一群官员立刻纷纷称颂,各种马屁滚滚而来。
“陛下大才,此乃神作!”
“陛下虽然日理万机,为国家殚精竭虑,但胸有才华,果然是张嘴即来!”
“我大唐皇帝上马能横槊,下马能赋诗,虽秦皇汉武,不能相比也,便是太宗文皇帝,也是稍逊一筹啊!”
独有李白陷入了沉思之中,总觉得大唐皇帝这首诗弦外有音。
“陛下是不是借古喻今,用汉朝的麒麟阁比喻现在?
汉武帝时期,汉军灭了匈奴,麒麟阁上只有霍去病的画像,而没有其他人。
陛下的意思是灭了吐蕃之后只给李光弼进凌烟阁,没有其他人的事情,包括我李白?”
看着李白陷入了沉思之中,李瑛呵呵笑道:“太白啊,朕的这首诗与你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相比如何?”
李白苦笑:“嗨嗨……还行吧,与臣的作品半斤八两。”
听了李白所言,周围的官员俱都在心中暗自摇头。
唉……这李太白的文采确实天下无双,但这城府就是不长进,已经做了五六年的高官了,还是如当初那般目中无人,也就是陛下包容你,但凡换个人,只怕你现在都在岭南垦荒呢!
回击了李白的冒犯,又让儿子李白出了风头,李瑛心情大好,当下催促大队人马加快脚步,争取尽快抵达伏俟城与李钦率领的五万大军会合。
“将士们,前方距离伏俟城还有一百五十里,咱们加快马蹄,争取日落之前兵临城下!”
李瑛策马扬鞭,高声下令。
“驾~”
李备出了风头,心情正在亢奋之中,当下将手中马鞭狠狠抽在马屁股上,赤碳一般火红的坐骑嘶鸣一声,离弦之箭一般窜了出去。
大队人马随后跟上,雷鸣般的铁蹄踩踏的烟尘滚滚,甚嚣尘上。
由于驱赶着牛羊行军,让这支队伍的行军速度大幅降低,从每天行军两百五十里锐减到一百三四十里左右。
从鄯州到伏俟城六百里的路程,用了将近五天方才抵达。
远远看去,只见伏俟城外寨栅连绵,五颜六色的大唐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
统兵大将李钦、副将李抱玉,以及伏俟县令、神威军统领等地方官员前来迎接。
“臣李钦率麾下将校前来迎接圣驾!”
年逾四旬的李钦弯腰施礼,率众参拜。
“众卿家平身。”
李瑛笑容可掬的招呼在场的官员平身,随后进入了伏俟城视察。
为了安抚吐谷浑的旧民,李瑛带着一众官员走上街头,与吐谷浑的百姓热情寒暄,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朝廷帮忙解决?
“从今以后,西海岸边的百姓都是我大唐的子民,无论是羌人还是鲜卑人,与汉人一视同仁。”
李瑛下令在街上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朝廷会优先在伏俟城建立五十座学堂,让吐谷浑的娃儿学习汉人文化,读书识字。
对于大唐皇帝的关怀,吐谷浑旧民感动不已,载歌载舞的答谢,发誓要永远效忠于大唐。
安抚完了百姓,李瑛在行辕中召见了李钦、李抱玉二人,将自己的计划如实相告。
“朕准备亲自统率这支人马向南出昆仑山,再穿越这片叫做可可西里的戈壁,再穿过唐古拉山进入吐蕃境内……”
李钦与李抱玉听着这些陌生的地名,如坠云雾。
“这地方有道路吗?”
“有一条古道,但朕只查到了大致路线,具体的路段还得派遣斥候与当地牧民提前刺探。”
李瑛命吉小庆拿出颜真卿献给自己的地图交给李钦。
“这是颜真卿派人刺探到的详细路线,目前已经侦查到昆仑山垭口,你们二人即刻拔营,顺着这条道路行军。”
“朕从鄯州给你们带来了一万头牛、十万只羊,以及粮食、木柴、松油若干。”
“大军一边行军,一边放牧牛羊,沿途让将士们每天吃两斤肉,一斤粮食,这样的话,足够我军支撑一百天左右。”
李钦一听就乐了:“臣还以为这些牛羊是陛下缴获的呢,原来是给将士们准备的军粮,每天吃二斤肉,这也太奢侈了吧?”
李瑛郑重的道:“西海岸边的海拔大概在三千米出头,所以将士们暂时还没有反应,但随着大军南行,海拔将会越来越高。
等抵达昆仑山垭口的时候,海拔将会攀升到五千米,朕估计会有一部分将士产生高原反应。
在行军途中让将士们补充足够的牛羊肉,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对抗高原反应。”
“哦、哦……”
李钦对“海拔、米、高原反应、身体素质”这些词语一脸懵逼,仿佛在听天书。
但他又不敢多问,免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让皇帝以为自己是个草包,只能不停地点头称是。
李瑛已经打算平定吐蕃之后推广阿拉伯数字,提高老百姓的算数能力,对应的也要把米、斤、里这些计量单位推广,这才毫不隐瞒的给李钦、李抱玉二人普及起了高原的基本常识。
“我们大唐的整体地形西高东低,最东面的海岸以零米计算,向西超出海面的土地叫做海拔。
这片高原是全天下最高的地方,平均高度超过了海面四千米。
海拔越高,从平原地区来的人就越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出现呕吐眩晕症状,这就叫做高原反应。”
(https://www.bshulou8.cc/xs/3878723/111099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