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最担心的还是霸王趁机出兵
江夏郡,西陵县。
刘表派来的使者将出兵的情况告知了曹参与邓禹,让他们配合汝南的袁术、陈国的陈王刘宠,共击张角的守军于庐江郡。
太守府内。
曹参与邓禹相对而坐。
“此次刘景升让我们出兵庐江郡,联合后将军袁术、陈王刘宠,共同讨伐张角。
仲华(邓禹)很可能要与耿弇、寇恂二人相遇,百余年未见,是否有些兴奋?”曹参轻笑道。
“都是死过一次的人呢,早已经古井无波。倒是曹兄,此次我们出兵庐江郡,您很可能会遇上当年的淮阴侯,不知此刻有何想法?”邓禹淡笑一声后,反问道。
“与先贤相比,淮阴侯用兵,最大的不同,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没有人能料到淮阴侯下一步的动作,即使当初我们这些跟随他平定华夏北方的将领们。
若是真要遇上淮阴侯,切不可轻举妄动,万事以稳为主。”曹参想起昔日往事,也不禁神往,没想到还真有可能在四百年后,再次见到曾经令他都为之心折的“兵家之仙”。
传统印象中,当年刘邦分兵韩信时,让他开辟北方战场,并派遣曹参与灌婴跟随韩信同去北方,既有协助韩信,亦有监视韩信之意,以免等到韩信尾大不掉后,不好处理。
然而,真实的历史中,曹参在跟随韩信平定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早已经对韩信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韩信平定齐地后,派使者向刘邦请示立自己为假齐王时,曹参实际上已经站到韩信一边。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韩信已经拿下了华夏北方与齐地,实力上来看已经具备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曹参又因为他的大多数军功都是跟随韩信获得,实际上已经与韩信绑在了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在封韩信为齐王时,同步也晋升曹参为汉相国。
一来,是对曹参军功的认可。
二来,也是在拉拢曹参,希望曹参不要彻底倒向韩信。
如果曹参没有倒向韩信,不可能在韩信向刘邦请示立假王时,不出言阻止与反对。
实际上韩信的封王,对曹参这样军功仅次于韩信的将领来说,才是对他自己最有利的。
对此,曹参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他知道自己的此举,是完全站在韩信一边,而对刘邦当初的信任有所辜负。
所以,在一年之后,天下大势已定,刘邦登基为皇帝,封韩信为楚王后,曹参很明智的选择了“归汉相印”。
归汉相印的背后,是曹参对韩信惺惺相惜后的无奈,也是对刘邦当初信任的愧疚。
从还定三秦之战起,曹参就是韩信的副手,之后无论攻魏、破代、降燕、灭齐,这种合作模式就一直没有变过。
曹参亲眼见到一个个战争史上的奇迹,在韩信手中熠熠生辉,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整个楚汉战争,刘邦只要分兵,韩信必是首选;而韩信只要分兵,曹参必是首选。
在这个过程中,曹参对于韩信的才能自然会有逐步深入的认知与敬佩,从而立场逐渐转向韩信。
当然除了曹参对于韩信的敬佩外,还有与刘邦的关系渐行渐远,也是曹参选择倒向韩信的重要原因。
在天下没有大变,他们没有起事前,刘邦、萧何、曹参的关系很好。
起义之初,沛县县令害怕刘邦声望过高,关闭城门,不让刘邦进入沛县。
萧何、曹参都是翻墙而去,投奔的刘邦。
起事后,曹参常领兵出征,而萧何为丞相镇守关中,两人一为将,一为相。
曹参主要负责打仗,萧何主要负责人事、组织与后勤,任务有别,渐渐产生了矛盾与隔阂。
刘邦深知,在他麾下曹参是有人能替代,而萧何没人能替代,所以在萧何与曹参的矛盾之中,刘邦更多的偏向了萧何。
曹参因此感到说话不起作用、不被真正认可,从而与刘邦、萧何产生了距离,也加速了他后来倒向韩信。
然而,随着韩信的倒台,刘邦也没有抓到曹参的把柄,自然没法治他的罪。
到了论功排座次的时候,公认军功第一的曹参却被刘邦排在了第二,甚至不惜力排众议,硬要萧何压着曹参。
这自然有刘邦对曹参当初倒向韩信的不满。
终刘邦余生,曹参都没有进入过汉廷中央,一直都是在地方担任齐王丞相之类的官职。
直到萧何病逝前,他向汉惠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这才得以重新进入朝廷担任要职。
…………
“刘荆州让曹兄与小弟共同率军进驻蕲春县,等待北方的袁术与陈王的军队进入庐江郡后,将张角的主力大军调动到北方,然后率军攻下寻阳县。
只是江夏郡四面皆敌,如何布置防守,曹兄心里有数吗?
小弟比较担心一旦我们二人率军东进,江夏被其他势力偷袭。”邓禹眉头紧皱的问道。
“与江夏郡相邻的无非是位于西南长沙郡的孙坚,东南豫章郡的项羽,北方汝南郡的袁术。
在名义上,刘荆州是长沙太守孙坚的上级,孙坚没有进攻我们江夏郡的理由,除非他想与项羽、张角等人同流合污。
而且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孙坚、孙膑等人已经南下,他们的战略目标应该在岭南地区,所以我们无须防范于孙坚。
袁术现在与我们同盟,他同样没有理由南下,即使南下,李文达(李通)这些年在江夏、汝南交界的地区素有恩义,有他坐镇,谅袁公路不敢有其他坏心思。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江东的楚霸王项羽,他确实可能趁我们出兵庐江之时,率军攻打江夏郡。
不过,从豫章郡攻打江夏,只有一条路可走。
有黄汉升坐镇下雉城,只要不与霸王在外野战,凭借天险优势,挡住霸王还是不在话下。
我现在最担心的并非是霸王偷袭我们江夏郡,而是在我们进攻庐江郡的过程中,他率军援助张角,攻击我们联军。”曹参想起当年的霸王之威,即使四百年过去,经历过沧海桑田,潮起潮落的他,仍然心有余悸。
(https://www.bshulou8.cc/xs/3573619/1111041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