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八节欧洲战场
左重看到古琦和吴景忠,当即起身大笑,抬手虚引两人坐下:“老古,老吴,辛苦了,快坐。”
古琦对邬春阳点了点头,恭声回复左重:“副座,英国方面的工作已经结束,盟军和德国人正在西欧僵持,我们就抓紧回来了。”
吴景忠没说话,只是微微鞠了一躬,自从X师事件之后,金句王就变得十分低调。
没办法,任谁在地下党地盘独自待了好几天,回来都要谨言慎行。
为了拉老吴一把,左重将其派到英国公干,不然别说津门站站长,对方未来连津门都去不了,只能等着转进小琉球砍甘蔗。
吴景忠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一见到左重,他就把一个雪茄盒放到了办公桌上。
左重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雪茄闻了闻,惊讶道:“哟,蒙特克里斯托,好久没看到这么漂亮的古巴货了,来,都尝尝。”
说着,他一人扔了一根,由于美日战争和德国人在大西洋的狼群战术,南美雪茄已经在民国断货很久。
办公室里很快就变得烟雾缭绕,几人来到会客区的沙发坐下,一边品尝雪茄,一边交流。
左重首先询问古琦:“老古,你在电报里说的不太清楚,盟军登陆欧洲前做了哪些准备?”
“很多,这次我和老吴算是涨见识了。”
古琦表情复杂,吴景忠也在旁点头附和,显然两人这次感触很深。
随即,古琦讲述了英国之旅的经过,他们乘飞机抵达英国之后,首先前往了伦敦大乔治街2号报告,此地是【英国伦敦监督处】的办公地点。
左重抽了口雪茄,自言自语道:“英国伦敦监督处?”
这个机构有点陌生,起码FIRC没有搜集到相关情报,看来英国人的保密工作还是不错的,只是对红俄单向透明。
一旁的古琦出声解释:“不错,该处是高度保密机关,内部识别标识是一只半人半羊的农牧神萨图恩像。”
“现任处长叫约翰·比万,军衔是陆军中校,绰号诈骗总管,虽然职务和军衔不高,但权限很大。”
左重若有所思,萨图恩是古罗马神话中专门兴风作浪的小精灵,擅长骗人,他似乎猜到了这个监督处的职责和工作范畴。
果然,下一秒古琦就介绍了他们在监督处的战前任务:使用一切战略欺骗手段将德国人的注意力从真正的登陆地点诺曼底吸引走。
不同于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美军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陆地登陆纵深大,即使登上滩头也不代表万事大吉。
盟军进攻意大利时,德军将登陆部队压制在狭小的滩头,若非强大的海空支援,英美早就被赶下海了。
而驻法德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远胜驻意德军,加上法国完备的铁路、公路网,盟军会遇到更加顽强的抵抗。
故而盟军一面轰炸法国西部的交通网,封锁诺曼底周边的交通,一面展开战略欺骗,试图误导德军统帅部。
前者是空军的工作,后者则由监督处负责,为此盟军高层召集了所有情报力量。
英国军情局、SOE、美国战略情报局、海军情报局以及FIRC都参与了行动。
左重来了兴趣,让古琦讲讲计划的细节,出于保密的原因,盟军并没有向国府通报此事。
古琦回了声是,接着说起了一个名叫【齐柏林】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罗马尼亚、匈牙利。
几个月前,红俄逼近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罗、匈都派出密使与英美接触,秘密商讨投降事宜,但是英国的广播、报纸却“无意中”泄露了此事。
德国人得知后计划派兵占领两国,可正与红俄和地中海盟军激战的德军无兵可抽,只得从法国抽出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
面对如狼似虎的德军,匈牙利军队一触即溃,首相被关入集中营,罗马尼亚吓得立刻中止了同英美的秘密接触。
就这样,德国虽然控制住了南欧的局势,却在法国失去了4个师的精锐部队,盟军的目的完美达成了。
左重内心吐槽,英国人又又又又开始发挥卖队友的传统艺能了。
结果他的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古琦又说了一个更加残忍甚至是卑劣的计划。
“副座,去年年底,驻扎在法国的德国盖世太保破获了一个叫【繁荣】的盟军情报小组,数十名抵抗人员被捕。”
“德国人胁迫“繁荣”小组报务员继续与英国总部联络,企图获得更多情报,但报务员乘机向伦敦发出了安全密码。”
古琦表情严肃,语气之中满是对那名法国报务员的敬意,不管在哪个国家,只要是为正义而战,爱国者都值得尊敬。
而所谓安全密码就是按照约定在密电的某个位置拼错或重复单词,如果没有这么做,那就意味着电台被敌人控制了。
听到这里,左重已经猜到了英国人的操作,肯定是假装不知道,将计就计。
如他所料,古琦表示英国人不但不顾警告继续联络“繁荣”小组,还按照要求空投了大量武器、爆炸、通讯器材、活动经费甚至是特工。
这些物资和人员一落地就落入盖世太保手中,俘虏们历尽严刑拷打,最后供出了自己的任务:袭击德军在加莱的指挥部、通信中枢、岸炮以及供电系统,配合盟军登陆。
左重眉毛一挑,用价值数十万美元的武器装备和无数特工的生命作为代价,只为了提供一条假情报,英国人这招玩的漂亮,难怪德国人会上当。
再往深处想想,说不定连“繁荣”小组的暴露也是英国情报机关的杰作,比起整体战略,死几十个人算的了什么。
他冷笑两声后又问了古琦一件事:“老古,听说你们的表现不错,还帮盟军挽回了巨大损失?”
古琦与吴景忠相视一笑,然后由吴景忠作为代表,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说起来,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巧合,由于人种和肤色的区别,FIRC无法参与一线外勤任务,最多提供些情报。
古琦和吴景忠没事可干又不能出去,只好自己想办法打发时间。
某天,闲来无事的吴景忠玩起了《每日电讯报》的填字游戏,可在答案里,他发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
“霸王”、“海王星”、“齐柏林”。
在盟军的计划里,霸王是登陆西北欧的行动代号,海王星是霸王行动的突击阶段。
报纸上出现一个跟登陆行动有关的代号是巧合,可连续三个呢?
吴景忠震惊之余向监督处处长约翰·比万通报了此事,对方大惊失色,马上安排特工进行排查。
但经过调查,《每日电讯报》的工作人员没有可疑,填字游戏出题人也只是伦敦一所小学的教师,日常表现很正常,跟德国人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目击者的口供,对方除了上课就是在家中陪伴家人,很少外出或者与陌生人见面,泄密者总不能是小学生。
眼看距离登陆日期越来越近,疑似泄密事件却没有进展,英美情报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古琦提出了一条思路,深入调查出题人的关系网以及关系网的关联人员,比如同事和学生的亲友。
有了明确思路,英国军情处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甄别,很快就有了发现。
出题人的一名学生的邻居在军中服役,而且是在盟军司令部担任参谋,更加巧合的是此人最近曾去过这个学生家中。
英美特工也不是吃素的,第一时间控制了出题人,并搜查了他的住所和办公室。
技术人员通过紫外线照射,在学生作业本上发现了浓度为75%的抗芘残留物。
抗芘是种常见泻药,也是一种高级别密写墨水,可以用10%浓度的氯化铁溶液显影,德国情报机关经常将其配发给潜伏特工。
紧接着,英国情报人员又在学校园丁位于郊外的马厩内发现了电台。
显然出题人、园丁和盟军参谋都是德国鼹鼠,参谋利用邻居儿子的作业本作为情报传递载体,手段非常隐蔽。
这下情报泄露的源头以及方式都确定了,三名嫌疑人旋即被捕。
万幸的是,那名刚刚被策反的参谋只来得及向德国保安总局提供登陆的代号,若再迟上一天,对方就会把登陆行动的细节发出。
剩下的事情不必多说,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目前战线距离德国本土越来越近。
左重听完表扬了古琦和吴景忠,他们确实给军统长了脸,这件事将来是可以写进历史书的。
古琦笑眯眯地跟左重谦虚了两句,忽又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是他对登陆行动的军事观察报告,内容十分详尽。
从战前准备到双方态势,从作战进程到战术、技术观察运用,从后勤补给到情报作战全部囊括在内。
这份报告对果军而言有些超纲,毕竟果军连成建制的机械化部队和空军都没了,但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左重满意收下报告,准备找个机会送给西北,数年后的立国之战说不定可以用的上,知己知彼嘛。
另外,他还在报告里看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部队番号,像是101空降师506团2营E连①。
此时此刻,这支天生被包围的部队正在白色地狱巴斯托涅跟德国人和严寒作斗争,顺道体验一番88毫米高射炮平射的威力。
众人还在讨论,宋明浩腆着肚子走进了办公室,他与古琦、吴景忠打了声招呼,而后靠到左重耳边小声汇报。
“副座,观察人员已经就位,随时可以向何小姐通报机场情况。”
(https://www.bshulou8.cc/xs/3523929/86044503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