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委婉拒绝
几天后海兴号货船缓缓驶入广州南沙渔港时,天刚蒙蒙亮。
海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远处的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大型吊车正忙着装卸货物,一派繁忙景象。
林宇扶着船舷,看着眼前陌生又热闹的港口,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这是他第一次来广州,也是青山村的海产第一次走进南方市场,这趟行程,容不得半点差错。
“林先生,这边!”船刚停稳,岸边就传来一声呼喊。
林宇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举着写有“青山渔村林宇”的纸牌,正朝着他挥手。
年轻人身边还站着两个工人,手里推着平板车,显然是来接货和接人的。
“你好吗,我是林宇。”林宇跳上岸,快步走过去,伸出手。
来之前谢宝运特意跟他说过,对接的是广州“鲜润干货批发行”的采购经理张弛,为人爽快,做事靠谱。
张弛赶紧握住他的手,笑容热情:“林先生一路辛苦了!谢哥早就跟我打过招呼,说您今天到,我特意提前半小时过来等。
货都在船上吧?我们先把货卸到仓库,再去公司签合同,您看行吗?”
“没问题,都听张经理安排。”林宇点点头,指挥着船员们和工人一起卸贷。
海产干货都用防水纸箱装着,外面还裹了一层塑料膜,拆开检查时,每一包海带丝都干爽整齐,扇贝干也颗粒饱满,没有一点受潮的痕迹。张弛拿起一包扇贝干,捏了捏,又闻了闻,满意地说:“林先生,你们这货的质量,比谢哥寄的样品还好!看来咱们这长期合作,没选错伙伴。”
卸完货,张弛带着林宇坐上了停在岸边的人力车,往市区的“鲜润干货批发行”驶去。
广州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早餐店飘出的粥香、路边小贩的吆喝声、来往车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南方城市的烟火气。
林宇看着窗外的景象,心里暗暗盘算:以后要是鲜货合作谈成了,说不定得在广州设个临时仓储点,这样能更快把货送到客户手里。
半个多小时后,人力车停在一栋六层的写字楼前,“鲜润干货批发行” 的招牌挂在三楼,格外显眼。
走进公司,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干货样品,玻璃展柜里的海带丝、紫菜、扇贝干分类整齐,标签上还标注着产地和价格。
张弛带着林宇走进会议室,桌上已经摆好了合同、签字笔和一杯刚泡好的普洱茶。
“林先生,您先坐,我去请我们老板过来。”张弛说完,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林宇端起普洱茶喝了一口,茶香醇厚,驱散了一路的疲惫。他拿起桌上的合同,仔细翻看。
合同里明确写了供货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付款方式和交货时间,还注明了如果后续合作顺利,每月的订单量会增加到两千斤,价格还能再上浮五个点。
“林先生,久等了!”
没过几分钟,一个穿着灰色西装、头发微卷的中年男人走进会议室,手里握着一份文件。
张弛赶紧介绍:“林先生,这是我们老板陈建军;陈总,这就是青山渔村的林宇林先生。”
陈建军快步走上前,握住林宇的手,力道十足:“林先生年轻有为啊!能把渔村的干货做得这么好,不容易!我跟谢哥是老相识了,他推荐的人,我信得过。”
“陈总过奖了,都是村里的渔民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宇笑着回应,“我们青山村的海产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剂,以后肯定能让广州的客户满意。”
陈建军点点头,把手里的文件递给林宇:“这是我们公司的销售计划表,上面写了咱们这批货的销售渠道 ,一半发往市区的超市,一半供给餐饮连锁店,要是销量好,后续还能拓展到周边城市。”
林宇接过计划表,认真看了起来。
陈建军则坐在他对面,继续说:“林先生,我知道做海产生意不容易,尤其是保证质量这一块。以后咱们合作,你们尽管把好质量关,销路的事交给我们。要是遇到什么困难,比如物流、仓储问题,也可以跟我们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林宇心里一暖,没想到陈建军这么爽快。
他放下计划表,拿起签字笔:“陈总,合同我看了,没问题。我相信咱们的合作,一定能长久!”
“好!”
陈建军也拿起签字笔,两人分别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交换合同,又在对方的合同上盖了章。
看着合同上鲜红的印章,林宇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青山村的海产,终于正式走进了南方市场。
签完合同,陈建军留林宇和张弛在公司附近的餐厅吃饭。
饭桌上,陈建军还跟林宇聊起了鲜货合作的事:“林先生,谢哥跟我说你们村还有新鲜的鲅鱼和黄花鱼?要是能保证新鲜度,我们可以帮你们对接餐饮连锁店,他们对新鲜海产的需求量很大。”
林宇眼睛一亮:“没问题!我们村的渔船都是当天出海当天回港,鲜鱼能保证在十二小时内送到广州。要是陈总感兴趣,下次我带样品过来,咱们再细谈。”
“那太好了!”陈建军笑着举起酒杯,“来,为咱们的合作,也为以后的鲜货合作,干杯!”
“干杯!”
林宇和张弛也举起酒杯,三人的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响声在餐厅里回荡。
林宇看着眼前的陈建军和张弛,心里满是希望。
这次广州之行,不仅签下了干货订单,还为鲜货合作打下了基础,青山村的海产生意,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吃完饭,张弛开车送林宇回渔港。
签完合同的第二天一早,张弛就如约来接林宇,按照之前的约定,要带他去看看青山村干货的销售终端,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和连锁餐饮店。
“林先生,咱们先去惠民超市的总店,那里人流量大,也是咱们第一批铺货的重点渠道,正好能看看消费者的反馈。”张弛一边开车,一边跟林宇介绍。
半小时后,两人走进惠民超市的干货区。
刚靠近货架,林宇就一眼看到了印着青山渔村字样的包装袋。
海带丝和海带结整齐地摆放在中层货架,扇贝干则放在透明展柜里,旁边还贴着“产地直供、无添加” 的宣传牌。
林宇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办事效率竟然这么高,这么快就将货品摆上了。
两人正说着话,超市王经理走了过来,看到林宇,热情地打招呼:“这位就是青山渔村的林老板吧?久仰!你们的货质量确实好,能不能弄一些新鲜的鱼获来卖?”
“新鲜海产?”林宇心里猛地一喜,眼睛瞬间亮了。
鲜货的利润比干货高不少,要是能打进超市生鲜区,无疑是拓展市场的好机会。
他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半步,刚想开口应下,脑子里却突然“咯噔”一下,涌上的喜悦瞬间被冷静压了下去。
他想起出发前跟谢宝运聊过的冷链问题。
现在这个年代,北方的冷链物流刚起步,像样的冷藏车没几辆,从青山村到广州,光在路上就得两天,为了保证鲜鱼不腐坏,得用冰袋一层一层裹着,还得每隔几小时换一次冰,成本比干货运输高了三倍都不止。
而且广州靠海,本地鱼获又多又新鲜,早上捕捞中午就能上货架,价格还比北方运过来的低,就算他们的鲅鱼、黄花鱼品质再好,加上高昂的运费和损耗,到了超市货架上,价格优势根本站不住脚。
“要是硬着头皮做,说不定不仅不赚钱,还得赔本,反而砸了‘青山渔村’的招牌。”林宇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脸上的笑容也收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犹豫。
王经理见他没立刻接话,还以为他在考虑供货能力,又补充道:“林老板,咱们超市生鲜区客流量大,只要你能保证新鲜度和供应量,我给你留最好的陈列位,销量肯定差不了!”
林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惋惜,脸上露出歉意的笑容,语气诚恳地说:“王经理,谢谢您这么信任咱们‘青山渔村’,其实我们村确实有新鲜的鲅鱼、黄花鱼,都是当天出海捕捞的,品质绝对没问题。但说实话,现在这情况,我真没法跟您保证鲜货供应。”
王经理愣了一下,疑惑地问:“是供货量跟不上?还是有其他难处?”
“主要是运输的问题。”林宇解释道,“您也知道,我们村在北方,离广州这么远,现在冷链物流还不太方便,鲜鱼从村里运到这儿,得两天时间,光冰袋和人工成本就很高,而且路上还有损耗,到了超市,价格肯定得比本地鱼获高不少。您这儿的顾客买鲜鱼,图的就是新鲜实惠,咱们的鱼虽然好,但价格没优势,怕卖不动,反而耽误了您的货架资源,这不合适。”
(https://www.bshulou8.cc/xs/315/503269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