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商乱迷局 > 第116章

第116章


唐先生回到厂里后,还不忘打过来电话,对“佐拉”公司上下,给他此次绿山之行的款待,照顾,再三表示感谢。言语中,饱含深情。

半个月后,朱子顺再一次接到唐先生的来电,这回口风却大变。他在电话里说,江东厂收到了“佐拉”公司发过来的一份意大利文传真,经过一番周折,好容易找到意大利语翻译才看明白,江东厂的货品,经过外方鉴定,判为“不合格”。

“这怎么可能啊,这批货厂里重视的不得了,好多指标都高过了部颁标准。”唐先生跟朱子顺说“本来厂子效益就不好,还指着和你们合作打个翻身仗呢。要是真出了什么问题,江东厂恐怕真没救了。”

传真也好,老外签定也好,朱子顺一概不知。他也不知怎么回答唐先生,只是说,出了问题,只能由双方领导协商解决了。

“厂里这就要派我们供销,财务部门两个领导去你们公司。”唐先生叹着气说“工厂和人一样,倒起霉来喝凉水都塞牙。货怎么会不合格呢?”

唐先生的来电,朱子顺还是去董事长那儿和他做了汇报。董事长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蓝小姐,耸了耸肩说“知道了。面料不合格,那就要按合同办事。他们不来,我还要找他们呢。这件事你不要插手,我来处理。”

没过几天,江东厂两位业务部门负责人便赶到了公司。因为董事长有言在先,朱子顺只和他们点了点头,礼貌地打个招呼,便做自己的事去了。

和上次唐先生来不同,这回接待江东厂负责人,都由董事长,蓝小姐全程陪同。食宿还给安排在了“银帆大酒店”。

除了游览观光,双方的会晤洽谈很少在公司进行,连着两三天,江东厂这二位部门负责人,朱子顺在公司内就没见过人影。

从一周前开始,有件事朱子顺一直很纳闷。从W市又有一大批衬衣成衣通过海运,发到了公司。眼前“成分标”事件余波未平,各商场也几乎把“佐拉”的产品全都撤了柜。

陆续入库的这批货,不知是董事长早前下的订单,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朱子顺实在想不通。

这天上班,董事长,蓝小姐和江东厂两位业务负责人,同乘“公爵王”,终于出现在了公司门口。宾主有说有笑,肢体动作显得亲热,友好,并肩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

马静过去给客人沏茶倒水后,回到经营部,对朱子顺指了指董事长办公室方向,朱子顺明白,董事长让他过去。

江东厂两位负责人,坐在外间的小会议室桌旁,悠闲地喝着茶,脚下都放着两个印有“佐拉”LOGO的手提袋。朱子顺一眼就认出,一个是装有意大利皮鞋的,一个是女士手提包。

一会儿,董事长,蓝小姐从里间办公室走了出来,一起坐到了客人的对面。

“也不知道二位领导早餐用没用好,西餐还吃的习惯吗?”蓝小姐先开了口,港台腔嗲得夸张。

“蛮好,蛮好的。”

“习惯的,习惯的。”这二位的口音也被蓝小姐带偏了不少。

“那我们就把正事谈完了吧。”董事长示意朱子顺坐到他旁边来,拿出一份协议说“我已经和江东厂两位先生达成了协议,我们‘佐拉’不再追究因为面料不合格,给我们公司造成的损失。”

“二位先生也提出来,江东厂现在经营十分困难。虽然在商言商,可我们的蓝小姐心又软,又善良。建议用咱们公司的衬衣,抵掉他们面料的货款。蓝小姐都这样子说了,我也只好同意了。”

“蓝小姐说你们中国叫这种做法‘双赢’。”

董事长说完仰着头笑了起来。对面江东厂二位负责人虽然也在陪笑,但怎么看都笑得很不自然。

“你来把这份协议和二位先生签了吧。”董事长把协议书,推到了朱子顺面前。

朱子顺粗略看了一下,主要内容说得很明白:“佐拉”公司用***件意大利进口衬衣,总价值**万元,抵扣江东国棉一厂100支纱纯棉面料**万元。在面料处,特别注明,经验收,鉴定为不合格品。

董事长和对面二位到底是怎么达成的这个协议过程,朱子顺一概不知。老板发了话,他只能拿起笔例行公事,在“佐拉”公司名章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把协议递到对桌二位江东厂负责人面前。其中一位拿起来,装到皮包里,对董事长说:“感谢董事长,蓝小姐把这件事处理得这么圆满,特别是蓝小姐太有人情味儿了。”

“我们把协议带回去,让领导审一下,盖好章寄过来。最后还麻烦你们帮着找物流,把衬衣给我们厂发过去。”

“这个我们朱部长来办,你们放心好了。”蓝小姐依然习惯把“朱”读成“足”。

前后不过十分钟,几十万价款的江东厂100支纱纯棉面面料,就被置换成了一堆化纤面料衬衣;这里既有商场,顾客退换下来重新整烫过的,也有W市发来号称“意大利制造”的。

在看协议时,朱子顺留意了一下衬衣单价,竟然比“促销”前,商场的零售价还要高两倍。

董事长这一招“狸猫换太子”,运筹的如此歹毒,漂亮!

朱子顺陪同董事长,蓝小姐将江东厂二位负责人送到“公爵王”车旁。看着他们手提着“佐拉”的厚礼,一副满足的神情。朱子顺不禁想起了,江东厂车间里那些纺织女工辛苦劳作的身影。

“公爵王”载着客人开走后,董事长手搭着蓝小姐的香肩,两个人笑成了一团。

回到办公室的朱子顺心情倒很难平静下来。

老黄曾提到的董事长来绿山投资,完全是“空手套白狼”,运营的资金十之八九是从各银行贷款而来的。这些内幕如果只是当成“八卦”听听,那江东厂这批面料订单的前前后后,他可是亲历人。

为什么放着绿山市内复州国棉厂不去,而舍近求远到江东厂订货;“苏三”“玛利亚”来去匆匆,作为“专家”并不见对车间员工有任何培训,指导,却不辞辛苦,代表“意大利佐拉公司”和江东厂签下了大额面料合同。

那两张受国人高看一眼的“洋面孔”苏三,玛利亚,如今也不知被董事长指排到了哪里?又在和国内哪家工厂洽谈着如江东厂这样的业务?

身在这样一家意大利独资企业,面对着弗朗西斯科林这个“中外融通”的老板。朱子顺有种像是在一团迷雾中的感觉。


  (https://www.bshulou8.cc/xs/292625/3239018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