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商乱迷局 > 第132章

第132章


两天的招聘结束后,朱子顺将收到的投递简历,“招聘登记表”用了小半天时间进行了汇总,整理。

来应聘的人实在太多,当时在表上做了记号的一些候选人中,他要回忆许久才能想起来,当时招聘时他们的“音容笑貌”。

此次招聘,朱子顺发现南京本地人年龄普遍偏大,广告上有明确规定,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

他还记得至少有两三位超过年龄要求的应聘者,开口便露出自卑的微笑道:“我超过了你们的应聘年龄,但您看,我身体和小伙子一样,棒棒的!”

这些“超龄”的应聘者,大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小有小;原单位要么效益不好,要么倒闭被迫下岗了。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在招聘员工时,都不成文的定下了“三十五岁红线”,公司这次招聘也从了这个俗套。所以,朱子顺对这些“大龄男女”除了表示同情外,也只能爱莫能助,谢绝了。

应聘人里更多的是南京周边,江苏,安徽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是,对薪资,待遇要求不高,但工作履历大都是一张白纸。若是把他们招进公司来,很难指望他们上岗后,立马能够独档一面。

朱子顺从中筛选了十几份候选名单,他准备将这些资料带回到公司,让董事长,蓝小姐过目后,综合各方面条件,再最后敲定。

筹建办事处,招聘人员工作告一段落,朱子顺还剩下最后一件大事要做,就是初步接触一下,将要合作的几家南京大商场。

之前,朱子顺做了一些功课,他已经把目标锁定在“新街口百货”“中央商场”和“银鹰国际购物中心”。

这三家商场在南京甚至周边是最有代表性的。“新街口百货”鼎鼎大名,与北京“王府井百货”地位可以相媲美,是南京市各层次消费者的首选之地。

“中央商场”与“新街口百货”成掎角之势,也是一家老字号的百货公司,顾客的忠诚度极高。另外,一直在与“新街口百货”明争暗斗。竞争南京商界的头把交椅。

“银鹰国际购物中心”则是南京新街口商圈的新贵。购物环境,商品陈列,档次都定位在追求时尚,高档品牌的顾客群体上。他们有一句口号很能说明“银鹰”的经营理念“名品进名店,名店售名品。”

现在尽管公司的冬装“羊绒大衣”还没有成批到货,但进场前与这些商场的提前拜访,接洽却是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天,朱子顺先来到了“新街口百货”。一走进商场,他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家商场的火爆。

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每走一步,都只能和前面的顾客保持半步,甚至脚后跟的距离。商场的广播不间断地播放新品到货,打折促销这些信息,但被选购商品顾客的喧嚣,嘈杂声浪压制的根本听不清在说些什么。

朱子顺好容易挤拥着上了二楼,总算是找到了女装经理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噪音分贝丝毫也不亚于卖场里。

一群厂家业务围在一位中年女士身旁,各说各话;有人抱怨:“我们的展位为什么被别的厂家占了,把我们的货挤到角落里。班长说让我找您苏经理。”

有人点头哈腰,对这位被称作苏经理的女士说:“苏经理您看看,我们都等了快一周了,能不能让我们的服装入场啊?大老远从浙江过来,您就行行好吧!”

苏经理是个很有气势的女人,显然对这种乱哄哄的常态,见怪不怪了。她一边让手下分流一部分可以安排的“小事儿”,一边面无表情地对那些暂时解决不了的厂家,只有一句话:“明天再来吧。”

厂家不管是老板还是经理,业务,只要听到苏经理这句不容分说的指示,除了一脸无奈外,没人敢继续争执下去,叹着气,摇着脑袋便陆续走了出去。

趁着苏经理身边人渐少,朱子顺忙把名片双手递了过去,自我介绍道:“苏经理您好,我是‘意大利佐拉服装有限公司’的,我们的冬装有意和你们‘新百’合作。”

“样品拿给我看看。”苏经理脸一直紧紧绷着,说话时见不到她张嘴。

“哦,是这样,我们办事处已经在南京筹建好了,库房也租下来了,货品可能要到月底才能从意大利发过来。”

“你这不是添乱吗!”苏经理把朱子顺名片往桌上一扔,说“货来了你再过来,你看我现在哪有功夫听你说嘴。”

说完,脑袋扭向另一边,依然一脸严肃对站在他对面的人问道:“你,什么事?快说。”

朱子顺顾不得苏经理是不是不理不睬自己,还是近前一步和她打了个招呼:“好的,苏经理我们货到了,第一时间再来拜访您。”

“新百”苏经理的态度,朱子顺并不感到意外。甭说这里是南京赫赫有名的“新街口百货”,就是在绿山那几个大商场不也同样是这一副嘴脸吗?现在厂家对商场就像是“百鸟朝凤”一样。商场NB有他们的本钱,养成了习惯。

朱子顺离开“新百”乘了几站公交,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位于河西区的中央商场。

这家商场顾客人流熙攘热闹劲儿,不亚于“新百”。从商场布局看,似乎更传统,亲民一些。

朱子顺在女装楼层转了两圈,发现柜台所售的品牌与“新百”大同小异,但价格却定得较“新百”略低。

“中央商场”女装部经理是为五十多岁的老先生,言谈举止还保留着老式买卖人的气质,客气,讲究礼节。

朱子顺给这位董姓经理递上名片,说明来意后,这位董经理连忙让座,把上一位来客用过的水杯里的水倒掉,涮了涮,又续上了凉白开端到朱子顺面前。

虽说这看起来是客户专用杯,不知一天多少人用过了,但董经理的热情接待还是让朱子顺十分感动。

董经理并没有直接和朱子顺聊有关业务的话题,而是回忆起年轻时到绿山出差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

“你们那儿老虎滩,付家庄,星海我都去过,夏天在绿山真是太舒服了,哪像南京跟火炉似的。”董经理还不忘问朱子顺“这些年绿山变化大吧?”


  (https://www.bshulou8.cc/xs/292625/3239016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