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商乱迷局 > 第164章

第164章


刚到绿山的林阿邦除了一本意大利护照,口袋里只揣了些够自己的基本生活费用外,并没有像开发区官员期望的那样,带来大笔投资。

林阿邦的资本金是他的头脑和眼光,这一点他很有自信。

市场,生意方面的嗅觉,林阿邦是强项,但绿山是个北方城市,对出生在南方,长在意大利的他来讲,这里的人情世故一开始还是让他很不适应。

林阿邦的开局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顺利、

一个W市的老乡告诉他,想在绿山立足,最好找一个当地人给他当助手,开拓人脉,这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老乡在绿山浸淫多年,对他说:“以你意大利人的身份,到外国语学院去踅摸,那里的女孩子十个有八个对洋人有好感,崇拜。没准儿,既能找到事业的帮手,还能顺带划拉到一个‘红颜知己’。”

林阿邦听取了老乡的建议,在绿山晚报上打了一则广告,招聘意大利佐拉公司驻绿山办事处女秘书一名,要求是英语口语流利,能读写意大利语者优先。

广告发布后,前来应聘的人中,几乎全是绿山外语学院的学生。她们无不是被“意大利”三个字吸引过来的。

为了此次招聘,林阿邦特意退掉了原来用老家表弟身份证,在一家小旅馆开的房;到专为外宾,华侨才有资格入住的友谊宾馆开了一个标间。

虽说应聘者络绎不绝,但外语学院的学生个个是“人精”,她们一见到林阿邦这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华裔“意大利人”,顿时大失所望,好多人连手里拿的简历都没递给他,就saybyebye了。

蓝小姐是应聘大军的一员,此时她还是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在同级的学生中,像她这样积极找工作的人并不多。

可能是因为家境的关系,蓝小姐在外院同学中算是另类。不论是衣着打扮,还是集体参与的娱乐活动,在一群走在时尚前沿的外院同学堆儿里,蓝小姐就是一只丑小鸭。

但没人知道,蓝小姐有一颗深埋在心底,出人头地狂热的心。

到外语学院读英语,蓝小姐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出国,嫁洋人,让自己的后半生不再受人鄙视,给她从不愿在同学们面前提及的那所“红房子”的家,改天换地。

所以,那天见到林阿邦时,蓝小姐是和他交谈最久,最深入的一位。几天应聘下来,林阿邦情绪,已经被这些眼高手低的外院学生们打击得很厉害,突然出现的这位善解人意,颇有些相见恨晚的蓝小姐一出现,让他眼前一亮,心头一暖。

林阿邦,蓝小姐正应了那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从那天相识起,两个人关系发展的如火箭升天一般;先是约在一起喝喝咖啡,吃顿西餐,没多久,林阿邦便以男朋友的身份,住进了蓝小姐的家里。

对于蓝小姐的这个选择,不少知情的同学背后纷纷议论,说她傻,但蓝小姐的心计和远见,并不是这些同学所能理解到的。

通过逐步接触,蓝小姐知道了林阿邦是要来绿山创一番事业的,她计算过,林阿邦如果成功,将来绿山的工厂,公司资产,作为林阿邦绿山市的唯一“亲人”,她拥有一半那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她唯一需要投资的就是自己的“身心”,何况林阿邦越来越离不开她,早早地发了海誓山盟,绿山的事业一旦有了起色,将携蓝小姐回到意大利,让她名正言顺的做弗朗西斯林的太太。

自打林阿邦和蓝小姐“结合”到了一起,他在绿山的创业计划实施起来,如虎添翼。

蓝小姐的确是林阿邦的贵人。她通过一个结交了Z行大领导的同学关系,搭上了老黄大哥前任Z行信贷处处长。

据说为了林阿邦得到这第一笔贷款,蓝小姐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和信贷处长醉卧在宾馆同一个房间里。

蓝小姐这些牺牲和付出,林阿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知道他的“大业”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天赐的“贤内助”蓝小姐功不可没。

所以,两个人不仅情感相依,对公司将来运作,规划也都难得的一致。

“佐拉”公司的内幕和核心机密,蓝小姐和林阿邦一样的清楚。

意大利独资“佐拉服装有限公司”牌匾挂起来后,Z行的首批贷款也到了公司账户上。这笔钱除了拿出一定比例还那位处长的人情外,林阿邦在绿山市最早开发的高档社区“锦秀小区”,给蓝小姐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不过为避人耳目,他们还依然住在“红房子”里。

林阿邦本来就没有从意大利带来多少真金白银,这笔贷款不长时间就被花得差不多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蓝小姐和她家人,提高生活品质上了。

公司继续运作资金出现短缺,这并没有难倒林阿邦。最开始他从老家乡下工厂,用南方小作坊生产的面料,冒充意大利进口的100支纯棉面料,照着家族工厂的版型,商标,推出了首批“佐拉”衬衣。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批所谓的高档进口衬衣,过于超前,并没有得到绿山市场的认可。

就在快要弹尽粮绝时,林阿邦又让意大利的哥哥,将工厂淘汰下来的几台印有洋文的机器,发到绿山来。

通过自己意大利老板的头衔,蓝小姐从中斡旋,加上必备的“客情”,便又从绿山几家银行得到了贷款。大韩当行长的姑父就是其中一家。

这期间,尽管经历了“销售专家”荆部长折腾了一阵儿,差点伤了元气;但林阿邦还是略施小计,让两位意大利专家“苏三”“玛利亚”走了一趟江东,成功地把损失转嫁到了“江东国棉一厂”头上。一里一外竟还有得赚。

“佐拉”衬衣产品虽说做得不如意。林阿邦不愧是个精明的商人,他和蓝小姐回意大利期间,发现了欧洲市场的一种新型面料“莱卡”。这种面料柔软,飘逸,国内还无人知晓,外行人根本弄不清楚它的成分。

林阿邦便决定用这种“莱卡”面料冒充羊绒,抢先一步占领国内市场。

南京市场启动后,市场超乎想象的火爆,这让林阿邦看到了自己当初设想的目标在一步步接近。但他自己心里最明白,这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多则两年,少则一年,那些嗅觉灵敏的老板们,就会和他分这碗羹。

“佐拉”必须在市场还是空白期,把利润产出到最大化。

朱子顺这两天报告库房出现的问题,林阿邦,蓝小姐开始并不以为然。直到今晚,朱子顺把情况报告后,林阿邦才感觉到是一件棘手,很麻烦的事。

“要不然我去一趟南京会一会这个所长?”林阿邦提出来他的想法,问蓝小姐。

“不妥,你要是去了如果谈崩了,那就一点儿余地没有了。”蓝小姐眉头紧锁,忽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找季副总啊,咱们养了这人半年多了,这会儿不用什么时候用?”

林阿邦抱着蓝小姐脑袋亲了两口说道:“还是你想得到,对啊,找这个区长弟弟搞定它。”


  (https://www.bshulou8.cc/xs/292625/3239013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