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八百二十八章触目惊心

第八百二十八章触目惊心


成敬不仅要清除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的痕迹,还要整顿那些不守规矩、胡作非为的宦官和宫女,更要铲除这些寄生在大明朝廷上的毒瘤。

光禄寺,作为其中最嚣张、最疯狂、最不要脸的一类,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臣以为,光禄寺的厨师可以清退六千八百二十一人,各类杂工也可以清退一千三百二十五人。”

“每年的经费配置和食材供应,大约能削减八成左右。”

“在食材方面,每年可以减少一万三千只羊、两万只鹅、三万四千头鸡鸭、五十头牛,其他食材改为按需申请,这样才更合理。”

“在经费方面,每月削减两万三千两白银才是合理的。”

朱钰听得目瞪口呆。

光禄寺,不过是个皇宫食堂,账目竟然能达到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

成敬这一番清理,每年至少能为朝廷节省十万两白银,是至少节省十万两白银!

实际上省下的钱会更多,绝不会更少。

十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目前大明国库中的白银储备不超过百万两,大概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浮动。

这省下来的钱,相当于大明国库现有存款的五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

多么惊人的数字,多么可怕的贪婪。

朱钰眉头紧锁:“成敬,一下子就要调动近万人,你有把握吗?”

光禄寺到这种程度,简直丧心病狂,却至今都没有出事。

要说背后没有一条完整的利益链,那是不可能的。

成敬贸然动手,一次性清退上万人,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了?

朱钰觉得自己可能需要出手帮忙。

但成敬只是摇摇头说:“是臣的疏忽,没有向陛下禀报。”

“臣所说的这近万人,并不是具体的人,臣派人调查过,全是查无此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吃空饷的,剩下的大约一千人,才是真正存在的人。”

“臣想做的,其实是清除这些吃空饷的‘空气人’,然后再借此机会处理掉一部分太过过分的人。”

“剩下的那些,陛下曾说过,对付这类敌人,要打掉一批,拉拢一批,分化一批。”

成敬笑着说:“这段时间以来,臣已经试过几次,效果很好。”

“这次应该也是一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朱钰优秀,他身边的人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论念经,成敬从小没读过几本书,偶尔读点书,经常遇到生僻字就头疼得龇牙咧嘴。

肯定不是那些文武大臣的对手,连那些在野的书生,估计都能轻松碾压成敬。

但要说权谋斗争的技巧,让对方感谢自己的手段,成敬从朱钰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如今的大明,不说能排进最顶尖的那一拨,那也是一流的水平!

朱钰放下心来,点头笑道:“成敬,不错嘛,有进步了。”

“活学活用,很好。”

“既然你有把握,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吧。”

“该清退的人一个都不能留,该惩罚的家伙,一个都不能放过。”

朱钰想了想,最后还是给了点帮助。

让成敬拿来纸笔,写了一份简单的圣旨,总共也就几句话,意思是皇帝在这件事上支持红袍大太监。

等于说朱钰为成敬背书,让他可以放手去做,有了这份圣旨,许多方面的压力都会消失。

“谢陛下隆恩,微臣定不负陛下厚望。”成敬伸出双手,神情激动地接过这份圣旨,恭敬地俯首行礼。

圣旨的实际价值其实并不重要,无论有没有,成敬都有把握把事办成,只不过有了它会更轻松一些,没有的话就会更难些。

成敬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他看出了这份圣旨背后,皇帝的心意!

皇帝信任他。

和他之间是有感情的。

这对于一个太监来说,比一百座金山银山都要重要。

成敬小心翼翼地将圣旨收好,随后神色一正,说起另一件事。

“陛下前段时间从张輗、张軏两位大人那里拿到的那些地契,微臣这段时间已经查得差不多了。”

“微臣找来了工匠,和他们商量了很久,根据陛下的要求进行了整体设计。”

“几个坊市,大多数建筑都可以保留,只有少数需要拆除或整改,以免留下隐患。”

“陛下想要的是官舍中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后者坊市基本不缺,主要是前者,需要从外面引进,工匠们选中了大金河。”

“打算以此河为源头,引水入官舍,小桥流水肯定会有,还能一举两得,在官舍周围修建一条深三丈、宽八尺的观赏河道。”

“到时候在河里养上……”

“到时候,在河里养上鱼虾,再种些观赏植物,美轮美奂,绝对能让各位大臣满意。”

“至于进出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干脆在河上架一座铁索桥,需要用的时候放下,不用的时候收起来,既能通行,又能防止外人闯入官舍,危害我大明的栋梁之才。”

成敬彻底贯彻了皇帝的意志。

不仅在小桥流水方面,完美满足了皇帝的需求。

同时在他的方案里,官舍范围内的地面,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这个“一定程度”,到底有多深呢?

在泥土之上铺上了地砖,砖块用的是坚固的大理石,大约有五厘米左右的厚度。

普通人用锤子敲,用凿子凿,肯定要费一番功夫,必然会闹出很大的动静,才能把地砖撬开。

地砖使用的是特制的硬土,呈灰褐色,是用特殊方法制作并运来的。一旦泥浆凝固后,其坚硬程度丝毫不亚于石质砖块。

要想凿开这样的硬土,其实办法不少。无论是用高温烧还是用水浸泡,都能起到一定的软化作用,然后再用铲子配着锤子,很快就能将土挖出来。

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方法都需要制造不小的动静。

而在官舍里,要是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被发现。

成敬的改造方案中,最关键的部分,大多都是锦衣卫轮流值守的地方。

一天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都会有锦衣卫不停地轮班,从高处直接监控整个官舍。

还有许多锦衣卫按照特定的路线巡逻,不断在官舍内穿行。

一旦听到什么异常声响,就会立即做出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人能挖出地道来,那只能说明他比西天佛祖还厉害,成敬也只能憋着气认了。

除了这些名义上是优待、实际上却是监视朝臣的安排之外,

不管怎么说,官舍里住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是朝廷的栋梁,是大明的筋骨和血脉,是重要人物。

因此,各种福利待遇,也少不了。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供应的美食与美酒,自然不会少。

还有医生轮流值班,确保朝臣一旦有需要,就能立刻找到医生诊治。

无论是什么疑难杂症,多少都能得到一些处理。

毕竟这些医生,成敬用的都是最好的名医,甚至打算等弄清楚太医院的情况后,请几位出来担任轮值主治医师。

让那些站在医学巅峰的大佬,来负责给这些朝臣看病。

对此,朱钰一挥手,就直接答应了。

像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小事,朱钰向来都是极为慷慨的。

“这些太医、名医的雇佣费用,以及他们的一切开支,都由朝廷来承担。”

“具体账单,朝廷国库报销一半,朕的皇室内帑,也报销另一半。”

“还是那句话,只要朝臣们老老实实做事,别整天想着不切实际的事情,别总琢磨些幺蛾子。”

“该给他们的待遇,就给他们什么待遇,一点都不能少。”

成敬恭敬地俯下身去,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皇帝的意图。

朱钰亲手在这份改造方案上盖了章,两人又继续聊了一些更细节的问题。

其中一项,就是官员的小妾,有没有资格进入官舍的问题。

大明在不同地区,有时会根据当地情况,对大明律法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

以此让律法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严重偏差,最终引发恶劣后果。

但不管是哪里的大明律法,都是鼓励一夫一妻制,反对一夫多妻制。尤其是纳妾,哪怕是比较宽松的地方大明律法,也常常对此严加限制。

只可惜,这条法律自从制定以来,就很少有人真正遵守过。

法律不允许一夫多妻,不允许纳小妾,那干脆就不让当地衙门知道不就好了。

有权有势的人更是可以走关系、钻空子,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得更白,根本不用为违反法律付出任何代价。

也就是说,在开国之初,这一系列法律刚刚制定下来的时候,人们还多少对它有些尊重。

到了今天,纳妾之风盛行,有些芝麻大的七品官,都能纳两三个妾,这还是有合法登记的正妾,私下里还不知藏了多少呢。

一般来说,像这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会警告一下,然后吊销这些妾室的合法身份。

以前多少还有点用,现在基本上一点用都没有了。

合法身份被吊销就吊销了,回头找找关系,随便就能弄回来。

有时候塞点钱给监管者,连这点手续都不用走,人家直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过去了。

朱钰对这些事情不是特别了解,但也多少听说过。

此刻听到成敬详细讲解其中的种种门道,血压顿时就上来了。

“都说我大明朝廷,从上烂到下,这话是真没说错。”


  (https://www.bshulou8.cc/xs/2551815/111103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