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520章 未来可期

第520章 未来可期


好歹也是熟人捧场,金尚不太好意思让人吃亏,具体地解释了一下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类型的车比较有优势。

    当下国内总体而言,汽车已经比较普及了,但还不是老百姓能够随随便便用得起的,主流车主对用车、修车、保养以及各种常识比较匮乏,新能源车更是个出现在大众视野不久的东西,了解不多也很正常。

    在金尚的主导下,今文化旗下的关联公司,在汽车及相关领域,目前以投入研发、代工生产和小规模试用为主。

    车型推出了不少,可真正重要的领域却很集中,以电机、电池和电控为主的“三电”,几乎对标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所谓的彩电、冰箱和沙发三大核心竞争力,当个笑话说说无妨,真的信了就太蠢了。

    占用资金最多的,就是锂电池的研发和生成,产品以磷酸铁锂为主,三元锂和钛酸锂为辅,在目前还有少部分换电模式的铅酸动力电池汽车还在投入使用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正在快速崛起,三元锂电池则因为受制于热失控管理比较困难的因素,只在少数场景投用,反而是金尚不太看重的钛酸锂电池汽车在公交、通勤、港口、矿区和产业园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数个大中型城市的公交车开始换装,其路程较短,线路固定,充电便捷等优势,实在是太契合了,使用场景又完美地规避了钛酸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的最大缺陷。

    只要用对场景,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这也让金尚意识到,上辈子的记忆中,董小姐大手笔投资的银隆新能源并非(立足开发钛酸锂动力电池,拓展公交通勤等商用车使用场景为主,后改名格力钛)眼光不行,而是确有几分道理,能够在磷酸铁锂、三元锂和钠电池等新势力的合理积压下,既然维持着相当规模的体量,着实不简单。

    在商业团队推广的时候,磷酸铁锂在北方冰天雪地“摆烂”,三元锂成熟度不高,稳定性差,偶尔还爆燃的情况下,搭载了钛酸锂动力电池的中巴车,大巴车,公交车以及商务车等,反而率先“破冰”,赢得了信赖。

    如果实在是觉得续航比较短,可以考虑加一个增程器嘛。

    在空间限制不严苛,载重需求不大,反而对安全性比较看重的车型,钛酸锂动力电池实在是太理想了,实在是要拓展空间,用转子发动机不也挺好?

    哪怕是先天劣势的发明,用对了地方,组合起来,也能成为受欢迎的产品。

    “纯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换电只是个过渡的折中方案,当下还是以增程车为首要推广目标,你把它当个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续航焦虑的电动车就行了,选配主要以大电池小油箱为先,小电池大油箱嘛……满足小部分车主的需求为主,并不是主流……”

    “确实,我觉得阿尚考虑的很全面了,试驾过后,觉得电动车的体验确实一流,传统燃油车,哪怕是顶配豪车,感觉也不如纯电车和增城车有科技感……”

    迎着南小彪的附和,金尚点头微笑道:

    “燃油车主要突出代步旅行的基础功能,电力系统很孱弱,哪怕是油混(不插电混动车)和轻混(48V以下电力系统,小电池),开个空调就动力衰减,更多的电器,压根带不动。”

    为了改善驾驶体验,降低油耗,略微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的传统燃油车改装的产品,和金尚以增城车为首发,大力推广的电动汽车,压根不是一回事,两者有本质区别。

    “那你们公司还蛮火的DMI超级混动呢?不仅兼容增程模式,还有串并联驱动系统,似乎很不错啊。”

    “既要又要还要,你觉得真有那么好?”

    不是金尚看衰插混车,而是初代产品的硬伤太多了,发动机介入时机,智能保电,驾车体验,车载电脑,电控矫正,系统升级以及轻量化和稳定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同时拥有电力和燃油两套驱动系统,维护和保养是个很大的麻烦,坏了的话,一般修车铺不能修,只能返厂,远不如结构简单的增城车皮实耐造,经济实惠。

    常规用用肯定是没问题的,就是不如宣传的那么完美。

    “绝大部分情况下,增城车够用了;实在是长途高速多,路况复杂,且没有太多时间充换电,买DMI超级混动也不错;至于商用载货,长途运输等,除了城市出租市场,燃油车的优势还是不小的,新能源车目前还是比较贵的……”

    不仅车价有差距,二十世纪末的油价也很低,折算百公里成本,并不比电动车以及使用甲醇、乙醇、二甲醚以及天然气等代用燃料的内燃机车贵多少。

    油价便宜,哪怕加上各种税费,使用成本劣势并不明显,反而是初次投入价格低的优势很吸引人。

    所以,当金尚开始投入研发电动汽车的时候,并没有被主流车企视作威胁,直接被无视了,甚至还引来了车圈一部分人的嘲笑,认为年轻富豪人傻钱多,来折腾车企造富人专属的“大玩具”了。

    不论是电动车,增城车还是混动车,甚至是生物柴油,醇油燃料以及天然气等代用燃料,在这个年代,都看不到前景,甚至连炒作噱头都没有氢燃料电池的声量大。

    在油价涨起来之前,讨论电动化和代用燃料的可行性压根没有意义,最多只能在一些小众领域刷一刷存在感而已。

    “还是那句话,产业链发展不成熟,整个汽车行业是以汽油和柴油为基础,围绕着内燃机发展起来的。一百多年了,早就是铁板一块,想要另起炉灶,不容易!”

    金尚由衷地叹息着!

    前世的特斯拉电动车能够崛起,引领新能源风潮,有一定的巧合推动,但也是时代必然的选择。

    其根源就在于,原油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再加上先发国家想要琐事后发国家的发展权,强力推动碳减排,逼迫风电和光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降低了能源对石化矿藏的依赖程度。

    再加上“三电”并不依赖汽车领域,而是可以独立自主取得发展进步的,才有后来的整合成一款电动车的基础。

    即便如此,特斯拉也是在各种补贴的“喂养”下,经过十多年的艰难前行,才取得成功,且最初的价格也高昂到令人难以接受,只能作为少数人的奢侈品而存在。

    直到供应链成熟,特斯拉电动车才大幅降价,成为普通乘用车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几人断断续续商量了一会,南小彪略有点遗憾地抱怨道:

    “其它还好,自带的设备充电太慢,大功率快充桩太少,不太方便,是不是以后用换电更加靠谱?”

    闻言的金尚颇有深意地看了南大龙一眼,耐心地答道:

    “看来小彪这两年历练出来了,能够找到重点。这么说吧,二十年内,换电模式都是很有前途的,三十年嘛……不好说!作为生产商和运营商,如果将希望全都压在换电模式上,没有B计划,迟早会死无葬身之地。”

    没错,金尚打从心底觉得,上辈子孤注一掷建换电站,推广换电模式,起草换电标准的车企新势力——蔚来,已经骑虎难下了,如果不迅速壮士断腕,跟上其它同行的步伐,迟早会被即将淘汰的换电模式拖死。

    “怎么会?我就是觉得,花几百万建换电站,收益很少,运营开销却很大,似乎有点不健康,没想到会这么凶险。”

    “你觉得我投入换电站和充电站,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电动车铺路?”

    “不是?”

    就连不怎么在意的金时都有些意外了,忍不住发问。

    “这方面的目的有,但不是主要的。如果……我能整合国内所有车企,迅速推出行业标准,花十年时间,无上限大手笔投入基础建设,说不定有一定希望扭转用户的体验和观感,说不定能多撑二十年,找到平安落地的机会。”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圈地?”

    南大彪试探着问道,金尚赞许地点头:

    “不是全部,但说对了一半。在绝大部分城市、城郊和道路附近地块价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投入加油站、加醇站、加氢站、充电站和换电站,只要能坚持下去,哪怕有巨额亏损,飞涨的土地价格增值,就能覆盖掉极大一部分,甚至有很大希望盈利,这是长达二十年以上的展望。还有一点就是,靠换电本身是根本不可能赚钱的,租赁电池的劣势太大了,肉眼可见的未来,成为主流的希望不大……”

    聪慧的金时开动脑筋,琢磨了一会后沉稳地回应道:

    “两条路一起走才稳当,如果只是找个理由圈占地皮,坐等升值,并不值得你将巨量资金沉淀在这个领域,一定还有其他目标,比如说……风光储能充电换电,源网荷储一体化,分布式电源园区改造,甚至是……对外供电?”

    “绿电直连!这个计划,没有十年看不到雏形,它存在的基础,就是包括风电、光伏、电动车、储能利用的跨越式发展和迅速产业化。我十分不看好换电模式的根源就在于,锂电池和氢能的发展,可能会以超乎想想的速度迅速成熟并推广商业化,而风光发电组建的价格,会随着规模化生产,降低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以下,甚至和水电火电还要低……”

    光靠土地增值这个利好,稳定却收益不够,还需要真正可以落地的商业模式配套才行。

    如果没有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储能项目,运营模式大抵是谷电低价储能,峰电高价售电,说是电网和市电的有力补充,本质上,和“偷电”不就是一回事么?

    即便是合法合规的,难道市电就心甘情愿被“薅羊毛”?

    如果没有更“硬”的道理,恐怕不会那么容易落地。

    “电力是一种相对容易运输,却比较难以存储的能源,充电站和换电站,和附近的光伏风电配合,以及储能电池,再加上一辆辆电动车,就构成了一个微型分布式虚拟电厂,是柔性直流、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动态调峰的一部分。”

    假如一台电动车的电池是二十度,数量增加,加上原本的储能电站,就很可观了。

    自发自用,辅以城市电网,以一个大的综合体,参与整体电力供应体系。

    终极目标,就是直接对附近的用电客户(居民和商用)供电。

    在发电站和用电客户之间,只能通过电网输配,光伏绿电等,供应自家或者兄弟单位使用没问题,跨实体供电是不行的,真要是随便发电随便送电,那岂不是成为了生产和运输一体化的超级能源公司了?

    哪怕其规模小到影响力极低,资质上的门槛高到几乎不可能触及。

    电网公司是你想开就能开的?

    这么大的国家,了不起东南西北几个大方向,根据地理和现实需求发几张牌照。

    传统发电站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推动绿电直连,让风光电站直接对外售电,而不是只有自用和卖给电网两条路可选。

    “你心可真大!我还以为你设想的能源抓手,也就是搞一搞风电和光伏,卖电动车,研究氢能源和储能,没想到啊……”

    哪怕再大胆,也为金时的狂想下了一大小,不过想想自家儿子的能耐和眼光,也就释然了。

    绿电直连本身,不在于字面意思,其核心在于放开了资质。

    虽然局限于风电和光伏等领域的新能源发电,但想象力空间足够了,假如有一天,国内电力市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能源来源处绿电,是不是能催生出一个或者数个比肩电网的庞然大物?

    什么风光电站,源网荷储,柔性直流,智慧园区以及充换电站什么的,本质上都是在为将来新能源大兴之后在布局。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2184/11432875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