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 第1389章 孙山发展苏二姨成为细作

第1389章 孙山发展苏二姨成为细作


孙山又给二姐立夏和四姐寒露分别回信。

两人日子过得倒是平常,家里的儿女也没有长大,按部就班地读书识字。

要说立夏忧愁的就是家里的小子读书一般般,虽然不像小光仔和奀仔这样的大学渣,但小哭包也好不到哪里去,把郑童生气得要死。

只好天天督促孙子以孙山为榜样加把劲地努力,要不然会辜负这么好的条件。

寒露的虾头倒是个勤奋刻苦的小子,风雨不动地上学读书,不说大学霸也是小学霸,起码看起来属于“明日之星”系列。

孙山想到这里不禁地笑起来,虾头他爹曾家俊,明明是大学渣,反而生了个小学霸出来,智商基因的遗传性看来非常不确定。

孙山想到以后自家的小子要是个蠢的,就算再努力,再多资源喂下去,最后成为大学渣。

那真的欲哭无泪了。

赶紧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写起来。

信中当然要对小子鼓励一番,只要认真读书的学生在孙山眼里都是好学生,即使读不好书,做到尽力和问心无愧便可以了。

读书除了勤奋加汗水,还需要天赋。如果没有,那真的没可能读得飞起了。

大天朝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给教育部写信时提到:"人就算再笨,14岁了还能学不会微积分?"

其实孙山好想说有的人别说14岁,就算学到94岁,依旧学不会。

对于没天赋的孩子,孙山向来不勉强。

孙山鼓励一番小子后,也鼓励立夏和寒露让家中的女孩子读书,有用或者没用,学了再学,万一将来有用,就能有储备知识。

孙山相信立夏有这样的眼光,寒露就不敢保证,四姐在他心中过得最舒坦也最懒惰,说不定因为懒,嫌麻烦,所以不让女孩子读书。

写完后,接着给小满回信。

说到三姐,孙山不得不叹气。

依旧没生出小子,依旧只有三个闺女。

从小满的信中,孙山能窥视出苦涩。

孙伯民和苏氏说过,小满和三姐夫和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除非孙家倒大霉成为阶下之囚。

以目前的情况,洪家再怎么不满,也不会允许两人和离。

双方家长这么那么地商议了一下,给出两个选择:一是等几年后,从族中抱养一个小子当亲生儿子来养。

二是让三姐夫“典妻”来生仔。

所谓典妻,也被称为“挂帐”、“帮腿”、“租肚皮”、“租妻”和“典承”。

这种形式是男子支付一定的费用,租用别人的妻子作为临时妻子,以期望为自己生下子嗣以延续家族血脉。

大乾的“租妻”行为(即典妻)不合法,属于法律明令禁止的范畴。

根据《大乾律》规定,将妻妾典雇给他人属于违法行为,典妻双方均会受到处罚。

只是“民不举,官不究”,民间典妻的情况非常常见。

有些男子因为穷,所以临时租赁一个妻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有些则原配生不出儿子,往往需要丈夫“借腹生子”。

三姐夫洪成林如果真的典妻生出的子女依旧只能以原配妻子为母,也就是典妻生出的子女得喊小满一声母亲。

孙山听到这两个建议,当然首选第一个。

典妻这么荒谬的事,不仅违反,还有违人伦,孙山万万不赞同。

孙山定了定神,手中的笔无比沉重,就算他不是当事人,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绝望和窒息。

或许自己寥寥几笔的安慰也只能给小满带了一丝亮光,再多的只能靠小满自己走出来。

想救赎帮助一个人,得这个人要有觉悟,要渴望被救。

想到一年前的辞别,孙山感受不到小满有觉悟,而且还朝着牛角越往里面钻。

要是孙山是小满,自然会选择和离,虽然没有儿子,还有三个丫头。

显然小满不会这么想,人生觉得没儿子就万万不可,更不会做出和离这样有违“心中伦理”的事。

孙山再次叹了一口气,干脆建议小满选择第一种。

等过几年年纪大了,便从族中抱养一个小子回来好好培养。而且还给她保证有弟弟的一天,小子一定有读书的机会。

孙山这么写不仅让小满看,更让洪家人知道小满有官弟弟照看着。

洪家怎么做,肯定会掂量着。

孙山又鼓励少婷三个女娃娃好好读书识字,而且要学一门傍身的手艺,甭管学什么,都要学技术。

少婷已经到广州府学医做学徒了,特意多写几行字给她鼓励。

像少婷这样有思想的女孩子,孙山非常欣赏,也爱护。

写完这封信后,孙山心情格外的沉重。

要说孙家的女孩子中,还是二叔家的小雪最幸福。

嫁到府城,衣食无忧,儿女双全,和丈夫感情也好,重要的是小子读书还不错。据孙二叔说,是家里的希望。

孙山想起某一年的端午节,小雪拿着自己包的粽子,问他好不好吃?

孙山给力地说好吃,小雪喜笑颜开。

一转眼,大家都成家还有儿女了。

给几个姐姐写完信后,孙山接着给苏二姨回了一封信。

苏氏来沅陆县,苏二姨给他纳了好几双鞋底,物轻情意重,孙山回信不仅表示感谢,还表明自己的态度,让苏二姨安心地在孙家果园干活。

孙山也知道一个被休的妇人拖上闺女和上门女婿在孙家村干活肯定会惹来闲言碎语。

苏氏在还好,苏氏不在,是非就更多了。

孙山回信,是让孙家村的人知道苏二姨是他的二姨,并不是普通的帮工,也好让孙家村的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少一些。

孙山还鼓励大妹表姐的一双儿女好好读书,至于学费不用担心。

当然要是学的太差,可不会一直读下去,还是早日出来干活更为划算。

给苏二姨的信中并且提及了苏外公和苏外婆,问候一下,表示自己的关心。

孙山是不会单独给两老回信,只怕这么一回,苏家又出幺蛾子了。

特别是小舅母,给点阳光,就能灿烂整个虎领山村。

万一拿着信到处炫耀,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比有村长管着的孙家族人,苏家更难搞,所以孙山一般冷处理,不能让苏家觉得自己和他们好亲近,更不能让他们翘起尾巴作威作福。

于是孙山发展苏二姨成为细作,替孙山好好监视苏氏一家子。


  (https://www.bshulou8.cc/xs/1999084/4428721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