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二节社会部会议
西北驻地枣园,社会部的办公大院戒备森严,一群身穿土蓝色军服的八路军战士将院落围的水泄不通。
社会部李副部长匆匆走进院子,身旁跟着罗永英以及几个社会部内保干事。
罗永英留着一头齐耳短发,表情严肃,当年那个跟着左朵、左钧前往山城的进步青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反谍专家。
战争是最好的催化剂,大家都在进步,只有中统在挨揍。
去年年底,罗永英被任命为专门负责日伪情报的社会部三局一科科长,今天她和内保干事一起在这里出现,自然是为了案子而来。
准确的说,是为了一桩涉及日伪,震动边区高层的间谍案。
数天前,社会部派遣到金陵的重要情报人员班军被捕,此事在边区引发了剧烈震荡。
因为班军的保密级别非常高,整个社会部只有寥寥数人可以接触对方的档案,他的被捕证明组织内部很可能出了问题。
上级领导明确指示,必须尽快将泄露班军情报的鼹鼠找出来,即便没有,也可以安定军心。
李副部长走进一间窑洞,社会部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早就等在了屋里,看到他的到来,几位负责人连忙起身敬礼。
“好了,大家坐下说话吧。”
虽然情况紧急,但李副部长依旧不慌不忙,压压手示意众人坐下,同时目光扫过几人。
社会部下辖5局2部,其中一局主管组织、人事,二局主管情报,三局主管反间谍,四局主管情报分析,五局主管特工训练,此外还有保卫部和执行部。
这些属于一线机构,社会部的运行还离不开总务,经理(财务),干部学校等内勤部门的保障。
其中有资格接触班军档案的人员,只有一局和二局的正副主官,以及金陵市韦的主要负责人。
李副部长没有随便怀疑自己的同梽,待众人坐下之后,他首先说明了情况,接着又询问在场人员的意见。
“你们认为,这件案子该从何处着手?”
一局局长第一个举手:“副部长,按照纪律,所有档案的借阅都有记录,我请求组织对我进行审查。”
紧接着二局负责人也进行了表态,表示会全力配合调查,没有任何犹豫和抵触。
旁边的罗永英将这些情况默默记录在本子上,内容详实客观,刚刚写完她便听到李副部长点了自己的名字。
“小罗,说说你的看法。”
“是,副部长。”
罗永英立刻停笔起立,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后开始了发言。
“根据近期的动态,我判断金陵市韦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如果内奸来自金陵市韦,敌人不会放过那条线上的同梽,但我们暂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相关领导点头赞同,如果日伪真的针对金陵市韦动手,这么大的行动,他们安插在日伪内部的情报人员不可能收不到一丝风声。
这时罗永英继续说道:“二,秘密观察哨的汇报说的很清楚,疑似接头人的男子进入安全屋没多久,鬼子就冲了进去。”
“这说明接头人叛变了或者被跟踪了,而接头人和接头的完整信息只有总部知道,金陵市韦并不掌握。”
众人闻言颔首,地方市韦对此次接头只是知情,就算金陵方面有叛徒,也无从知晓接头人和接头的详细情况。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内奸就在总部,甚至就在这间窑洞里。
李副部长坐在破旧的木桌旁,随手划着火柴点燃烟斗,当他看到现场众人神色凝重时,忽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同梽们不要紧张嘛,任何组织都会出现问题,我们要客观看待,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
说完,他又问罗永英:“罗科长,下一步你觉得该怎么做?”
“副部长,查人不如查漏洞。”罗永英言简意赅,提出了一条新的破案思路。
李副部长眼睛一亮:“哦?你具体说一说。”
“是。”
罗永英毫不怯场,大步走到众多领导中间,清脆的声音在窑洞内响起。
“刚刚李副部长说了,任何组织都会出现问题,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正视和利用这一点。”
“假设总部有内奸,对方会利用权限直接调取班军的档案吗,我认为不太可能。”
“内奸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会利用我们在工作中的漏洞窃取情报,所以查到漏洞,我们也就离内奸不远了。”
罗永英的思路很清晰,与其大张旗鼓内部审查,不如另辟蹊径,从内奸获取情报的渠道下手。
这也有利于团结,经过多次运动,很多人对于审查谈之色变,公开调查容易引发更大风波。
李副部长内心欣慰,罗永英处理案子的手法很成熟,不仅着眼于案件,还考虑到了政治影响,这很好。
他看向众人问道:“大家讨论讨论吧,在情报人员的档案保管上有什么漏洞可以被敌人利用?”
群策群力是地下党集体智慧最标志性的体现方式,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任何人有不同意见都可以当面提出。
内保干事最先反应了一个情况,负责保存干部审查材料、情报人员档案的一局机要科在杨家岭、王家坪一带的窑洞或简易库房内。
由于窑洞和库房年久失修,这些纸质材料常常出现霉坏、虫蛀现象。
为了改善保存条件,去年和今年,一局曾多次请人整修过机要室,内奸也许就是趁着这个机会窃取的情报。
面对内保干事的猜测,一局负责人没有否认,坦然承认机要室的保卫工作确有疏漏。
与会人员知道,这不是一局不重视,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驻地条件艰苦,经济又十分困难,加上人员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档案管理困难重重。
李副部长在本子上记下【改善档案保存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而后让众人继续说。
一局负责人再次“自爆家丑”,表示机要室缺乏必要的编号、索引制度,这导致很多档案依靠人工记忆管理。
虽然社会部也在推行“档案卡片”,但一些老同梽识字不多,“档案卡片”执行情况不佳,导致查找困难。
曾经有人要求调取某份档案,结果收到的却是其它档案,而且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李副部长眉头紧蹙,没想到档案管理上竟然有这么多问题,他用钢笔敲敲本子,再次询问还有没有其它漏洞。
各机关负责人摇摇头,他们目前只想到了上述疏漏,李副部长见状合上笔记本下了两条命令。
“罗科长,你们三局一科负责秘密调查去过机要室的老乡,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搞逼供那一套。”
“至于一局,立刻对近期调阅过档案的人员进行询问,看看有没有人无意中看到过班军的档案。”
“最后,同梽们,要记住这次教训,所有部门尽快展开自查行动。”
众人起立回了声是,然后一一退场,李副部长将罗永英留了下来,问了她一个问题。
“小罗,你觉得内奸是日谍,还是其它势力的鼹鼠?”
罗永英面露惊讶,李副部长不可能无缘无故说这句话,难道鼹鼠不是日谍?
她仔细想了想,这案子确实有点古怪,日本人既知道接头人,又知道班军,为什么不选择秘密监视呢?
通过监视班军,可以找到更多情报人员,抓捕反而落了下乘。
罗永英越想越糊涂,眼神中满是疑惑,对面的李副部长背着手在屋内转了两圈后缓缓开口,语气颇为沉重。
“你们在排查时要注意,不能放过任何一条线索,我担心这件案子只是个开始。”
讲完,李副部长让罗永英先行离开,他自己则去见了边区的大领导并提了个要求。
“首长,我请求联络【秋蝉】。”
大领导放下手里的笔,表情变得无比严肃:“你应该知道【秋蝉】的重要性,你确定要这么做?”
“是的,我确定。”李副部长郑重回道:“班军的案子需要【秋蝉】的协助。”
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大领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李副部长将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
李副部长明白,【秋蝉】的保密级别极高,为了保护对方,所有与其联络的密电只能由专人收发,哪怕是他也不能例外。
快速在纸上写了一段话,李副部长便走了,大领导拿着纸条亲自跑了一趟电讯室。
-----------------
视线回到山城,左重再次走进戴春峰的办公室,老戴看到他显得非常惊讶。
“慎终,你怎么又回来了?”
左重装作犹豫的样子,吞吞吐吐道:“老师,您是不是早就知道林妙音?”
戴春峰笑容一滞,仿佛才察觉先前说错了话,他看看房门方向,挥挥手让左重将门关上,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
十分钟后,左重回到自己办公室坐下,脑海中不断浮现老戴刚刚跟他说的话。
“慎终,既然你发现了,老师也就不瞒你了,我确实早就知道林妙音。”
“不光是她,班军被捕的消息,我知道的时间同样比你早。”
说这话时,老戴虽然极力伪装,但神色间那股子得意劲却怎么也掩藏不住,接着他又神秘兮兮的说出了其中原因。
“我在日伪内部有只高级别的秘密鼹鼠,这是最高机密,此人的身份只有我一人知晓,你就不要多问了。”
回忆着戴春峰的解释,左重突然想起一件事,传说他的这位便宜老师手里有许多单线联系的鼹鼠。
老戴撞山之后,这些鼹鼠成了断线的风筝,以至于军统末期的情报工作一塌糊涂,完全不能跟抗战时期相比。
左重将班军被捕,泄密事件,威胁信等线索重新捋了一遍,好像抓到了一丝灵感。
情报侦破中,有时候需要细致入微,有时候需要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件案子剪除所有干扰因素,最核心的事情其实只有一件:班军被捕。
所以,如果班军的暴露不是单纯的情报斗争,而是另有原因呢?左重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慢慢瞪大。
(https://www.bshulou8.cc/xs/18594/84459446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