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正式照会
科技进步的事情不能着急,从研发司到现在快三十年了,贾琏也急于一时。
按照规划好的线路,稳步的向前推进即可。
改组统计局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一批从工程学院新毕业的学生,加上一批基层工作能力优秀的书吏被集中起来学习。
贾琏回到京城后,邀请皇帝李元亲自出席学习班的开幕仪式。
李元兴高采烈的去了,并且发表了半个小时的讲话。皇帝的驾临让这帮学员热血沸腾,在教导们的带领下,山呼万岁。
一千多人整齐的高呼,站在主席台上的李元还是头一回,骨头都轻了二两。
以前的内阁对待皇帝的态度都差不多,能约束在宫里就不要出门。贾琏做首辅之后,这类束缚的尺度把握的很松。
私下里贾琏还告诉李元,作为皇帝就应该经常出席年轻人聚集的场合,让年轻官员都看看皇帝的样子。
李元深以为然!并大手一挥,特批内帑二十万元,用于学习班的生活补助。
银元的购买力很强,二十万元能保证这些学员顿顿能见荤腥了。
集中学习一个月后,这批学员在统计局抽调出来的精锐官员带领下,奔赴各省进行第一次工业普查。
相关消息见报后,全国官员松了一口气,只是普查工业而已,明着看确实没事了,暗地里还是要防备一下的。
该项工作的计划是用一年的时间,摸清楚国内的工业底子,顺便了解一下基层的情况,为下一步工作铺垫。
此项工作由工部与统计局联手进行,内阁大臣韦睿全面负责。
与此同时,贾琏与内阁诸公商议之后,向皇帝提交一份报告,就现有殖民地进行梳理后,有必要确定一下名分。
内阁建议,李亨的新华王,因为新字有更替的含义,应该做东华王。经营多年的南洋属地,裁撤南洋总理大臣衙门,改设澳洲省、爪哇省、婆罗洲省、马六甲省,正式全面纳入朝廷的官方体系。封地方面,安南正式设省,其余不变。从大义上明确,安南为国家领土。
东平郡王治下正式改为远东省,漠北王治下改为漠北省,西宁王改称安西王,属地改称安西省。其余不变。
这些改变看似不触及封地的利益,名义上确立了领土归属。今后不管要不要改土归流编户齐民,这些地方都是华夏领土。
从法理上确立了领土之后,朝廷下值昭告天下的同时,向各国使领馆办事处发了照会,并附送新绘制的地图一份。
各国外交人员接到照会后,表示将内容转达国内,由国家来决定是否认可这一照会上的内容。
这个时机抓的很准,赶上欧洲列强正在鏖战,美国尚且弱小,各国都不敢无视周帝国倾向的时间窗口。
如此正式的照会,各国使者不敢怠慢,立刻送回国内,要求尽快回复。
照会送回欧洲后,列强之首的英国议会内争论不休,支持承认和反对承认的都有。其中反对的一方甚至还占了一点上风。
反对的一方态度如下,周帝国新皇帝上位之后,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欧洲正在交战的一方,甚至还与奥斯曼达成了军事合作协议。尽管奥斯曼已经退出与法国的同盟关系,但整体来看周帝国对英国主导的反法同盟心存恶意。最最要紧的是,周帝国没有自由贸易的精神,他们用立法的手段,禁止了英国优势商品的进入,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是对哈耶克精神的巨大背叛。最后,如果现在承认了,将来大英从欧洲脱身后,进一步拓展势力范围时,将出于道义上的劣势。
支持的一方观点则非常明确,当下欧洲的战争反法联盟处于劣势,一旦不承认周帝国的照会,导致周帝国倒向法国,后果无法承受。并且毫不犹疑的指出,印度殖民地已经很困难了,周帝国再加入进来的话,大英将可能从此彻底失去染指亚洲的机会。考虑到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还算良好,如果因此激怒了周帝国,可能促成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结盟,那么大英将失去染指北非的机会。
只能说现在的英国也仅仅是海上霸主,陆地上还差的多的多,放眼世界,周帝国才是欧亚大陆的最强者。
两院争吵了半个月也没有结果,最终一条情报传来,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英国首相把海军大臣丘吉尔叫去,当面确定了一下这条情报的准确性。
“法国人乘坐周帝国商人的船只抵达南太平洋岛屿的消息,确定没有弄错么?”
“首相阁下,印度舰队的一艘巡洋舰,亲眼目睹了法国人从商船上下来,一共三十人的代表团。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周帝国倒向法国人。那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首相沉默了很久,嘀咕了一声:“该死的鱿鱼。”
确定情报真实性后,首相汇报给女皇,最终确定双方都出马说服一些重要的议员。
首相要求下,外交大臣紧急拿出了一份方案。英国政府承认周帝国的照会内容,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要求周帝国不可染指印度、非洲、欧洲、英属殖民地。并提出,今后如两国在殖民地方面发生冲突,应保持克制,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纷争。
该方案提交议会后,顺利通过,形成照会,转回周帝国。
英国承认周帝国照会后,转告欧洲各国询问各国态度。普、奥等欧洲小国纷纷表示承认,沙俄则暂时没有跟,以俄土战争为理由暂时不表态。
沙俄的态度如此,英国政府也没啥好法子。两国关系一直变来变去,另一时空英国没少收拾沙俄,打击它的扩张野心。
因为沙俄没有表态,部署在俄军中的观察团,宣布撤出后,直接去了巴黎。此事给欧洲各国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多国担心周帝国放弃中立原则。
沙俄受到各国的压力后,被迫表示将派使团前往周帝国,就该照会的部分内容进行谈判,确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英国首相私下里对丘吉尔说,让周国人狠狠的教训那些粗鲁傲慢的哥萨克一顿就老实了。
拿破仑的使团千辛万苦来到津,目的很明确,确定外交关系,并保证周帝国在欧洲战争保持中立,如果能给沙俄一点压力就最好了。
为此,执政府外交部长塔列兰冒险出发,不辞劳苦来到周帝国。
这一举动收获了极大的回报,贾琏闻讯后,让内阁大臣韦睿亲自去天津,高规格接待对方外长。
塔列兰对于周帝国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了解,在翻译的帮助下,弄清楚了韦睿的身份,协助皇帝管理多个部门的内阁大臣。
对于这种不同于欧洲的内阁形式,塔列兰理解为作为一个疆域广阔的人口大国,高效管理的一种必要的政府形式。
没错,这个时候的欧洲,普遍认为周帝国的政治结构更为完善,效率更高。原因自然是因为两千年大一统的帝国底蕴。
这个时候,全世界只有中国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国家公务员,可以说单就这一点领先世界。
这个时候的西方国家,对于周帝国也不会有所谓的制度优势的心态。
在韦睿的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之后,进驻下榻的宾馆。晚上泡澡时,搓下来半斤泥,浑身舒爽的睡了一个好觉。
次日一早,穿戴整齐,享用了一顿花样繁多并且美味的早餐后,乘车前往火车站,登上火车。
天津因为频频接待外交船只的缘故,卫生方面抓的非常严格,市政建设不逊京城。
这一路上塔列兰深刻的认识到,巴黎与天津之间的差距,并不仅限于基础建设的良好,还在于空气中的味道。
登上火车后,塔列兰对于周帝国的强大,印象再次被加深了。
试想一下,如果法国全境通火车,法军的调动速度将何等的迅捷,执政官阁下的军事才能,必将大放异彩。
无论如何,法国已经落后了不少,必须尽快追上来,据说英国人也在准备修铁路。
专列全速可达时速五十公里,塔列兰真的感受到风驰电掣。
火车抵达车站前,高大的城墙给塔列兰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天津和广州的时候也看到了城墙,但规模远远不如京城。
据可靠消息,周帝国哪怕是一个县城,也有城墙的存在,这种习惯保持了两千多年,甚至更加久远。
陪同的韦睿尽管心里看不上洋鬼子,却很好的保持了礼貌,没将内心的鄙夷暴露出来。
沿途塔列兰进行了一些试探,但是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复。而是得到一个保持中立的说法。
对此,塔列兰很不以为然,如果是中立,何必对奥斯曼帝国进行军事合作呢?何必往欧洲派军事观察团呢?
也就是距离实在太远了,否则周帝国的野心远非现在欧洲各国看到的这样。
总的来说,没有明确的回复确实是个好消息,毕竟沙俄与周帝国之间陆地接壤,有这样一个侵略成性的邻居不可能没有矛盾。
把人送到鸿胪寺安顿之后,韦睿回内阁向贾琏报告。
从历史进程看,如果拿破仑不远征莫斯科,不损失七十万精锐,也不会惨败之后被关在小岛上,后来也不会败于滑铁卢。
英国人的大陆平衡策略,对于周帝国而言没有坏处,所以拿破仑的结局没必要改变。反倒是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压缩高加索方向。
如果能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乌拉尔附近,达到威胁沙俄腹地的目的,就能掌握两国之间的绝对主动权。
综合这些考量,外交策略基本不变,不干涉欧洲的战争,但是从中亚方面出击,牵制沙俄。
至于奥斯曼帝国,烂泥扶不上墙谈不上,墙头草是肯定的。不适合做盟友。其实,也不需要盟友。
天朝上国一直这样的,除了天朝,其他都是外国。随时要做好一个打外面全部的准备,好刺激啊。
塔列兰在鸿胪寺休息三天后,贾琏亲自过来与之商谈。
两人的会谈气氛友好,贾琏再三强调不干预法国内政,不干预欧洲事务的表态后,塔列兰含蓄的问一句:“周帝国与沙俄之间的关系,不是贵国能左右的。沙俄一直在扩张,周俄两国注定要发生矛盾。”
贾琏笑道:“感谢阁下的提醒,我国一定会尽量保持克制,如果沙俄方面非要开战,周帝国也不会害怕。我们有信心消灭一切敢于来犯者。”
双方签署了一份两国友好协议,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后,恢复了此前断绝的两国贸易。
法国方面也认可了周帝国发布的照会内容,塔列兰代表执政府签字,从法理上认可了这一疆域的划分。
签字之后,塔列兰“善意”的提醒贾琏,鱿鱼金融家在欧洲影响力巨大,周帝国曾发布针对沙逊家族的通缉令,要当心来自鱿鱼的报复。
贾琏则表示,周帝国禁止一切鸦片贸易,并从法律上确定了严惩的条款。并不是针对鱿鱼,而是针对一切鸦片贩子。
晚宴的时候,塔列兰含蓄的表示,他回国可能有一定难度,希望得到周帝国的帮助。
贾琏很明确的回答,周帝国将派一支舰队访问欧洲,首站是法国,一定能安全的将他护送回去。
一个月后,塔列兰在天津见到了访问欧洲的舰队,并且对这支舰队的战舰表达了强烈的好奇心。
这支舰队全部都是巡洋舰,装备的舰炮数量只有两舰各十门。塔列兰立刻向周帝国方面提出登舰看看的要求,并且得到了满足。
登上战舰之后,塔列兰才明白,为何全世界战舰能装多少大炮就装多少大炮的情况下,周帝国的新锐战舰为何采取了减少舰炮的配置。
理由很强大,周帝国的舰炮全部都是后装火炮,口径也不大,只有七十五毫米。
这种新式舰炮虽然口径小,但是射程远,威力大。在一千五百米的距离可以穿透当今世界上任何一型战舰的木制装甲。
另外一个优势在离港之后也表现了出来,那就是速度很快,平均航速能达到九-十节,这超出了塔列兰对战舰的认知。
他也就是没看见小火轮,不然更惊讶!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18326/1111044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