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火热年代:从娶女知青开始 > 第584章 三百万辆具有特殊意义的摩托车,李母进京

第584章 三百万辆具有特殊意义的摩托车,李母进京


  从小本子家搞来的这批材料,数量巨大,整整花费了三天时间,动用了四辆满挂货运火车,才从塘沽港运送到了工程厂内。

  为了储存这些材料,工程厂还临时搭建了五座巨大的仓库。

  柳宗山得知此事后,一边感到兴奋,另外一边则有些担心。

  这批材料数量大多了,已经远远超过了工程厂能够掌控的数量,难免有些人会眼红。

  但是,这批材料是红星公司海外行动搞回来的,跟工程厂和一机部没有什么关系,他也不好意思劝说李铁锤。

  “铁锤啊,这材料能够造多少摩托车?”仓库内,柳宗山围着材料转了一圈,停下脚步后,给李铁锤递了根烟。

  “我们技术科设计一种新型弯梁摩托车,舒适性比不上踏板摩托车,不过能够适配这些材料。”李铁锤接过来抽了一口后,才接着说道:“在不浪费的情况下,应该能造三百多万辆摩托车吧。”

  “三百多万辆....”柳宗山忍不住倒吸口凉气。

  他抽了两口烟,才算是缓过来,问:“这摩托车你打算怎么办?投向市场?”

  “这次就不卖了。”李铁锤眯起眼:“我打算把这些摩托车捐出去。”

  “捐?”柳宗山闻言,先是一愣,等想明白后,拍拍李铁锤的肩膀:“我原本为你担心,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这些材料的来历不一般,意义不凡,李铁锤自始至终就没有出售的打算。

  三百万辆摩托车价值不菲,不过对于现在李铁锤来说,也不算什么了。

  况且,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低价搞来的,最后也亏不了多少钱。

  “我现在向部委汇报。”柳宗山迫不及待的上了车,呼啸着朝部委奔去。

  此时的一机部里面,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参加会议的除了部委的领导外,还有国内十几家工厂的厂领导。

  这场会议本来是讨论学习工程厂精神,结果有几位厂领导临时提起了工程厂那批材料的事儿。

  “那么多材料,全归了工程厂,这不合适吧?”

  “是啊,听说这次还有咱们的同志帮忙,这也不全是工程厂和李铁锤功劳。”

  “领导,我们建议把材料运回来一些。”

  大领导听到这个,就知道这些人打的什么鬼主意,脸色阴沉下来:“那些材料都是制造摩托车的,怎么,你们也能造?”

  那几个厂的厂领导顿时不吭声了,现在全国那么多工厂都在给工程厂代工,要是能造摩托车,早自己造了。

  大领导明显生气了,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同志们,咱们要积极进取,要想方设法钻研技术,要走出去,把产品卖到国外去,而不是眼红自家人的东西。红眼病万万要不得。”

  “可是,工程厂这一次.....”有厂领导还是觉得不妥。

  就在此时,会议室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个助理走了进来。

  看到这情况,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了,那些厂领导们都神情讶然。

  明知道在开重要会议,还来打扰,难道是出事了?

  助理凑到大领导耳边嘀咕了几句,大领导神情讶然:“真的?”

  “柳厂长就在外面。”

  听到这个,大领导猛地站起身,指着那几个厂领导说道:“你们知道吗,就在刚才,柳厂长来到了部委里,提出要把用那批材料制造出的摩托车捐献出来,你们倒好,一个个生怕占不到便宜。”

  那些厂领导们的脸色都变了,他们也不是真的想要占便宜,只是不愿意让工程厂出风头。

  没想到,工程厂竟然真把摩托车捐出来了。

  会议室里的空气像被冻住了似的,刚才还低声议论的厂领导们,此刻个个垂着头。

  大领导扫了眼众人,语气缓了些却依旧带着分量:“同志们,工程厂拿到材料时,没跟部委提一句条件.

  现在要造摩托车了,第一时间想着捐出去,这叫什么?

  这叫把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

  此话一出,那些刚才没有发言的厂领导们,个个都附和道。

  “工程厂不愧是模范工厂,人家的思想觉悟就是高。”

  “咱们以后得多跟工程厂学习。”

  “有些人就是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那几个厂领导脸色通红,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大领导心情好,也没跟他们计较。

  “你们回去后,写一份检讨书,交到部里面。”

  “是....”

  ....

  确定了捐献三百多万辆摩托车后,部委又遇到了一个麻烦,这批摩托车该如何分配。

  “还是听取一下李铁锤同志的意见吧,这东西是他的。”

  部委派人来到工程厂里沟通捐献的事儿。

  李铁锤早就想好。

  这批摩托车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给工程厂内的职工,另一部分分给全国先进工作者。

  剩下的则分出一部分送给邮政员等需要到处奔波的工作者,最后一部分捐给队伍上。

  这种摩托车虽是民用摩托车,无法军用,但是用作后勤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方案提交上去后,很快得到了部委的批准。

  一个月后,第一批摩托车从工程厂里运出来了,由于摩托车的油箱上印刷了金色的五角星,所以被定名为红星弯梁摩托车。

  .....

  大别山区四街镇的街道上,有两间门脸,是镇上的邮政局。

  陈大山今年五十岁,从二十多岁进到邮政局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外地送来的信件,装进邮政袋子里,骑上那辆二八大杠送到乡下。

  跟一般的地区不同,山区的面积很广,附近有几十个村子,道路还特别崎岖,陈大山基本上需要凌晨三点钟出发,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到镇上。

  工作时间长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山势陡峭,一不小心就容易掉下去。

  陈大山工作三十多年,曾经摔下去过两次,都遇到了路过的山民。

  陈大山的儿子早就搬到县城了,想让他申请提前退休,也到县城生活,却被他拒绝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现在镇上的邮政员就他一个,他离开了,谁给住在大山里的群众送信。

  今天凌晨三点钟。

  陈大山跟以往那样,摸黑来到供销社,整理好要送的信件,带上几个馒头,一壶水,推出破自行车,就打算出门。

  就在此时,邮政局的陈主任突然来了,拦住了他。

  “老陈,别慌张,今儿上面会送一辆摩托车过来,你等会骑着摩托车去送信。”

  “主任,您没开玩笑吧?摩托车那物件,俺就在县城集上见过两回,那可是金贵东西,咋会平白送给咱这小邮政局?”陈大山呆愣住了。

  他也想过使用摩托车送信,只是一辆摩托车好几千块,镇邮政局压根没有经费。

  “老陈,这是县邮政局早上刚送来的,上面盖着红章呢!

  工程厂捐了一大批摩托车,专门给咱山区邮政所配的,

  你再等等,送车的师傅说天亮就能到。”

  陈大山捏着通知,心里还是没底。

  三十多年了,他就是靠这破车,把一封封家书、汇款单送进山里。

  现在突然说有摩托车,他倒觉得像做梦。

  “行,俺等。”陈大山把通知叠好揣进怀里,又把自行车推回屋,可脚却忍不住往门口挪。

  天刚蒙蒙亮,山雾还没散,他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邮政局门口,眼睛直勾勾盯着通往县城的土路。

  有镇民看到之后,感到好奇:“老陈,今儿咋不早点走?莫不是要歇工?”

  “等车!”陈大山扬了扬下巴,话一出口又有点不好意思,赶紧补了句,“主任说上面送摩托车来,让俺骑摩托送信。”

  “中!要是真有摩托,你以后就不用推着车上那道十八盘了!”

  正聊着,远处传来“突突突”的声音,两道车灯在雾里晃了晃。

  “来了!”陈主任从屋里跑出来,陈大山也腾地站起身。

  两辆墨绿色的红星弯梁摩托车停在门口,这是李铁锤特意为邮政员设计出的涂装。

  “是四街镇邮政局吧?这辆是你们的,手续都在车座底下,你试试,这胎是防滑的,山路好走。”

  陈大山跨上去,手有点抖,慢慢拧动车把,摩托车稳稳地往前挪了挪。

  “稳!真稳!”

  陈大山眼睛亮了,这玩意比骑二八大杠轻快多了。

  陈大山见时间不早了,挎上水壶。

  “俺走了!今儿肯定能早点回来!”

  摩托车驶进山路,以前需要推着走的十八盘,现在轻轻拧动车把就爬了上去。

  陈大山心里盘算着:这摩托车,真是帮了大忙!

  他看了看车头上的“红星”标志,觉得这日子,就像这摩托车的引擎似的,越来越有劲儿了。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辆摩托车送到了基层邮政员的手中,墨绿色的摩托车奔驰在神州大地上。

  三百万辆摩托车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也导致了红星弯梁摩托车的保有量巨大,在后世,甚至有人称呼红星摩托车来为老爷车。

  这三百万辆摩托车也为后世的机车摩托车奠定了文化基础,许多骑赛车的车手,都拥有一辆老爷车。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装配厂的运转步入了正轨,一辆辆摩托车运出去,运往世界各地。

  东方职业技术大学也开学了,这一次招生的是三年制的学生,报名的大部分是工程厂的职工子弟。

  等有了效果之后,再想办法推广开来。

  李铁退还趁着闲暇的时间,鼓捣出了一款电饭锅,不过并没有立马推向市场。

  原因很简单,缺少控制芯片,电饭锅无法做到类似后世的预定加热,自动保温等功能,跟国外的产品没什么差异。

  要知道,这年代小本子的电饭锅已经畅销全世界了。

  李铁锤也可以靠着低价来抢占市场,但是以后想要再提价就难了,没有足够的利润,以后只能造低端电饭锅。

  有了后世的经验教训,李铁锤自然不能那样干。

  “现在的关键还是赶紧把芯片搞出来。”

  李铁锤联系了706所那边,他们根据芯片设计方案,已经制定出了完整的制造计划,等到周二会召开研讨会来共同商议。

  “周二开会....那明天正好腾出一天时间来接娘她们。”

  下了班,李铁锤来到柳宗山的办公室内,提出了请假的事儿。

  得知李母和李小妹、李铁钩明天抵京,柳宗山当时就批了假,还说道:“明天晚上到家里,咱们一块吃饭。”

  “好的。”

  ....

  翌日一大早,李铁锤开上战锤100,早早的来到了京城火车站。

  车停在站前广场上,买了张站台票进了站。

  从松原来的列车直到八点半才进站。

  原本安静的站台顿时喧嚣了起来。

  李铁锤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李母三人。

  “娘,是铁锤哥。”李小妹眼尖,也看到了李铁锤,朝这边招手。

  有阵子没见了,李母好像比以前年轻了几分,身上穿的是平日里不舍得穿的粗棉布衣服。

  李铁钩又长高了不少,寸短头发,乌黑的双眼看上去炯炯有神。

  李小妹则跟以前一样顽皮,拎着东西,就跑过来,蹿到了李铁锤怀里。

  “哥哥,我的好哥哥。”

  “快下来,你现在是大人了。”李铁锤觉得李小妹太重了。

  也是,现在靠山屯的日子好过了,靠着砖窑厂,社员们几乎每个月就能吃到一次肉。

  李小妹从李铁锤身上下来,环视一圈,惊讶道:“哥,铁梅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火车站。”

  “你才多大啊,就一辈子!”李铁锤说着话,带着李母几人朝着站外面走去。

  小妹和铁钩还乘坐了电梯,这算是京城车站的招牌了,不过李母没敢乘坐。

  这年月,京城已经开始堵车了。

  等乘坐战锤100,来到中关村,已经是上午九点半了。

  李铁钩显得很拘谨,李小妹却挨个房间转悠,嘴里还喊道:“这里太漂亮了,比咱们靠山屯的房子好多了。”

  “真是没点样,老实点,这是你哥哥家。”李母站起来拦住了李小妹。

  李铁锤虽是她儿子,毕竟是结婚了,还有个嫂子。

  李铁锤本来想劝说李母两句,但是知道她不会听,索性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等几人休息了一阵后,带上几人到附近的公园里转了一圈。

  李小妹直呼真幸福。

  “这是书,从明天开始看书,准备入学的事儿。”李铁锤把一大堆书摆在了她面前。

  李小妹:“......”

  .....


  (https://www.bshulou8.cc/xs/1788188/2222776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