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三章 披靡(二合一)
震天的轰鸣声响起,四十门重炮开始发出怒吼,一时间四野隆隆,震耳欲聋,烟尘升腾。
数十斤的铁球炮弹带着隐隐的风雷之声破空而至,落在县城南门的城楼上。小小的县城城楼本就简陋陈旧,木石结构的城楼并不牢固,大量的铁球炮弹轰击而至,将廊柱击断,将门窗设施击碎。土石纷飞,烟尘四起,崩塌不断。
主要的廊柱虽然是青石垒就,但完全经受不住铁球炮弹的打击。大量密集的石弹和铁球炮弹轰击之下,正面八根石柱断了六根。结构的破坏导致城楼前端开始向前倾覆,整个城楼建筑开始嘎嘎作响。
一炷香的事件,连续两轮的轰击,七八十枚石球和铁球炮弹的猛烈撞击之下,城楼像是个破旧的箩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随着廊柱的断裂,城楼越来越倾斜。里边的兵将像是炸了窝的蚂蚁一般往两侧城墙上奔逃,逃到一半的,整个南城城楼轰然倒塌。溅起的烟尘冲天而起,弥漫在城头。数以百计的兵士来不及逃脱,被掩埋在瓦砾废墟之中,砸的血肉模糊。
城头燕军守军目睹了这一切,他们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兵此刻才意识到了火器的可怕,他们激动的心开始变冷,手开始发抖。
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
城楼倒塌之后,火炮的目标瞄准了城墙。呼啸而至实心弹轰击在城墙上方。四百步的距离,对于东府军的重炮而言是个短距离的直瞄距离,误差极小。石弹铁弹瞄准的是城墙上的简易的防守设施,一些临时搭建的城垛工事和箭塔。随着炮声的轰鸣,这些设施一个个被轰的四分五裂。部分实心弹没有命中目标,呼啸着从城墙上方飞过落入城中,将城墙内侧的房舍树木砸的倒塌断裂,惊起一片片的骇然叫嚷之声。
“换开花弹!”炮营领军将领沉声下达了命令。
出于节约和打击目标的不同,东府军作战条例之中明确规定了,除非在必要的情形下,否则对于工事设施城楼城门这样的目标一律使用实心弹。对有生力量和重要军事目标的杀伤可动用开花弹爆炸弹等炮弹。
此刻,当换开花弹的命令下达,那便是要对敌军密集的城头守军进行轰炸了。
炮声轰鸣,开花弹在城头爆裂。大量的破片在城头四散飞溅,城墙上密集如蝼蚁的燕军守军顿时血肉横飞。城墙顶部狭窄,不过两丈左右的空间。燕军守军人数众多,为展现兵马实力,南城城墙上挤了足有上万人,堪比年节时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一般。这样密集的人群,被开花弹轰击,结果可想而知。
实心弹虽然威力大,但对于人员的杀伤显然是效果不佳的。所以,城头的兵士虽然为火炮的威力所震慑,但其实没有死伤多少,并没有意识到噩梦的到来。当开花弹在城头开花爆炸的时候,他们才猛然惊醒,顿时惊惶失措,四散奔逃。
大量的破片铁珠泼洒在人群之中,脆弱的肉体和甲胄根本抵挡不住破片和铁珠的杀伤。一旦被击中,身上便会被撕裂的血肉横飞,被贯穿成血洞汩汩冒血。关键是开花弹的杀伤是大面积的,数百上千的破片是无规则的,根本无处可躲,无处可避。
城头上一片混乱,人群拥挤着向各处奔逃,内侧下城的阶梯上挤满了人。许多兵士被挤的摔下城墙,摔得筋断骨折。城墙上和石阶上因为慌乱而发生踩踏,因为推搡而发生翻滚。哭喊声哀嚎声咒骂声在爆炸的轰鸣中震耳欲聋,凄厉无比。
火器,超越时代的杀器,在这种情形下展现了碾压和毁灭性的威力。哪怕开花弹只是轰击在城墙边缘的目标上。哪怕城墙城垛遮挡了部分破片和爆炸的力量,还是有成片的兵士受伤倒地,之后被踩踏成肉酱。更别说那些直接命中的开花弹,造成的杀伤力更是恐怖和血腥。
城内一座房舍高处,慕容镇震惊的看着这一幕,口中喃喃咒骂,心中焦躁不安。
“大将军,当下令兵马全部在城墙下躲避,对方攻城之时再上城作战的。他们这些火器,实在是太凶猛了。这是神鬼之力啊。”慕容昱在旁颤声道。
慕容镇喝道:“什么鬼神之力?不许蛊惑军心。传令,兵马有序下城躲避。火器之力有时尽。况且,他们终究需要人力攻城才能攻入城池之中。死些人怕什么?我们死的起。”
其实不用慕容镇下令撤下城头,城头的兵马也早已蜂拥下城。每隔三十步便有一条下城的石阶通道,其实有序撤离起来倒也快的很。在将领们的呵斥和组织之下,城头兵马迅速撤到城下,瑟瑟发抖的躲在城墙之下。
头顶上依旧炮声轰鸣,大量的沙土碎石簌簌而下,烟尘笼罩了整个南城墙,不时有人受伤。但对于这些逃下来的兵士而言,他们是幸运的。他们那些不幸运的同伴,此刻正躺在城墙上被烟尘石屑覆盖,被灰土掩盖着他们身上大洞小眼的伤口。那些爆炸的破片依旧在撕扯他们的肉体,只是他们已经不再感觉到痛苦。
数以千计的新兵甚至连敌人都没有面对,连一支射向对手的箭都没机会射出便死在了战场上。战争对他们而言,从一开始懵懂无知的狂热的期待,到最后莫名其妙的成为一具尸体。可谓毫无体验感。
而城下那些活着的新兵此刻体验感满满,他们中很多人的裤裆湿漉漉的热乎乎的,被吓得已经屎尿失禁了。
“调整诸元,炮火次第延伸,轰城。”东府军炮营将领再一次发出了号令。
炮手们迅速调整火炮角度,忙里偷闲的用长长的破布裹着的长杆深入炮筒之中清理残渣。炮膛之中用鬃毛刷使劲的将凝结的火药残渣刷出来。一些人用成桶的冰水在炮管上浇下降温,冰水遇到滚烫的炮管,发出滋滋的声音,冒起大片的雾气。
所有人的配合都无需言语沟通,各司其职,行云流水一般。因为他们已经经过了千百次的训练,早已形成了默契和肌肉动作的记忆。
短暂的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四十门火炮调整了射击诸元。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城池内部的一切设施,包括人和建筑房舍,包括敌军兵将和城中的百姓。
炮声隆隆再起,城中火光四起,爆炸在城中随即发生。小小县城方圆不过两三里,重炮的射程几乎可以覆盖全城。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挨到轰炸,每一处都不再安全。大量的燕军集中在南城街道之中,他们很快便遭到了炮火的轰炸。人仰马翻血肉横飞之中,他们连忙往房舍之中躲避。但是,火炮不长眼,所有地方都可能挨到炮弹,那些并不坚固的房舍完全经不住炮弹的轰炸。街市之中四处起火,房舍倒塌,满城烟尘。
无数的兵马和百姓在烟火之中狂奔乱走,一个个灰头土脸惊骇不已。大量的兵马被炸死,被掩埋在房舍之下,被烈火吞没。整个县城成为一座人间地狱。
慕容镇的落脚处差点被炮火击中,他仓皇往城北方向逃窜,逃上了北城城楼。惊魂稍定的他站在城楼上看向城内,城内遍地烈火烟尘,无数的兵士在烟火之中狂奔,混乱不堪。
慕容镇意识到这场仗没法打了。
他怒气冲冲的想:也许从一开始作战思路便是个错误,不该龟缩在城中被动挨打的,该主动出击,正面交战,利用兵马人数优势和对方正面对决的。
直到此刻,慕容镇还以为是作战思路出了问题,而不是他遇到了他根本难以匹敌的对手。他不知道,即便他的五万多兵马选择正面交战,那也绝非对手。精锐的东府军兵马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冲散他们的阵型,将那些毫无经验,战斗力底下的乌合之众击溃。
事实上,当东府军决定进攻燕国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其实便已经注定,任何的挣扎都是毫无必要的。
漫长的轰炸持续了很久,东府军的重炮将一千余枚炮弹轰入城中,将整个县城炸得千疮百孔。而此时此刻,东府军步兵也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在炮火掩护之下抵达城门口的爆破组炸开了县城城门。随后,东府军一万步兵踏着冒着热气的地面,冲过灼热的烟雾升腾的城门洞,冲入了城池之中。
接下来的战斗完全是一边倒的状态,被炸蒙了头,吓破了胆的燕军士兵根本无招架之力。东府军兵士摧枯拉朽,一路杀入主街和东西长街,入潮水一般将对方兵马往北城逼退。只有少量的燕军兵马能组织起反击,绝大多数燕军都是一触即溃,根本经受不住东府军猛烈的火铳和手雷以及弓箭的打击。更经受不住东府军成体系协同冲锋作战的威力。
不到半个时辰,县城被攻占大半。燕军兵马大量退向北城,在狭窄的街巷之中拥挤不堪。
慕容镇在北城城楼上叫嚣着让兵士死战,但是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兵马聚集在北城之中,不肯回头交战,局面已经崩坏。
“大将军,此战已无力回天,得赶快撤离此处才是。数万将士尚在,莫如立刻撤回滑台,或可固守。再不走,将全军覆灭啊。”慕容昱焦急进言道。
慕容镇冷静了下来,快速的思索了一番,认为慕容昱言之有理。五万多兵马恐怕已经损失了三四成了。眼下再不撤走,对方攻入北城,将是全军覆没之局。对方后续一万兵马已经进入南城,正在准备大规模的进攻,己方兵马显然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他们从一开始也没有过这样的能力。退回滑台,尚有可为。滑台尚有兵马,整顿出击或者拒守都还有余地,好过在此覆灭。
慕容镇随即下令,打开北城城门,他在骑兵的护卫下率先出城。在他身后,数以万计的败兵潮水一般的涌出,漫山遍野的狂奔而逃。
李荣得知对方逃跑,派出三千骑兵进行追杀。三千骑兵一直追出了近四十里地,直到暮色四合时分,这才退回城池。
一天的战斗下来,东府军仅以一千八百余人的伤亡的代价,歼灭燕军两万六千人。燕军阵亡四千余,伤者逾万,被俘者五千余。逃跑失踪者七千余。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大胜。
这是东府军北伐以来的第一场胜利,虽然是同燕军作战,但同样酣畅淋漓,胜的干脆利落。但即便如此,李荣还是对自己颇为不满意。
李荣本来认为,对方会和自己死战,以优势兵力在城中死磕。故而,李荣将大量兵马投入城中,没能提前从两翼进行包抄围困,将对方困在城中。最终对方逃跑之时,只能派骑兵追击,丧失了扩大战果的时机。
不过经过此次交手,李荣也摸清楚了燕军几斤几两。燕军不堪一击,自己对他们的评估有些过高了。之后的战斗中,需要重新评估实力的对比,不能太多谨慎,以免贻误歼灭敌人的时机。
但无论如何,李荣践行了战前向李徽保证的‘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承诺。
……
慕容镇大败而归,一路败退到百里之外的高平郡治所昌邑才停下来收拾残兵败将,此刻才发现损失有多么巨大。五万多兵马,此刻只剩下两万余,死伤被俘逃散一半。
这场仗打的之窝囊,简直罕见。除了城池之中纠缠巷战进行了一个时辰之外,其余时间根本没有和敌人对战的机会。光是被动挨炸便毁了一切。
商议之后,慕容镇接受了慕容昱等人的意见。昌邑虽然比方与县城大一些,城池坚固一些。但是,此处爷根本无法拒守。而且大败之后,兵力已经不占优势,对方旦夕便至,根本没有防御此处的可能。
于是次日上午,慕容镇下令城中数千户百姓跟随兵马一起北撤而走。百姓们并不愿意离去,但慕容镇希望能够坚壁清野,不让百姓和物资留给对手,强迫百姓撤离。一时间百姓咒骂哭泣,不得不拖儿带女跟着兵马往北撤离。
三日后,慕容镇一行仓皇逃回东郡,沿途将郡县百姓全部强行逼迫跟随迁徙,搞得天怒人怨。但终于在东府军追上之前退回了滑台。
对于大燕上下而言,这一战的惨败让他们的心凉透了。
好消息是,慕容镇总算是将两万多败军带回来了。坏消息是,气势汹汹而去的大将军率领五万多兵马御敌,结果大败而归。根据败军所言的情形,他们甚至都没有还手之力便败退了。足见东府军之强大。
而且,按理说,这一路该整军阻止敌军北上的,结果大将军除了一路将百姓驱使跟随之外,没有留下一兵一卒防守,对方可长驱直入逼近滑台,简直不可思议。
慕容超紧急召开朝会,一方面肯定了大将军作战辛劳,表示慰问。但另一方面也向慕容镇提出质询,询问此战为何如此。
对慕容镇而言,这一战真是丢尽了颜面,狼狈之极。在路上他就想好了,若是朝廷之中有人质疑自己的能力,自己将全力反击,绝不许有人借此败来攻击自己。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强硬。不能让这帮家伙借题发挥。
对于慕容超的询问,慕容镇自然不能太无礼。他编造了一些理由搪塞战败的责任,将问题归咎于新兵的孱弱,不听指挥,以至于战场上怯敌逃跑,导致大军溃败。还将责任推给了十几名战死的将领,说他们作战不力,不肯拼命。
总之,慕容镇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别人都有错,就他一点错没有。
如此无耻的行径,就连依附于他的一些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况且是在目前这种紧迫的情形之下。依附慕容镇,是希望慕容镇能带着他们荣华富贵。但现在慕容镇大败,敌人正在逼近滑台,这种时候每个人都变得很实际,需要一个能够领军作战,保全大燕和个人性命的人出来。若慕容镇不能成为这个人,则依附于他毫无意义。
有人站了出来,此人是侍中公孙五楼。公孙氏是燕国大族,又是外戚之族。慕容德的母亲便是公孙氏之女。同时,公孙夫人还是慕容超的亲祖母,其父慕容纳和慕容德是一母所生的胞兄弟。
公孙五楼是公孙氏的侄孙辈,一直在慕容德身边,只是为人有些低调,并不显山露水。慕容超即位之后,自然身边要有心腹之人,公孙五楼自然是最佳的人选。
公孙五楼连连加职,从左卫将军直接提拔到侍中和尚书之职,成为了朝廷中的核心人员。之前公孙五楼对慕容镇表现的很恭敬,慕容镇也没有在意他。但现在,公孙五楼跳出来了。
“大将军这番话不能令人信服。此战之败,动摇我大燕根基,岂是一两句推脱之言便能搪塞的。大将军当深刻反省,自责告罪。我的建议是,大将军暂停领军作战之权,交由他人领军作战。敌军将至滑台,若不能立刻扭转局势,我大燕危矣。”
公孙五楼的出头引起了朝廷众臣的附和,一些人纷纷表示,慕容镇必须承担责任,不能推诿了事。领军之人需要更换,对徐州的策略需要调整云云。
慕容镇大怒。他知道自己必须遏制这些人试图挑战自己权威的行为。于是在他的示意下,封融段宏等死党站了出来,对公孙五楼进行激烈的指责。另有慕容惠等宗族势力,因不满慕容超即位之事也跳了出来,力挺慕容镇。
封融的指责很严重:“大敌当前,大将军作战刚归,尚未喘息,你们便跳出来搅乱朝堂,这是何故?唯有大将军才是一心抗敌之人,你们这些人无非是想要投降李徽,断送我大燕社稷罢了。大将军为将士们所爱戴,临阵换将,必伤士气,岂有一战之力?公孙五楼此举,是何居心?我认为他是包藏祸心,当予严查。”
面对如此严重的指责,公孙五楼自然是矢口否认。但封融段宏等人言辞似刀,步步紧闭,将公孙五楼问的哑口无言。
见此情形,慕容超不得不出来打圆场。慕容超可不希望事情闹的不可开交,毕竟慕容镇还掌握着军队,真要是闹僵了,那可有大麻烦。另外,出于保护公孙五楼的目的,不希望他贸然出头导致激化而吃亏。
于是,在慕容超的斡旋下,公孙五楼最终为自己之前的话向慕容镇磕头道歉。慕容镇看着公孙五楼在自己面前磕头认错,心中知道这次危机算是过去了。起码压制住了这些反对之声。毕竟自己大败,还是要适可而止,不要惹来众怒。
但眼下最主要的还是如何战胜东府军,那才是最终的关键。自己必须要想办法扳回局面,才能真正的稳固人心,让这帮家伙闭嘴。
可这,岂是那么容易得事情。一想到东府军在数日前的攻击,慕容镇头都要炸了。
(https://www.bshulou8.cc/xs/17247/10885396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