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5章


“满足了这两个点,做啥生意,就明朗了,不至于大海捞针。”

    “所以你先告诉我,他们的这两个点是什么?”

    杨永进陷入了短暂的陈默,曹八妹则听得云里雾里,脑袋上似乎有一圈圈蚊烟香造型的东西在转动。

    骆风棠这时也顺着杨若晴的话开了口:“晴儿说的极是,虽然外界会说,当下做某个行当赚钱,某个行当亏钱。”

    “赚钱的行当虽热门,但是往里面扎堆的商人也多,竞争激烈。”

    “而那些看似冷门的行业,扎堆的人自然也少,若是你做得好,自然也能赚到瓢满钵满。”

    “关键还得看你们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是什么。”

    长处?

    优势?

    杨永进扭头看了眼曹八妹,曹八妹报以苦笑。

    绣红和四喜俩,绣红会做家务活,针线女红也做得不错,字也识一些,这些是老杨家男孩女孩的标配。

    但是绣红到了外面寡言少语,压根就不是那种会来事的性子。

    至于四喜……认得一点点字吧,应该还是绣红教的。

    除此外,估计就只能干庄稼活,有一把子力气!

    做生意赚吆喝那种事,他们俩……哎!

    “长处和优势……怕是屁都没有。”杨永进苦笑,“他们俩之所以不想在村里干庄稼活,是觉着干庄稼活没出息,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只能图个温饱,即使温饱,都得指望着老天爷赏脸!”

    “所以绣红跟我说,说她想和四喜去镇上租赁个铺子,卖点跟衣食住行相关的东西,同时呢,因为铺子在镇上,平时留一个人在铺子里盯着也行,还能腾出一个人来,往返村里打理庄稼。”

    “等到农忙的时候,就把铺子门关两天,两口子一道回村里打理庄稼,这样双管齐下,可能家庭收入能比种庄稼这一条门路,要好得多!”

    曹八妹也在旁边及时符合:“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人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还别说,二丫头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和她爹还是很赞同的。“”

    杨若晴有点无语的打了个呵欠,并且打断曹八妹的话:“二嫂,你们这翻来覆去,都一直停留在绣红和四喜开铺子的初衷上。”

    “我先前都已经把开铺子的两个先决条件告诉了你们,接下来我想听到的是,他们到底相中了哪个行业的生意。”

    “你说出来,我才好帮忙参考参考,不要跟我说那些太虚的话,我没有耐心了。”

    曹八妹闹了个大红脸,尴尬的笑了笑。

    杨永进再次没好气的瞪了眼曹八妹,也觉得这铺垫似乎是太多了,于是杨永进示意曹八妹不要再说了,还是换他来说。

    “晴儿,你觉着,卖鸡蛋,鸭蛋,米粮这些东西行不?”他问。

    杨若晴目光落到杨永进的身上:“这些是跟衣食住行相关的东西,老百姓过日子,每天都要打交道,不存在不行。”

    “二哥你继续往深层次去说,肯定是不止这些的。”

    杨永进点头:“卖鸡蛋,我晓得很多老太太们也会攒着鸡蛋在赶集的时候拿来瓦市卖。”

    “卖米粮的,镇上有专门的米粮庄子,那里面啥样的米和面都有。”

    “所以绣红他们的这个铺子,是结合了这两种特色,卖鸡蛋,鸭蛋,咸鸭蛋,鹅蛋这些。让蛋的种类跟街边老太太们卖的蛋有个区分的,种类更多,花样也更多,比如说,双黄蛋,初生蛋,乌鸡蛋等等。这样一来,噱头更多,花样更多,或许能吸引更多的买鸡蛋的顾客。”

    听到杨永进这番话,杨若晴有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种营销模式,好熟悉好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二哥你接着讲啊。”

    见杨若晴似乎对此有兴趣,杨永进也有了继续说下去的信心和底气,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接着说起了绣红和四喜两人琢磨了好久,又被他这个老岳父润过色的计划:

    “米粮那块,咱也不像粮庄那样大规模的买卖,成本太大了,搞不起。”

    “咱这铺子,就偶尔捎带买卖一些米粮面,豆子谷类的东西,就这么说吧,咱村里人家的五谷想要出售兑换点活水钱,自己又不会去赚吆喝,都可以送到我们的铺子里来,我们来代为售卖,然后从中赚取点中介钱罢了。”

    “五谷作物可以,咱庄户人家自个腌制的咸菜啊,捞的干菜啊,过年时候做的腊味,豆腐乳……养的老鸡老鸭,打磨出来的红薯粉,藕粉,菜园子里的菜,院子里的橘子,桃子啥的,全都可以送到咱的铺子里来售卖,咱赚点差价,或者给点中介钱,大家双赢!”

    “晴儿,你觉着这样一个四不像的铺子,咋样?能成事不?”

    杨永进一口气说完,说得是口干舌燥,却也是满面红光。

    杨若晴此刻听完全部‘商业架构’,那种熟悉的感觉已经在她脑海里构成了后世一个连锁农副品牌的名字了:千袅农场。

    这个连锁品牌,起初主打的就是卖鸡蛋,卖各种鸡蛋,把鸡蛋做出很详细的区分来应对不同的受众。

    面向那些普通买菜讨价还价的大妈们,他们推出最平价的论斤称的鸡蛋。

    面对那些小康家庭,家里特别看重孩子,讲究绿色原生态的家庭,他们就会推出‘初生蛋’。

    针对学生群体,推出补脑子的乌鸡蛋。

    针对体弱人群和生长发育中的孩子,他们又推出鸽子蛋和鹅蛋……

    结婚啊,生子啊,满月宴啊,周岁宴啊,推出漂亮包装后的‘喜蛋’……

    用鸡蛋敲开门户,在菜市场站稳脚跟后,这个连锁品牌又开始售卖其他农副产品。

    比如葛粉豆腐啊,农家收工红薯粉啊,玉米糊糊啊,手工做的千里飘香(腌咸菜和臭豆腐的神奇搭配)……

    甚至,用鸡蛋做敲门砖,引出背后那些下蛋的鸡鸭,店里直接跟后面的农场对接,会在特殊的节日,比如说立冬啊,冬至啊这些24节气前后,大肆营销推广喝鸡汤,吃姜鸭,炖老鸽子……

    还别说,很多找工作四处碰壁,学历不是很高的宝妈们,拿出十来万块钱加盟后,在菜市场搞个小铺面,还真的能够赚到生活费。

    “二哥,这个点子,我觉得可行!”杨若晴说。

    “但是,在镇上,可能不太行,因为镇上人口毕竟不多,然后有钱人占的比例也不多,最好去县城!”杨若晴道。

    杨永进连连点头,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杨若晴前面那句‘可行’二字上。

    “二哥,去县城的话,成本会更高,你们要做更多的准备。”杨若晴又说。

    杨永进这时候才开始仔细琢磨这个,道:“他们两个说在镇上的时候,我其实就有些不赞同。”

    “在我看来,真的打算做买卖,就该往人多的地方去。”

    “可他们说还要兼顾家里的庄稼活,我又没法反驳,毕竟庄户人家田地才是根基。”

    “二哥,若是想要走生意那条路,就不存在两头兼顾,两头兼顾的后果就是两边都搞不好,有舍才有得。”杨若晴说。

    “如果换做我,我肯定把家里的几亩地租赁出去,一门心思搞生意。”

    “若是生意败了,大不了再回来捡起锄头柄就是了,既然决定去做生意,那么肯定要全身心扎进去搏一把试试!”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杨永进没吭声,但是看他的表情,这是把杨若晴的话听进去了,正搁那思考和琢磨呢。

    这时,久未出声的曹八妹也再次出了声,她说的,却是另一番话:“晴儿,我这是跟你这里嘀咕,在外头不好多说,”

    “咱绣红嫁到四喜家去,我的想法是,嫁过去就把家分了更好,四兄弟一口大锅里吃喝,麻烦事太多!”

    关于分家这个话题,不管什么时候,杨若晴都是赞同曹八妹的话的。

    除非家里一个儿子,又或者几个儿子都各自在外地,只有逢年过节时候才回来短暂聚一下,否则,大家天长日久在一口锅里吃饭,一个屋檐底下生活,家里的收成都上交长辈管理,底下人只管吃饭干活……一年四季的衣裳用度,全都是长辈统一来分派……

    甚至,就连逢年过节往娘家去走个亲戚,又或者娘家有啥红白事情需要送个礼啥的,都要经过婆家一大家子开会商定送多少,怎么个送法……

    讲真的,各种扯皮,一个人一种心思,到最后,兄弟,妯娌,婆媳,父子,夫妻……这之间的关系都要恶化!

    还不如趁早分家,各自另起炉灶,大家各凭本事反倒更能维护那份亲情和亲戚之间的情谊……

    “可是你二哥却呵斥我,说嫁个闺女赔个娘,叫我千万不能说那种怂恿人家分家的缺德话!”曹八妹接着道。

    “可这若是不分家,他们这铺子很难开起来,即便我和你二哥这里砸锅卖铁帮他们把【孔撑起来了,往后这有赚有赔的,他们一大家子也扯不清楚,所以我的想法是,开铺子不难,关键是要先把分家的事儿给说清楚,只有分家了,他们小两口才能去做生意!”

    杨若晴听明白了,曹八妹这话里行间的,无非就是一个意思:不分家,赚了钱到时候四喜家一大家子来瓜分,对四喜和绣红很不利。

    杨永进又开始呵斥曹八妹:“这里头的道理,咱都懂,可怂恿人家分家,这事儿说出去不占理。”

    “我当然晓得不占理啊,可事实就摆在那里,不分家的话,他们忙死忙活,我们搭进去成本,到最后不都是给那一大家子做嫁衣裳?”曹八妹反驳。

    杨永进皱眉不语。

    杨若晴也是轻轻点头:“二嫂说的是实话,分家是肯定得分的,不然做生意没盼头。”

    就好比当初自己开始卖豆腐挣钱,那肯定也是在三房从老杨家顺利分出来之后才动手准备的。

    若是没分家就开始卖豆腐,辛辛苦苦赚的那点钱,不还得被谭氏拿了去?然后用来贴补那些游手好闲,会讨好长辈,以此来偷奸耍滑的家其他家庭成员?

    “咋提嘛?难道咱直接跟四喜讲,让他去跟他爹娘说分家?”杨永进说。

    “咱当初定亲的时候提了要求,要四喜家给盖新的婚房,人家二话不说就应下了,而且这阵子已经在筹备了。”

    “据说为了盖这婚房,已经是把家里的家底都给拿了出来,咱这个时候再去跟人家提分家,那就有些过分了啊!”

    “除非……除非当初没提盖婚房的事!”杨永进说。

    这回,换做曹八妹对他瞪眼了:“不盖婚房,他们小两口就挤在那一间土坯房里?咱二丫头打从生下来就没住过那样的屋子好吧!”

    “婚房必须得盖,这事儿没得改!”曹八妹斩钉截铁。

    “大不了……”曹八妹咬着唇。

    “大不了啥?”杨永进问。

    “大不了咱延后两年再开铺子得了?等他们先分家?”

    “我还以为你能出个啥好主意?没想到是憋了个臭屁!”杨永进直接就开骂了。

    “真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这句话才骂出口,骆风棠就咳了一声。

    “二哥,慎言!”他看了眼坐在身旁的杨若晴,就差把‘我家晴儿头发长,见识更长’这句话写在脸上了。

    杨若晴也很无奈,其实刚才那句话不过就是句口头禅而已啦,她自己都不往心里去,没想到骆风棠却很在意,生怕那句话对她形成负面影响。

    她扭头看了眼骆风棠,意思很明显,她无所谓,不会往心里去的,不用担心啦。

    同时,面对杨永进和曹八妹的尴尬,杨若晴主动说:“二嫂说的是实话,做生意要全力一搏,肯定也不能有糟心的亲戚来拖后腿,但是二哥说的也在理,做生意嘛,要趁热打铁,拖来拖去,商机可能就被被人给占去了,你始终慢一拍。”

    杨永进道:“没错,照着你二嫂那说法,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哎呀妈呀,这味儿也太重了,杨若晴摆摆手:“二哥,慎言慎言!”


  (https://www.bshulou8.cc/xs/17044/11860636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