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视察,震惊的李二
魏叔玉并未因便宜岳父的信任,而完全放松警惕。他深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翌日。
魏叔玉还睡的迷迷糊糊,锦被里钻进来两个毛茸茸的家伙。
“嘻嘻嘻…锅锅,婉婉陪你睡觉觉呀!”
“我锅锅,是明达的锅锅。”
小兕子粉雕玉琢、活泼可爱,她与长姐长乐尤为亲近,时常来公主府玩耍。
她像只快乐的小蝴蝶,挤到魏叔玉身边:
“明达听宫里人说,锅锅办的女红坊,让好多小孩子都能吃饱饭,是真的吗?”
魏叔玉打了个哈欠:“是啊,兕子怎么知道的?”
说完便站起来,身上挂着两个小团团。
“你俩别闹腾,赶紧让你们的哥哥好穿衣服。”
长乐说完,拍拍两个调皮家伙的似乎。
“嘻嘻嘻…”两小团子笑得没心没肺的。
小兕子眨着大眼睛,“锅锅,宫女她们说那些孩子以前饿得哭,现在都能笑着听故事了。
锅锅,你真棒!”
童言稚语,却让魏叔玉心中一动。看眼旁边温柔微笑的长乐,还有妹妹魏小婉,魏叔玉一个念头闪过。
“小兕子…”魏叔玉柔声道,“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孩子?去看看女红坊是什么样子?”
小兕子立刻兴奋的点头:“想!我想去!”
魏小婉也开心的拍着手掌,“哥哥,婉婉要去给他们送肉丸吃!”
长乐颇有些担忧:“夫君,这…这合适吗?兕子还小,而且那里人多眼杂……”
魏叔玉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
“正因为兕子身份特殊,年纪又小,她去最合适不过。
有些事由她亲眼所见,亲口告诉陛下和皇后,比我们解释一万句都有用。”
魏叔玉顿了顿,继续道:“当然安全为重,我会安排好人手,便装护卫。”
当天。
在暗卫严密的保护下,魏叔玉和长乐公主带着兴致勃勃的魏小婉、小兕子,来到昭国坊女红坊。
她们看到宽敞明亮的“稚子园”里,几百个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老嬷嬷讲《千字文》。
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红润的气色时,两小只的小脸上充满惊奇和喜悦。
小兕子与魏小婉还好奇观看妇人们,如何将雪白的棉花絮进布帛,如何灵巧地缝制皮靴。
一胆大的小女孩,将编得有些歪歪扭扭的草蚱蜢,送给小兕子与魏小婉。
两人如获至宝,紧紧攥在手里。
“锅锅…明达想与她们玩一天,好不好嘛!”魏小婉也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
魏叔玉自然点头应下来。两小只带来许多玩具,有什么毽子、铁环、木质小车、皮绳等。
有魏小婉与小兕子加入,稚子园内顿时欢声笑语一片。
回宫的路上。
小兕子叽叽喳喳,小脸蛋上满满都是兴奋。
“锅锅,阿姐…那里的小孩子真能吃饱饭,他们还会编小蚱蜢呢!
婶婶们的手好巧,做的衣服暖暖的。父皇的将士们穿上,一定不会冷啦!”
……
当晚,立政殿内。
小兕子依偎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身边,手舞足蹈讲述着她在女红坊的所见所闻。
“…父皇,母后,你们没看见,有个叫小石头的小哥哥,以前可瘦了,现在脸上都有肉啦!他最喜欢吃作坊里的肉糜粥,听说只吃半个月就长胖一圈呐。”
长孙皇后搂着小兕子,眼中泛起泪光。
她语气里满是感叹:“二郎,稚子之言,最是真心。叔玉此举,功德无量啊。”
李世民默然良久,轻轻抚摸着兕子的头发。眼中最后一丝因流言而产生的疑虑,也彻底的烟消云散。
“观音婢,朕想去女红作坊看看!”
皇帝要亲临女红作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长安城内外传开,引发各种猜测与暗流。
曾经上书弹劾的官员们心中窃喜,以为陛下终于心生疑虑,要亲自去查证魏叔玉的罪状。
而以李泰、李恪、李治、世家等为首的势力,更是暗中期待,盼陛下能在作坊里坐实魏大郎的罪名。
魏叔玉与长乐公主接到旨意后,两人相视一笑,并无半分惊慌。
“夫君,看来父皇心中仍有疑虑啊。”长乐轻声道,眉宇间满是失落。
魏叔玉从容地整理着衣袖,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意:
“夫人放心,真金不怕火炼。陛下亲临乃幸事,反而是我等澄清谣言的绝佳机会。”
他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吩咐下去,作坊一切照旧。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无需刻意准备,更不许弄虚作假。唯有真实,最能打动人心。”
“嗯!”
看着夫君沉稳自信的模样,长乐心中的忧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有荣焉的骄傲。
……
贞观十六年,一个空气清爽的早晨。
李世民身着常服,身后跟着房玄龄、魏征、萧瑀等心腹大臣。
仪仗并未大张旗鼓,一行人悄然抵达昭国坊。
坊门早已肃清,但并未禁止坊内居民活动,以示坦荡。
见龙辇停下来,魏叔玉与长乐连忙迎上前。
“小婿恭迎父皇。”
李世民摆摆手,目光锐利的扫过魏叔玉:
“免礼,玉儿前头带路吧。朕与诸位爱卿,今日便要好好看看女红作坊,究竟是何光景!”
魏叔玉歪嘴一笑:“哈哈哈…若论起格物造物,小婿自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父皇与诸位叔伯放心吧,保证亮瞎你们的狗…额…眼睛。”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狗东西的嘴就没把门过。
一行人踏入女红作坊。映入眼帘是一片秩序井然,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棉絮和浆洗的味道,夹杂着隐约的饭食香气。
最先听到的,是稚嫩却清晰的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对视一眼,彼此间看到深深的震撼。
只见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殿里,数百名年龄不等的孩童,跟着位白发老妪朗声诵读。
他们穿着浆洗得干净的衣裳,整齐地坐在小马扎上。孩子们的眼神专注而认真,没有贫寒家孩童的面黄肌瘦与畏缩之态。
“咦…玉儿你还真请人,教他们学文识字啊?”魏征素来严峻的脸上,露出一丝诧异。
“阿耶啊,你不会以为我闹着玩吧?作坊附设稚子园,让女工不仅专心劳作,更能让她们尽心尽力。
花点小钱教他们学文识字,等他们长大后就能派往边疆,到时候他们就是朝廷在边疆的小吏啊。”
“嘶……”
李世民、房玄龄、魏征等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看向魏叔玉的眼神格外不同。
倘若混小子的规划落实下去,以后大唐边疆的州县,再也不怕没有官吏去治理。
“玉儿你很不错。哦对了,他们的饭食工坊也提供?”
“父皇瞧您说的,公主府差那三瓜两枣嘛!再说长乐之所以如此,还不是给父皇与母后积德,希望您二老能长命百岁。”
长乐腼腆一笑:“孩子们的一日两餐,的确由作坊一并供应。”
正说着,恰逢饭点。
十几名健妇抬着巨大的木桶走来,桶里是热气腾腾、稠厚的肉糜粥。
另一人提着篮子,里面是蒸的白乎乎的馒头。更令李世民等人想不到,居然有肥得流油的五花肉。
孩子们在嬷嬷的指挥下排着队,井然有序地领取他们的饭食。
轮到名叫石头的男孩时,他双手捧着比脸还大的陶碗,里面满满都是肉糜粥、馒头还有五花肉。
一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将舍不得吃的馒头偷偷藏进怀里,被旁边看管的嬷嬷瞧个正着。
“丫丫,怎么不吃饱?馒头要趁热吃才香。”
小女孩小声说:“嬷嬷…丫丫想带回去给奶奶吃。奶奶牙口不好,说这里的馒头蒸得软和…”
嬷嬷眼眶微红,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你吃你的。奶奶那份,嬷嬷一会儿给你留着。”
眼前一幕,落在李世民和众位大臣眼中。
房玄龄捋着胡须的手顿住了,他看向那些吃得心满意足的孩子,又看向作坊里隐约可见的忙碌身影。
忍不住喃喃道:“幼有所养…《礼记》大同篇所言,竟在此处得见一斑!”
萧瑀亦是动容。他出身兰陵萧氏,见惯了富贵,却也深知民间疾苦。
让女工的孩童不仅吃饱,还让他们识字,魏驸马是大智慧、大慈善啊。
李世民的脸色缓和许多。等他看清楚女工们的工作场所,威严的脸上满满都是不敢置信。
(https://www.bshulou8.cc/xs/16992/4208259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