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49章 到非洲去!

第49章 到非洲去!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难掩兴奋之色,虽然大家从未踏上那片神秘的未知大陆,英国政府已经描绘了一个足够诱人的前景。

    毫无疑问非洲大陆将会是一个未被发掘的宝藏,一个等待被金钱唤醒的巨人,在这个经济困顿的时刻,对那些手握大量财富的人来说就是天赐良机。

    毕竟英国政府许诺了特许经营也就是他们可以居于垄断地位,排除竞争,只要能发掘出来的资源足够多,那么利润就是无限的。

    “先生们,到非洲去!那里正有无尽的财富在等着你们!”

    “可惜没有酒,否则我真想和你们痛饮一杯!”

    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巴林家族都显得胸有成竹,连带着其他人的不安也减轻了不少。

    很快几大金融巨头和英国政府共同召开的晚宴就开始了,首相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亲自出席,并再次重申了到非洲去的号召。

    再加上一些社会名流的站台,让很多人都相信这并非是一场轻率的投机,而是一次伟大而光荣的开拓之旅。

    哪怕是之前不看好非洲特许公司前景的人也逐渐觉得风险是可控的,而利润是无限的。

    至于那些依旧不看好非洲特许公司的人则被认为是胆小、软弱且没有担当。

    不过此时依然还是有经济学家站出来说,这是英国政府在转嫁风险,号召投资者不要轻易交出自己的筹码。

    为此英国的报纸上发生了长期的论战,甚至就连欧洲大陆上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加入了其中。

    然而很快那些特许公司的首轮股票都卖爆了,在这个结果面前无人能再辩驳。

    “号外!号外!非洲的财富列车已经被巴林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抢光啦!再买只能等下一轮了!”

    “独家消息!顶级财团内部抢购指南,普通人的最后机会!”

    除了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外,巴林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族成员总会在那些顶级沙龙中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些“内幕消息”。

    “我们已经找到了黄金。”

    “我们发现了钻石。”

    “某条河里有白银矿脉。”

    之类的消息总是频繁出现,再加上股票的持续上涨,让很多人发财致富做富豪的机会。

    一些人甚至专门卖起了小道消息,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危机,英国人对财富的渴望异常强烈,为了能搭上这趟快车,为了能够实现阶级跃迁,很多人决定孤注一掷。

    那些普通银行家都能看出的问题,巴林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百年金融巨头能看不出来吗?难道他们真爱英国,怕大英亡了?

    当然不可能!

    其实这些金融巨头内部的分析师早就得出了开发非洲风险收益不对等的结论,否则以他们的能量就算英国政府不提议,他们也会开始行动。

    那金融巨头们为什么还要鼓吹殖民非洲呢?

    其中固然有人首相乔治·汉密尔顿·戈登的人情在,但更多的是他们深谙转嫁风险的艺术。

    在这方面乔治·汉密尔顿·戈登就是个新兵蛋子,这家大银行不过是在充当股票发行和债券承销商的角色,绝大部分风险从一开始就已经转移给了其他人。

    不过仅仅是规避风险还不够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以身入局是免不得了,之前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群人掀起来的。

    毕竟没人上套,他们又如何解套呢?

    其实弗兰茨也买了一些,不过并不敢杀得太凶毕竟,如果被人察觉了搞不好进套的就成了自己。

    等到那些金融巨头收到消息的时候,弗兰茨早已在高位套现逃跑。不过由于投入不够多,所以收益也不够大,最多能算是薅了一下羊毛。

    然而弗兰茨的行为依然让那些金融大亨感到愤怒,毕竟平时都是他们薅别人羊毛。

    不过他们对弗兰茨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是敌明我暗,他们也只能是认栽。

    但有一些钱弗兰茨是赚不走的,那就是那些特许公司的贷款。

    那些特许公司再怎么样也不会去奥地利帝国的银行贷款,毕竟还涉及到抵押问题。

    英国再鼓吹自由贸易,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公司用自己的土地抵押给其他国家。

    对此弗兰茨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看着那些金融家们一羊两吃。

    这些金融巨头们确实吃得满嘴流油,还成功规避了风险。不过纸是终究保不住火的

    此时的非洲对于英国人来说还太早了,他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开垦的土地甚至不够埋葬自己的同胞,疟疾横行很快就让绝大多数特许公司进入了亏损状态。

    几年时间公司的大股东们纷纷套现跑路,剩下的只有一片哀嚎。

    那些小股东们无力偿还公司所欠的贷款,公司的财产被拍卖,他们失去了一切,甚至还为此背上了债务。

    这个时候才有人意识到,他们被英国政府骗了,一切都是谎言,黑非洲除了死亡和疫病以外什么都没有。

    毫无疑问英国政府把他们当成了炮灰,把最不确定、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了他们,而自己却置身事外。

    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了那些满怀希望的殖民者的不满,然而此时他们已经没有力量了。

    没有力量的人便没有权利,结果很快这群人就从“帝国的开拓者”、“文明的先行者”变成了“盲目的投机者”.

    英国政府抢占了殖民地,金融巨头们赚到了钱,而他们成为了笑话和负债人。

    其实一些英国的金融巨头们已经开始与奥地利帝国接触,毕竟那些特许公司破产之后的抵押品在他们看来价值不大,资源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

    于是乎他们就想找人接盘,哦,不,找买主。

    弗兰茨对这个套路可太熟悉了,而且奥地利帝国此时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就不错了,他可没兴趣再往新的坑里踏。

    哪怕是此时弗兰茨买下了这些土地,英国政府也未必会让他安心的发展。万一真发现了什么好东西,那这些土地究竟属于谁还不一定呢。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奥地利帝国的海外实力不足,就算投入再多也不一定能吃得下。

    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还有一些不那么好的消息,英国海军仿制出了后膛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英国人又不是傻子,只要有间谍看上几眼就能发现两国火炮的差别。


  (https://www.bshulou8.cc/xs/16820/2364221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