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靠务农成功入编 > 第5648章

第5648章


从孙友福办公室出来,我心里大致摸清了平安县党委政府的真实意图。他们既想借助东投集团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做大高粱红酒,又对直接接手曹河酒厂这个烫手山芋心存忌惮,更希望市里能出台政策,或者由东投集团出面主导整合。站在友福的角度来讲,思考这些问题,都是理所应当。

在去往高粱红酒厂家属院的路上,我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平安县城略显杂乱但生机勃勃的街景,心里思绪翻腾。看来,曹河酒厂在前两年就已经处于倒闭和崩溃的边缘了。之所以在李显平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没有爆发大规模问题,根源就在于李显平默许甚至鼓励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乱拆借,形成了一笔笔糊涂账,再由县政府协调银行提供贷款输血,制造了一种虚假繁荣。如果高粱红酒厂在两三年前就直面产品滞销的问题,那个时候果断处置,而不是依靠贷款维持,说不定不会背上如今这么沉重的债务包袱。上次全市整治企业三角债、四角债,大家都打了包票说处理完了,现在看来,李显平是把更深层次的问题给隐藏了起来,或者用新贷款覆盖了旧债务。如今要真正理清这些债务,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一旦资金链彻底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拖垮整个曹河多数国有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于伟正书记到任后,会主动建议省委对李显平的问题从严处理,估计根源就在这些遗留问题上。

东投集团想轻装上阵只管销售,平安县想保住这个摇钱树却不愿再背生产包袱,曹河县更是只想把这烫手山芋甩出去。我夹在中间,一个东洪县的县长,来掺和这两县一企的纠葛,怎么看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想到红旗书记焦灼的眼神,想到那上千工人半年没领到工资、拖家带口的困顿,还有省委省政府那边不断施加的压力,这担子不接也得接。一千多张要吃饭的嘴,对任何一个县都是不堪重负的大山。

汽车驶过高粱红酒厂新建的家属院门口时,高春梅和孙向东两口子已经等在那里了。崭新的六层小楼贴着时兴的白色小瓷砖,在周围低矮的民房间显得鹤立鸡群。

这两年平安县发展确实快,像这样的家属楼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成了县城里最体面的风景。大嫂秀霞的砂石厂生意红火,她去了东原打理货站后,王家大爷——那位当过村支书的精明老头——把砂石厂也是打理的井井有条。

“朝阳!”孙向东的大嗓门老远就传了过来,他几步跨过来,粗糙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脸上是毫不作伪的欢喜。他身上那股混合着酒糟和汗水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还是老样子。高春梅站在一旁,笑容温婉,眼神里却带着审视,仿佛在掂量我这趟来的分量。

“向东,春梅嫂子。”我笑着招呼,目光扫过地上那个蒙着灰尘、油纸褪色的老酒坛子,“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搬出来了?”

“那可不!”孙向东得意地拍着坛身,发出沉闷的响声,“不是你来,天王老子也甭想动我这坛‘老根’!家里存货见底喽,孙友福不知道惦记多少回了,我也就匀他几瓶装装门面。”他嗓门洪亮,引得进出家属院的工人们纷纷侧目,热情地跟“孙工程师”、“高厂长”打着招呼。整个酒厂的兴衰,确实系于孙家这一脉相传的秘方之上。


  (https://www.bshulou8.cc/xs/15850/2247618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