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技术革命
这是政治和军事为经济保驾护航的典型例证,在北半球,东非能够覆盖影响的区域,主要是中东和北非,西非等区域。
而东非的基本盘,则在北纬十二度线以南,在北纬十二度线以南,东非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就超过世界其他任一国家。
例如,哥伦比亚是东非和美国在拉美地区的竞争的前沿,而哥伦比亚的北端纬度大约就是北纬十二度左右,东非本土北端的杰济拉市大约也是北纬十二度左右,红海通道南部的亚丁湾,北纬十二度穿境而过……
可以说北半球国家过了北纬十二度线,他们的军事,外交和经济活动,就必然会受到东非的影响。
东非在这条线以内,占据绝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乃至是南太平洋范围,毕竟东非在南太平洋海域还有一系列的殖民地。
……
进入八五规划后,东非经济发展显然陷入了一个瓶颈,在以前,东非还能通过学习其他国家,从而有着目标明确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路径。
可是,现在东非前面已经完全没有了清晰的学习和追赶目标,在七五期间,东非还能瞄准德国的优势产业,这个短板在七五之后,也已经不再明显。
当然,这是针对于现在东非的国民群体,而非恩斯特这个有前世经验的人。
在七五发展总结会议后,恩斯特就和弗里德里希皇储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东非现在的发展,就像趟水过河,在二十年代,我们还可以摸着石头往前走,可是现在东非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想要再往前走,就要像大航海时代开启时那样,拥有无数的探险家和水手来试错,摸索出经济发展的新航路。就目前东非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可以明确的就是继续稳固推进电气化过程。”
电气化实际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东非本身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颇具代表性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是领导者,只不过相对于德国和美国,东非主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半程发力。
这个时间段,也就是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约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19世纪以前,东非表现并不突出。
而赶上并且抓住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重要机遇期的国家,基本上都混得不错,大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上维持或者成为了列强,小国的代表也是荷兰,比利时之流。
恩斯特说道:“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东非基本完成,帝国想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就必须在科学技术上发力。”
“因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对科学理论和科研人员素质的要求有了显著提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技术层面的突破,工匠和技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比如英国的瓦特,史蒂芬森等,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具有代表性,像西门子,爱迪生,特斯拉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很多成果上的突破,来自于经验摸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重视理论上的指导。”
“所以,对于帝国来说,接下来我们必须在科研领域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团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就比如现在国家的很多重点实验和工程,就是由政府部门组织起来的。”
诚然,市场也可以在科研上做出贡献,但是在现阶段,政府能够起到的作用更大,前世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的技术突破,都有这个特征。
毕竟,像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大型项目,投资巨大,需要人才数量众多,且短时间很难找到盈利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市场可是最忌讳的,私人资本往往望而却步。。
这其实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转变中就可以看出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政府基本不直接参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政府就直接变成了引导者,甚至是领导者和策划者。
东非就是后者的典型,政府直接主导了科研发展的大方向,通过教育、基础设施和标准制定,主动引导科技发展的方向。
而前世,第三次信息和技术革命,政府更是成为高科技领域的“战略风险投资家”,直接投入资金并承担早期风险,为整个国家的创新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事实上,东非政府现在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类似的还有苏联和德国。
弗里德里希皇储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他说道:“如今,在科研教育领域,估计也就只有苏联比我们管理的更加严苛和全面。”
“不过,苏联的成绩也确实十分亮眼,以至于近些年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现在,苏联不仅工业脱胎换骨,在前沿科技的突破上,也牢牢坐稳了国际第一梯队,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工程上。”
前世,苏联能够成为第一个走向太空的国家,绝非偶然,因为苏联本身体质就非常适合这种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即便到了后来的俄罗斯时期,吃着苏联的老本,俄罗斯还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保持一流水准。
恩斯特说道:“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过去也实行过,所以其中的优劣我们自然也很清楚,而这种发展模式确实在前期很有效,但是并不能把全社会的潜力都激发出来。”
“我之前说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就完全忽视市场,应该将二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政府的这条线是清晰明确的,而市场的敏感性更强,能够有效检验一些科研成果对现实的应用,从而纠正科研发展方向,避免因为走错方向而全盘皆输。”
“万一政府的科技发展方向走歪了,市场或许就是我们的退路,这其中的度,要把持好,对市场或者说民间的技术突破,我们也要鼓励和支持。”
“而关于政府层面,在八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发展方向,我也总结了一些重点领域,首先就是材料,材料上的突破,是能够实现技术重大变革的关键领域。”
“就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围绕钢铁技术展开,从而推动了蒸汽机,铁路,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领域的突破更加关键,比如橡胶,化工,合金等等方面,为汽车,航空等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推动了军事工业的进一步变革。”
“而第三次技术革命,我依旧认为材料突破是关键,尤其是电气产业的发展上,还有核工业,航天工业,甚至纺织工业等民生工业。”
“所以,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东非要继续加大对材料领域的研发。”
“而涉及到材料,其中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在八五规划期间的重点突围方向。”
半导体材料的理论基础目前基本已经完善,但是,想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和耐心,前世,一直到二战后,才取得重大突破,所以现在东非想实现半导体材料上的进步,每一步都是艰难的。
目前,东非作为世界电气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还在半导体材料研发上摸爬滚打,其他国家更是比东非要落后不少。
“有了可靠的半导体材料,帝国才能真正实现从电气时代到电子时代的跨越,并且实现第三次技术革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找到新的路径。”
“所以,帝国想要在这个领域领先其他国家,最好能够在八五规划期间完成对半导体材料的突破,而且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东非在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半导体材料的突破,并且成立相关实验室和科研团队,近些年来也是取得了不少成果,所以,恩斯特对在八五时期,帝国实现半导体材料的突破,是有很大信心的。
弗里德里希皇储对此也抱有期待,毕竟他对半导体材料的了解,也算比较深刻,至少是超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很多国家的统治者,估计连这个词汇都没有听说过。
他说道:“我也希望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这样帝国在计算机和电器领域的发展,才能实现彻底的变革。”
东非现在就已经拥有了现代意义的计算机,并且有两种路径,也就是机电式计算机和真空管计算机,不过,计算机在东非和核工程,航天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一样,属于高保密性工程,一般人基本接触不到。
而这些工程都逃离不了一个限制,那就是材料技术的限制,只有东非在材料科学上取得巨大进步,这些工程才能加速实现,并且服务于现实社会。
恩斯特说道:“除了那些重点保密工程以外,航空工业,在八五规划期间,也是帝国要重点发展的领域,而且在八五规划期间,要彻底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兑现。”
“现在,在大型运输机领域,只要能够实现飞机航程突破七千公里,那我们就可以实现这种交通工具的巨大经济效益。”
为什么是七千公里,因为只要突破这个距离,东非就能全面实现航空领域的跨洋市场开发。
就比如从东非本土到欧洲南部许多城市的空中航线,就可以不再通过中转,而可以直接一次抵达,还有到南美洲,巴西,阿根廷两个国家,中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的跨洋航线,都可以打通。
莱茵市到的里雅斯特,罗马,伊斯坦布尔,马德里这些地方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七千公里。
如果是东非北方的机场,完全可以飞往欧洲更多的城市和地区。
之所以把莱茵市作为中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在东非正在莱茵市,新法兰克福和卡布韦三地之间修建的“航空港”,对于东非的内陆城市而言,航空是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毕竟内陆地区本身就缺乏沿海城市的海运优势,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如果能够成功建设莱茵市三城之间的航空港,并且尽早开通国际航线,这对于提升以莱茵市为首的中央省城市群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开通国际航线的关键数据节点就是七千公里。
恩斯特说道:“得益于帝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帝国是全世界最适合发展航空的国家之一。”
“只要能够实现大型运输机航程突破七千公里,帝国就能够将国际航空线路转化为现实收益,开拓新的市场。”
以最常见的世界地图而言,东非的的位置,也可以说非洲大陆的位置,称得上“世界十字路口”,正好处于世界各个大洲的中间位置,是天然的理想航空中转站。
东非本土前往其他每一块大陆,甚至是南极大陆,直线距离都不超过一万公里。
当然,对于北美和远东两个地区,亦或者是澳大利亚的东部,东非想要从空中前往这些地区,即便飞机航程突破七千公里,也还是比较困难的。
从东非的喀麦隆省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以外地方,亦或者从东非东海岸到远东帝国南方沿海,亦或者是澳大利亚东部城市,距离都在一万公里以上。
不过,对于现在的东非而言,能够尽快打通和欧洲的空中直达航线,亦或者南美洲的空中航线,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意味着东非能够多一条和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络方式。
恩斯特说道:“现在在航空工业上,帝国要尽快突破七千公里这个限制,不管是采用传统的螺旋桨飞机,还是最终的喷气式飞机,都可以接受,当然,未来帝国的天空肯定是以后者为主力。”
“而且航空工业的发展,和之前我们提到的半导体产业也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半导体材料突破,带动电器小型化,航空产业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市场效益,尤其是航空货运领域。”
众所周知,航空货运的成本是远超过铁路,公路和海运这些传统交通模式的,而想做到真正的盈利,就必须寻求具有高附加值,且最好体量小的产品。
而电子产品就是最理想的航空货运对象,所以,恩斯特才说半导体材料突破关系到未来东非航空货运的发展,而这样一来,莱茵市未来在产业上也能多一条腿走路。
毕竟,作为东非的首都,莱茵市的发展规划中,高端产业,尤其是电气产业是重要发展方向,而半导体材料突破,东非进入电子时代后,就可能让这座城市在产业上继续维持优势。
(https://www.bshulou8.cc/xs/15516/11450765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