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让朝廷的奏章,以数字说话
“想儿,你再仔细讲讲,这人口数字查清了,具体能用在哪些地方?如何凭这些数字来办事?”
李世民听了半晌,已然抓住了李想主张的核心。
但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话只说了一半,更要紧的东西还在后头。
“父皇,儿臣试举几例。譬如,朝廷要在边地屯垦,安置军户,那么当地究竟有多少丁口,需要从内地调拨多少粮草物资才能维持用度,有了精确的人口数,便可一目了然。”
“又如,朝廷要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哪一段河道沿岸的村镇最密集,百姓受益最广,优先动工便能事半功倍,这也离不开人口数据的指引。”
“再者,边疆各族裔的人口消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亲、开中等国策的调整,凡此种种,皆需以实数作为根基。”
“还有,朝廷如今鼓励生育,成效如何?是该加大力度还是另寻他法?这些都需要有据可查,我们必须学会让数字说话。”
让数字说话,这个观念对于满朝文武而言,都太过新奇。
李想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种以数据为准绳的施政理念,根植于这个时代。
任何决策,都不能再凭长官一时的兴起或模糊的印象来定夺了。
“让数字说话?”
“正是。父皇,请您试想,同样是地方呈上来的奏报,您是愿意看到某州蝗灾肆虐,百姓损失惨重这样的文字,还是愿意看到某州爆发蝗灾,过境农田三十万亩,预计秋收减产四成,有五万军民面临缺粮之虞这样的奏报呢?”
李想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心中顿时一凛,他们都明白,往后怕是没那么好糊弄了。
任何一位君主,都期望从臣子口中听到不加修饰的实情。
然而,现实却是信息在官僚体系中层层上报,等传到皇帝耳中时,早已面目全非。
汉字的精妙之处,有时反倒成了某些人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工具,一则消息在传递途中被扭曲得与初衷截然相反,也是司空见惯之事。
李想提出的“以数理事”的理念,恰好触及了李世民长久以来的痛点。
“玄龄,你记下。”李世民转向房玄龄,“今后尚书省六部呈送的文书,必须尽量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据。”
“尤其是地方的奏报,不能再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句。倘若一县之长连基本的算学都不懂,那就换个懂的人来做。”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心中都是一沉,只觉得往后的差事愈发难办了。唯有李想气定神闲。
“陛下,以数据说话,臣自然是赞同的,此举于我大唐利在千秋。”
房玄龄躬身道,语气中却透着为难:“但眼下地方上的胥吏官员,通晓算学的寥寥无几,有些胥吏甚至目不识丁。若要真正推行到陛下的理想境地,恐怕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觉得李想这小子给自己挖了个天大的坑,听着是好主意,可一旦执行起来,处处都是掣肘。
“想儿,此事由你而起,你有何良策?”李世民目光一转,又将这个烫手山芋抛回给了李想。
“父皇,房相所言句句属实,当前官吏队伍的状况确实难以一步到位。”
李想先是肯定了房玄龄的顾虑,随即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儿臣建议,今后各县招募胥吏,除不良人这类特殊岗位外,其余皆需识字。而掌管钱粮税务的胥吏,更需通过观狮山书院举办的算学考核方可录用。”
他心中盘算的,本是后世那套严苛的公务员选拔标准,但考虑到大唐的现实,只能先退一步。
若是要求所有胥吏都得文武双全、德才兼备,那朝廷恐怕就无人可用了。
眼下,先设立一个基础门槛,日后再逐步提高。
只要这个标准立下了,观狮山书院乃至大唐各地的学子们,便有了更广阔的出路,书院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别小看了这“胥吏”二字,其在地方上的权柄不容小觑。
一县的不良人帅,就相当于后世一县的公安局局长,这难道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吗?
一个书院的毕业生,若是有心,现在便能轻易在县里谋得这样一个实权职位,这绝非大材小用。
放在后世,名牌大学毕业生也休想一出校门就坐上这个位置。
因此,在李想看来,让学子们从胥吏做起,非但不是委屈,反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练平台。
从胥吏到县令,再到州府,最终入主长安六部,这无疑是一条前途光明的晋升之路。
最妙的是,此举动静不大,不会触动那些世家大族的敏感神经。
毕竟在他们眼中,胥吏不过是些不入流的蝼蚁之辈,根本不值得他们费心关注。
长孙无忌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率先发难道:“燕王殿下这番宏论,听着是好,却未免有些空中楼阁了。”
“就拿岭南来说,若真按殿下的标准,官府的门槛怕是都要被踏破,也招不来几个识字的胥吏。放眼整个大唐,此类吏员何止八万十万,殿下要去何处寻这许多通晓文墨之人?”
他向来不愿看到李想顺遂。
“赵国公所言不虚,若将各地的里正、乡长一并算入,总数恐怕要攀升至数十万之巨。”
吏部尚书高士廉亦是满面愁容,望向李世民,神情中尽是为难:“陛下,非是臣不愿推行,实乃大唐无处可觅这般庞大的人才啊。”
他的眼神仿佛在说:陛下,臣妾做不到啊。
“莫说数十万,全天下识字的人加起来,怕是也未必有这个数。”
“能识文断字者,多是读书人。有几个读书人肯放下身段,整日与乡野村夫打交道?况且,那些里正、乡长,向来由地方上的大户望族出任,这已是约定俗成,朝廷若要强行扭转,只怕不现实。”
“是啊,谁不希望手底下的人个个才干出众,能将交办的差事办得妥妥帖帖?可这终究是愿望,现实并非如此。”
“燕王殿下还是太过年轻,对基层的盘根错节,了解得不够深入啊。”
一时间,大殿之内议论纷纷,这些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臣,显然不认为李想的蓝图有任何可行性。
(https://www.bshulou8.cc/xs/14297/111094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