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劝说金太办书院
近来,王富贵忙得脚不沾地。
他家王爷正在大力倡导兴办书院,此事他心知肚明。
一时间,长安城里的权贵豪门闻风而动,纷纷抢占先机,利用这个由头开办各式学府。
许多书院甚至连先生和学生都还没影,就先圈好地皮,把招牌给竖了起来。
毕竟,兴修书院的开销,教育部将来会承担大头,这无异于朝廷变相地给众人分发红利。
李想自然不希望这等好事全被勋贵世家独占。
因此,他特意嘱咐王富贵去联络那些作坊的掌柜,动员他们也投身这股浪潮,即便规模小些也无妨。
今日,王富贵便登门拜访了金太打铁作坊,目的就是为了说服金太。
“王掌柜,您对我有再造之恩,您说的话,我金太没有不信的道理。可这办书院……那可是文人墨客才干的事。”
金太面露难色:“您别见笑,我就是个铁匠出身,十年前斗大的字都认不了一箩筐,如今也就能勉强看看账本。让我去教书育人,这……我心里实在没底。”
金太的这番话,道出了长安城中大多数作坊主的心声。
对于他们这些未曾依附于高门大户的生意人而言,办学一事,确实太过遥远。
“金掌柜,你的顾虑我明白,这事儿不是让你一个人扛。”
王富贵笑道:“观狮山书院会牵头,专门开办一个讲习班,手把手教各位掌柜如何操持一家书院。”
“若是还不放心,大可以派人去观狮山书院里头跟着学,亲身体会一番书院的运作之道。从现在到下半年开学,还有大半年的光景给咱们准备,时间绰绰有余。”
“况且,你也不是非得单打独斗。长安城里和你相熟的作坊主不少,大家可以合伙,集腋成裘,办一个联合作坊书院。”
“书院里不教之乎者也,就教咱们作坊里的实用手艺和学问。这样一来,书院不就成了给咱们自己量身打造人才的摇篮了吗?”
在这个时代,要给初创的书院划分三六九等,显然不切实际。
因此,同样挂着书院的名头,其培养目标却可能千差万别。
有的可能专为作坊培养工匠,有的则面向商铺的管理者,甚至还有的只是为了训练流水线上的操作工。
换言之,此时的书院,有的类似于后世的职业高中,有的好比专科院校,而像观狮山书院这样的顶尖学府,则更接近一流的本科大学。
起步阶段,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在所难免。
但只要运转数年,各家书院的实力高下与特色专长便会自然分明,到那时,学子们选择报考时,心中也便有了一杆秤。
“照您这么说……我作坊里那些专攻新技术的老师傅,也能去书院当先生?”
金太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让他们领着学徒,在书院里琢磨新门道?就说阿牛特殊钢作坊吧,那儿的好些师傅天天都在试验新钢材的配比,这要是能搬到书院里头……”
听到王富贵这番筹划,金太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他很清楚,自己这点家当在长安城虽算殷实,可与燕王府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王富贵代表王府而来,断然不会在这种事上坑害自己。
更何况,他能有今日的地位,本就是王富贵一手扶持的结果。
“当然可行。朝廷为此专门出台了扶持之策,兴办学堂的土地,几乎可以说是白送。至于营造和维持学堂的开销,新成立的教育部会派专人前来评估,而后下拨钱粮补贴。这笔补贴,至少能帮你承担一半的营造费用。”
想让牛耕地,就得先喂饱。
李想的行事准则,向来不是空口说白话。
“教育部的钱,当真能落到我们这些商贾的头上?”
金太的这份顾虑,实属人之常情。
朝廷就算拨下金山银山给教育部,他们这些寻常坊主开办的学堂,能否从中分得好处,谁心里都没底。
“这点你大可放心。燕王殿下已经举荐了晋王殿下出任教育部的部长,副手则是许敬宗。有这两位在,绝不可能发生你建了学堂却一文钱都拿不到的窘境。”
“部长?为何不称尚书?”
金太自然清楚晋王李治和许敬宗与燕王府的深厚关系。
由这二人掌管新设的教育部,他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了大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李治这个部长只是挂个名头,真正主事的必然是许敬宗。
“六部尚书的份量人尽皆知。教育部刚从礼部脱离出来,品级定得太高,恐招非议,反而不是好事。再者,为了凸显其特殊性,部内的官职也不会沿用六部旧称,而是启用一套全新的名号。”
王富贵作为李想的得力臂助,知道的内情远比旁人多。
他若对自己要推行的事情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能说动这些坊主们踊跃参与,共同来分享这块肥肉,总不能让这笔教育经费最后全流入了那些世家大族的钱袋里。
“好,既然如此,我便办一个金太匠人学院,专门传授各类工匠技艺!燕王殿下如此鼎力支持,我也不必再拉拢其他坊主了,就凭我金太打铁和阿牛特殊钢两个作坊,抽调些人手出来,足以筹备此事。”
金太这几年家底也颇为殷实。
教育部能承担过半的营造款项,他只需垫付一部分,便能建起一座占地两三百亩的中等学院。
尽管办学堂的深远好处尚不明朗,但眼下的投入却在他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金太实在找不出回绝王富贵的理由。
“好!金太掌柜,你今日的决定,日后绝不会后悔。这样,你回头定下负责筹建学院的人,就让他去观狮山书院寻刘涵。此人是未来的许副部长特意指派的,专为各位兴办学堂之事提供指引。”
说服了金太,王富贵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
大唐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只要让他们看清了兴办学堂的利害关系,没几个人会愿意错过这场盛宴。
当然,短短数年内催生出如此多的学堂,未来能有多少家真正立足,亦是个未知数。
但王富贵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他对自家王爷的远见卓识,有着十足的信心。
(https://www.bshulou8.cc/xs/14297/1110945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