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抢你的粮造我的枪,用来砸你家墙 > 第637章 分田制

第637章 分田制


洛倾辞显然对这些了然于胸:“目前我们的人口约有一百零八万,农户大概占六成。”

这个人口是没有加两岛七八十万百姓的数量。

也就是说姜瑾如今的百姓近两百万,如果按六成农户算,就是一百二十万左右的农户。

慕青有些奇怪:“六成?这么少吗?”

这个时代工业不发达,农户往往占到总人口的八成左右。

不过姜瑾大力发展工业,办了不少厂子,所以农户这才相对少了很多。

洛倾辞点头:“我们有工业区,有大量的工人。”

慕青拍了拍脑袋:“对对,我给忘了。”

他刚刚一时没缓过来,想的还是之前砚国时的占比。

姜瑾沉思片刻后,才回答之前的问题:“只要是农户,不管男女老少,一人一亩,再加一分旱地。”

别看一亩不多,这个时代没机器,百姓甚至买不起牛犁地,大部分都靠锄头一点一点翻出来。

一个家庭中也不可能全是劳动力,总会有不能干活的老少。

“田税呢?”洛倾辞继续问道。

姜瑾沉吟道:“田税以后就叫国粮,交五成,大家觉得怎么样?”

五成对着这个年代来说不高但也不低,就拿泗州的世家租地来说,租子是六成。

如果按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来算,百姓活的尤为艰辛。

这个时代亩产低,大丰年大概是180斤左右,像现在这样的荒年能有120斤就不错了。

拿一个十口之家耕地十亩来说,亩产按180斤算,交五成就是900斤,那百姓就只得900斤粮。

如果是稻子,出米率是6到7成,平均下来一人每天只有一两四左右的粮食。

这个时代没什么油水,土里干活的青壮一天这点粮根本就不够。

何况,除了吃的,百姓还得买盐买油买衣服等等,这些钱都得从这些粮食里出。

姜瑾的粮种亩产800斤,即使收五成国粮,十口之家手里还有4000斤粮。

这比他们以前种地不收租子还要多得多。

何况十口之家还可以分到一亩的旱地,旱地可种菜或是种土豆玉米什么的,能帮衬不少家用。

虽然粮种和肥料需要出钱另买,但这个价格不算高,在这些亩产面前算不了什么。

反正温饱是肯定没问题的,农闲还可以到城里找找临时工做做。

众人把这些数据在心里算了算,不由暗自点头。

“我觉得可以。”洛倾辞率先表态。

众人也都纷纷赞同。

慕宛白迟疑道:“主公,这样的话,我们的地让谁种?”

单靠分地给百姓种收国粮是肯定不够的,姜瑾自己还得种,而且是把最好的地留给自己种。

姜瑾显然想过这个问题:“就按现在给我们种地的人,如果有人想分地不想给我们种了,也可以,把他分到能分地的区域就行。”

“至于留下来的人,我们可以给予保证,他们不想做时都可以按农户给他们分地。”

慕青抚着胡子:“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留下来的人应会更多。”

农户的待遇自然是比不上帮官府种地的,毕竟每个月200左右的工钱是实打实的,偶尔还有其他福利。

农户种地,往往看天吃饭,一个不好就颗粒无收或是减产,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有自己的地。

当然了,这个好处在姜瑾‘不做时可分地’的保证下,也就不算什么优势了。

姜瑾点头:“你们大概规划一下,看看各地区哪些耕地可分出去。”

慕青等人忙应下:“诺!”

姜瑾看向一直不说话的卫青然:“下一期出一版这个新政策,把这个政策尽快落实下去,尽量在年前把该分的地分下去。”

她又看向慕青:“你们农科园以后多写一些科学种田文章刊登出来,到明年开春时还要安排学子到各地去教农户怎么种地。”

众人大声应下。

姜瑾想了想又道:“刻元岛和小元岛还有大量百姓,等他们建岛完成,大概有六十多万的百姓会到这边来,大家看看把他们安排到哪比较合适?”

洛倾辞沉吟道:“大庆的仁县和常海,还有泽阿郡都可以。”

事情繁多,姜瑾和众人一连着开会商议了两天,才把各种政事落实。

姜瑾管辖的百姓再次轰动了,因为时报上登出百姓可分田地。

“太好了!”孙圆躺在孙布娘的大腿上,听着阿娘念报,这种温馨的感觉让她一刻也不想动。

她们姊妹在瑾阳军完全掌控崇州两郡后不多久、就迫不及待来了戈凤。

那时瑾阳军到处在开路做建设,她们也不担心安全问题。

姊妹两人把想法和孙布说了,孙布没反对,还找了一队到丰州的队伍,让她们跟着一起走。

这个时候一切都乱糟糟的,他本想让她们两人晚点再去戈凤的。

至于母亲那边,他打算找人给她送封信告知此事。

现在她们既然要回去,那就不用写信了,直接把家里和母亲租的店铺地址都告知了她们。

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姊妹两人踏上去戈凤的道路。

越是往北,越是繁华,直到进了戈凤,她们才知道,世间竟有如此天地。

那时正是半下午,按着孙布给的地址一路问人,她们去了阿娘租的小店。

隔着老远,她们一眼就看到正在店里忙碌的母亲。

一切恍如隔世,如在梦中,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

孙布娘似感应到女儿的视线,不由回头看去,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两个女儿呆愣的样子就这样俏生生映入的她的眼帘。

她以为是自己对女儿思念太甚,看错了,回头继续忙活。

两息后她的动作忽地一顿,再回头看去,日思夜想的两个女儿果然还站在那。

那一刻她的心脏差点停跳,之后的相认场景她们都记不太清了,只知道哭了很久,周围围了很多人。

“我们现在是城里户籍,又分不了地,你高兴什么?”

孙喜一声打趣把孙圆从回忆中惊醒过来,她哼唧一声:“我们不分我也高兴,替农人高兴。”

“说起来朱姐姐家就是农户吧,他们应该能分地。”

她说的正是朱燕,文夏城回归不多久,朱燕就和她的父亲朱辽相认了。

后来濮南郡回归,他们就回了原籍。


  (https://www.bshulou8.cc/xs/13881/2366086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