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832章 汉军的虚实(上)

第832章 汉军的虚实(上)


他的这番话,显然只是一个托词罢了。

因为从这里到并州,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等他去禀报大将军再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汉军恐怕早就如潮水般汹涌北上,根本就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了。

而且,早在南下之前,大将军就已经明确下令,由张辽全权负责指挥,无需事事请示。

所以,张辽此时提出要禀报大将军,显然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找借口推脱责任。

“对,此举有伤天和,有损大将军的名声!”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附和道。

但这些话在郝昭听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让他在心里不禁暗暗翻了个白眼。

大将军有个屁的名声!

这是郝昭内心真实的想法,但他绝对不敢将其说出口!

不过,郝昭还是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不如控制一下水量,只要洪水冲垮汉军大营怎么样?”

张辽闻言,转头看向郝昭,眼中闪过一丝质疑,问道:“你能控制好水量吗?”

郝昭顿时语塞,他心里其实也没底,毕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法回答张辽的问题。

“你们能控制好水量吗?”

张辽并没有放过郝昭,而是立刻将问题抛给了周围的人。

这下子,周围的人都面面相觑,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他们都是从底层一路杀上来的粗汉子,对于这种精细的活计根本一窍不通。

决堤这种事情他们倒是会做,可如何控制水量,那可就是个技术活了。

别说这些只会厮杀的汉子了,就连军中的军吏恐怕也未必懂得如何控制水量。

毕竟,这需要一定的水利知识和经验,而他们显然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此计不行,我们的任务是为右路军撤离争取时间,而不是击败汉军。当然,如果有机会击败汉军,我们也必须要把握住。但像决堤这种事情,绝对不可取!”

张辽看着众人,一脸严肃地说道。

“诺!”

只听得一声整齐划一的应答,周围的军将们纷纷应和着。

郝昭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只得抱拳应诺道。

张辽见状,目光扫了一眼郝昭,不过并未多言。

“都散开吧!”

张辽高声喊道。

“能抵挡几日便抵挡几日,切不可硬拼!”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威严。

“诺!”

众军将齐声应道,声音震耳欲聋。

紧接着,他们开始迅速地四散开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张辽站在原地,静静地隔岸观望着汉军大营以及那些士卒们。他的目光锐利如鹰,将一切都尽收眼底。

这些汉军身上的装备显得十分简陋,大多数人仅仅穿着单薄的衣裳,毫无防护可言。

大汉的国力有限,根本无法为这些普通的汉军提供足够的甲胄。

即便是这些汉军都属于袁氏的部曲,情况也并未有所改善。

因为袁氏同样面临着财政上的困境,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去为他们配备甲胄。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袁氏部曲能够拥有一把完好的兵刃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更别提甲胄这种奢侈品了。

毕竟,甲胄的造价不菲,袁氏还远未达到财大气粗到可以为普通士卒都配备甲胄的程度。

只有那些真正的核心部曲,才有可能得到袁氏赏赐的甲胄,但这样的人数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在民间,私自制造和藏匿甲胄都是被严格禁止的行为。

但近年来朝廷对地方的管控逐渐松弛,加上连年的战乱,特别是黄巾起义的爆发,直接波及了八个州,给许多豪强世家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这些惨痛的经历使得不少世家豪强意识到,仅仅依靠官府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们开始积极武装自己的庄园、坞堡以及私人部曲,以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即便是像袁氏这样在大汉堪称顶级的世家大族,所能提供的甲胄数量也不过三千余副而已。

而袁术手中的甲士,大约只有两千副。

这两千甲士,可以说是袁术麾下最为精锐的力量了。

此时此刻,这两千甲士被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一千人在汳河以北列阵,抵挡着禁军的进攻;而另外一千人则紧紧护卫在袁术身旁,确保他的安全。

相比之下,其他汉军的装备就显得寒酸多了。

他们身上几乎没有任何甲胄,看起来就如同普通的农民军一般。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汉手中没有足够的甲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甲胄未能及时装备到汉军身上。

这所谓的北伐二十多万大军,实际上九成都是来自豫州、徐州、荆州和扬州等地的世家豪强所率领的私人武装,也就是部曲。

真正属于汉军的精锐部队,仅仅只有区区两万而已,而且这两万精锐还都掌握在卢植手中。

卢植手中的这两万精锐汉军,他们身上都装备着甲胄,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和防护能力。

相比之下,那些世家豪强的部曲则显得寒酸许多。

这些部曲能够拥有百余副铠甲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而大多数响应天子征召的世家豪强部曲,基本上只能保证人手一把刀,而且还是最普通常见的环首刀。

至于其他的装备,他们都指望着大汉这边来提供,可以说是抱着过来吃大户的心态。

不过,卢植手中虽然甲胄数量有限,但他所拥有的兵刃却相当充足。

这主要得益于大汉自前汉时期就开始实行的一项规定,即在各地设立武库,里面屯放着大量的兵刃。

这些武库所储备的兵刃数量众多,足够分发给响应征召的士卒们使用。

从以上种种情况不难看出,卢植手底下的这二十多万大军,基本上都是由关东地区的世家豪强们拼凑而成的。

而大汉真正的精锐力量,则集中在关西战场,那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4417288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