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623章 掌控匈奴大营(下)

第623章 掌控匈奴大营(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匈奴人离去,原本被重重包围的徐晃等人周围的空间逐渐变得宽敞起来。

那些心存愤怒的匈奴人眼见身后的同伴都已经逃离,自己孤立无援,也只得无奈地选择退走。

转眼间,原本密密麻麻的匈奴人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空旷的土地。

徐晃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稳步走上前,来到左贤王于扶罗的身边。

“左贤王,你也不必过于担心。”

徐晃一脸和煦的笑容,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本将军自会派人辅佐你的。”

他的语气轻松而自信,似乎对于接下来的事情早已胸有成竹。

于扶罗闻言,却咬牙切齿地看着徐晃,眼中充满了愤恨和不甘。

他终于明白了徐晃的真正意图,这一切不过是徐晃精心策划的一场戏。

之前徐晃所表现出的愤怒和杀气,都只不过是为了借题发挥,将禁军的势力插入匈奴大营罢了。

“徐中郎,这下你可满意了吧!”

于扶罗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吼道,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着,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徐晃听到于扶罗的怒吼,缓缓转过头来,与他的双眼对视。

徐晃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透露出一种毫不掩饰的嘲弄。

“于扶罗,要不是大将军看中了你,你以为你现在会是什么下场?”

徐晃冷笑着说道,他的声音冰冷而无情。

于扶罗顺着徐晃的手指看去,只见满地都是匈奴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这些尸体有的残缺不全,有的面目狰狞,让人不忍直视。

于扶罗的瞳孔猛地一缩,身体微微颤抖着。

“你这话什么意思?”

于扶罗的语气有些颤抖,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恐惧。

徐晃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阴恻恻的笑容。

他慢慢地靠近于扶罗,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道:“南匈奴是时候成为并州的一部分了,你若是识相点,乖乖听话,未来的大将军府或许还有你一席之地。”

于扶罗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身体像被雷击了一样,完全僵住了。

他的瞳孔急剧收缩,整个人都呆愣在了原地,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徐晃看着于扶罗的反应,心中暗自得意。

他嘴角的笑容越发明显,然后带着人转身离去,留下了一脸惊愕的于扶罗。

徐晃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止。

大批禁军进驻匈奴大营,将仅剩下四千多人的匈奴大营彻底掌控在禁军手中。

匈奴士兵们面对如狼似虎的禁军,根本无法反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营地被占领。

于扶罗心中暗自叹息,自己如今已完全沦为他人的傀儡,之前所经历的种种不过是被逼迫着做出选择罢了。

那数百匈奴将领,来自南匈奴的各个部落,其中多数更是那些对王庭心怀不满的部落成员。

如此众多的中高级将领在一夜之间惨遭屠杀,尽管动手的是禁军,但他这个左贤王又怎能完全摆脱嫌疑呢?

于扶罗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匈奴的各个部落。

为了能够顺利继承匈奴单于之位,这些敌对部落无疑会成为他最大的阻碍。

然而,事已至此,他似乎已经别无他法,难道真的只能依靠并州军吗?

于扶罗不禁苦笑一声,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如今的他,已然被牢牢地绑在了并州的战车上,无法脱身。

与此同时,并州的河东郡,玉壁城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紧张建造,这座城池的城墙终于高高耸立起来,高达三丈之巨。

不仅如此,玉壁城本身就位于黄土台之上,再加上黄土台本身的坡度高度,从地面线到城头的垂直距离竟然达到了七八丈之高。

这意味着,如果敌军胆敢进攻玉壁城,他们将会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想要攻打玉壁城并非易事,首先必须要冲上那高达五丈的缓坡,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只有成功登上这缓坡,才能抵达玉壁城墙下。

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搭建云梯,才能够冲上那三丈高的城墙。

并且因为地势狭窄,大型的攻城器械很难在黄土台上摆开。

这无疑又增加了攻城的难度,想要攻上城头,除了用人命耗之外,很难攻下这座关城。

如此一来,玉壁城的地势优势就使得它变得易守难攻。

这处天然形成的黄土台,将会成为了汉军攻入河东北部最大阻碍,宛如一根刺般难以拔除。

李渊凝视着阎忠,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直截了当地问道:“匈奴王庭最近有什么动作?”

自从李渊得知张辽所报告的匈奴侵扰边郡的消息后,他心中便下定决心,要将匈奴这个族群从历史的舞台上彻底抹去。

原本,李渊还曾计划先对付大汉,只要能够掌控住羌渠或者是于扶罗,便能间接掌控整个匈奴。

但事与愿违,羌渠竟然无法管束住他手下的各个部落,这让李渊意识到,这个匈奴王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阎忠听到李渊的问题后,略微迟疑了一下,似乎在深思熟虑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说道:“大将军,自从张辽将军抽调了五千反对羌渠部落的士卒后,这段时间南匈奴各部落还算安稳。羌渠单于在失去外部威胁后,这两个月来却大多沉迷于酒色之中,身体每况日下。不过,属下从商队那里获得的消息显示,匈奴这两个月里,铁器的交易量大幅增长,这恐怕预示着会有变故发生!”

李渊听完阎忠的汇报,眉头微皱,脑海中开始飞速地思索起来。

他将阎忠所说的情况与历史上南匈奴在本年发生的叛乱联系起来,试图分析当前南匈奴的真实状况。

尽管李渊已经成功地改变了南匈奴的许多方面,但有些事情仍然可以作为参考。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517522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