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699章 徐晃与周丁(中)

第699章 徐晃与周丁(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渊甚至不惜让那二十万大军远离家乡,在外征战长达一年之久。

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冒险,但李渊却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为了确保这二十万大军能够坚持一年之久,李渊对他们在河北以及中原地区所做的一些出格之事,选择了视而不见。

他明白,这些大军在外作战,难免会有一些行为过激的情况发生。

与得到那上百万青州流民相比,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大业。

李渊心中明白,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真正建立起强大的统治基础。

而那上百万的青州流民,无疑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有了这些流民的加入,人口问题将不再是困扰他的难题。

他们将成为他统治下的劳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同时,冀州和兖州所提供的粮食,也将为他的统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

李渊坚信,只要有了人口和粮食的双重保障,他一定能够坐稳这并州之主的名号。

尽管他顶着并州之主的头衔,但实际上,他真正能够掌控的区域却非常有限。

目前,他真正能够有效控制的仅有上党郡、太原郡、雁门郡和定襄郡这四个郡而已。

而西河郡、云中郡和五原郡这三郡,由于地理位置靠近胡人,且当地百姓稀少,李渊只能通过军户的方式,利用军队的力量来进行控制。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暂时维持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此外,朔方郡以及上郡仍然在匈奴人和羌人手中,这对李渊的统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如果不能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那么他这个并州之主的称号就只是一个虚名。

因此,李渊决心要让自己这个并州之主的称号名副其实。

他将继续努力,采取各种手段,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收复失地,最终实现对整个并州的真正掌控。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人口,才能为各项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在这其中,并州、河东和关中这三个地区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整体。

只有当这三地连成一片时,李渊才能够真正迎来他的崛起时刻,一飞冲天。

这也正是李渊为何要不惜耗费并州一半的力量,来支撑那多达二十万的大军东出的原因所在。

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这场战役的胜利,进而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

周丁与徐晃一同迈入了中军大帐。

帐内的气氛庄严肃穆,一众将领们按照官职大小依次鱼贯而入,分别在左右两旁整齐地落座。

周丁作为中路军的主将,自然是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主位上,显示出他在军中的崇高地位。

而徐晃则紧挨着周丁,坐在了他左手下方的首位。

这个位置离周丁非常近,足以说明徐晃在周丁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周丁。

这样的安排并非毫无意义,其目的在于让周丁手下那些骄横跋扈的将领们清楚地认识到徐晃的地位,从而收敛他们的行为,避免因为个人的傲慢和偏见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波折。

“诸位,自七月中旬东出以来,一路过关斩将,从八月攻进赵郡,马不停蹄地行军,历经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渤海郡。然而,距离大将军交代下来的任务,我们竟然一件都还没有完成啊!”

周丁站在大帐中央,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众多将领。

这些将领们来自各个阶层,从军司马到校尉,再到杂号将军,甚至还有一些幕僚。

大帐内人头攒动,不下百余人。

众人听到前将军的这番话后,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每个人的面色都变得严肃而凝重。

沉默片刻后,徐晃抱拳站出,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将军,虽然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还有时间。眼下距离过冬,满打满算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两个月里,如果我们全力以赴,抓紧时间,或许能够在入冬之前,成功运回三十万百姓!”

周丁微微颔首,表示对徐晃的看法表示认同。

他手捋着短须,若有所思地说道:“嗯,这一点本将也有信心。本将沿途都已经安排了兵马驻守一些重要的要道,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我们可以效仿大将军在沿途设置赈济点,为百姓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援助,引导他们前往并州。”

周丁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将领们纷纷附和道:“将军英明!”

一时间,大帐内响起了一片赞扬之声。

周丁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着,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不过,目前本将军最为担忧的便是乌桓人。在渤海彰武县,盘踞着一伙数量不少于八千的乌桓骑兵,让本将军十分担心他们会在我们的后方捣乱,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一局势?”

周丁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了徐晃身上。

徐晃心领神会。

关于这伙乌桓人,徐晃早在进入河间郡时便有所耳闻。

这些乌桓人进入冀州后,肆无忌惮,为非作歹。

他们四处劫掠乡里,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徐晃一路走来,几乎没有见到几个完好无损的村庄,都是残破不堪,百姓们也都四散逃亡,藏匿于乡野之间。

这些百姓大多是自耕农,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以乡亭为单位聚居。

这些自耕农不仅是大汉的子民,更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如今的河间郡和渤海郡,那些毫无防护的乡里早已被乌桓人摧毁得面目全非。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406320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