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718章 税收与支出(上)

第718章 税收与支出(上)


而河东地区作为这场灾祸的重灾区,经过统计,就有十三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不幸丧生。

在这十三万人中,死于瘟疫的仅仅只有两三万人。

这样的对比,无疑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渊手下那群尽心竭力的文武官员们,当然,更少不了李渊本人的严格监督。

从五月到如今的十月初,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里,李渊一直坐镇在河东郡,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与灾民们一同度过难关。

即便是尹氏即将临盆的消息传来,李渊也没有丝毫动摇,依然坚守在河东,与灾民们共患难。

这种精神,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眼中,尤其是在阎忠等传统世人的眼中,李渊的做法简直可以与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相媲美了。

毕竟,在那个时代,没有哪个掌权者会像李渊这样,将百姓的生命看得如此之重。

就拿高坐在洛阳龙椅上的刘宏来说吧,他又怎么可能会将目光投向洛水以北那些受灾的百姓呢?

这就是差距。

此时此刻的阎忠,对于李渊能否成功夺取天下这件事,信心倍增。

有如此一位将百姓视为亲子般爱护的英明之主,想要夺得天下,又怎会有什么困难呢?

在宽敞的大堂内,阎忠与黄都分别端坐于两侧,而李渊则端坐在上方的首位。

他面带微笑,缓缓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对着众人说道:“如今,灾民们都已得到妥善安置,河北的钱粮也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并州,并州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了。这一切的成果,都离不开诸位的尽心尽力啊!孤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完,李渊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杯中的美酒。

“万万不敢当啊!”

黄都和阎忠见状,赶忙站起身来,黄都回应道。

“这一切都是大将军您的英明领导所致,若无大将军,吾等又怎能如此齐心协力呢!”

阎忠率先开口,带头对着李渊躬身行礼,言辞恳切。

“正是如此!”

黄都也连忙附和道,他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与阎忠的话语相互呼应。

在他们身后,其他官员们也纷纷起身,恭维起李渊来。

一时间,大堂内充满了阿谀奉承之声。

李渊听着这些溢美之词,心情愈发愉悦,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人啊,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难以抵挡他人的恭维和赞美。

即便是李渊这样久居高位的人,也依然对这一套颇为受用。

李渊与麾下官员寒暄了一会儿后。

进入正题。

“目前大汉那边的局势,想必诸位都心知肚明!大汉如今可谓是内忧外患,关东地区各地纷纷反叛,朝廷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北伐河东郡!”

李渊环视众人,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接着说道。

“孤耗费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才建成了玉壁城,本以为可以作为北伐的桥头堡,没想到如今却成了一个无用的摆设,白白浪费了一些钱粮,实在是不应该啊!这都怪孤事先没有摸清大汉的真实情况!”

说罢,李渊不禁叹息一声。

这时,黄都连忙插话道:“大将军此言差矣!大汉的实际情况,又有谁能预料得到呢?大将军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何错之有?又岂会有人怪罪呢?”

黄都话音未落,他身旁的一群官员也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同黄都的说法。

李渊见状,微微一笑,然后看着众人,缓声道:“如今已经进入十月,天气渐冷,料想那汉军也不敢贸然进攻河东。所以,孤决定先堵住黄河的缺口,防止洪水泛滥,然后挥师南下,收复河东南部地区,并进行一番梳理整顿,以免耽误明年的春耕。”

此言一出,大堂内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众文武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原本,他们一直担心大将军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动作,没想到竟然只是要去堵住黄河的缺口而已。

这几个月以来,大将军每次召集文武群臣,都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安排。

这些事情往往都不是小事,搞得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连脚都几乎沾不到地。

众人都对大将军的频繁折腾感到有些吃不消,深怕他又会整出什么意想不到的幺蛾子来。

就连黄都和阎忠这样的重臣,也对大将军的行事风格颇有微词。

实在是因为这位大将军一旦有了足够的粮食,就会立刻开始各种折腾。

不是忙着移民,就是忙着扩军,要么就是扩张领土。

整个并州,除了一部分人在收割粮食之外,其他人都在忙碌地向北移民实边。

就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二十万来自常山郡的百姓被迁移到了云中郡和五原郡。

如今的云中郡,汉民人口不下十八万;而五原郡的汉民人口也不少于十四万,数量相较于之前足足翻了一番。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变化。

原本居住在这两个郡的胡人,都被大将军掠夺到了太原郡和上党郡,成为了当地府兵的佃户。

右路军从河北中原地区掠夺而来的大量粮食,在大将军的部署下,被妥善地安置在各地新建的粮仓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今并州各地的粮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已经多达六十座,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这些粮仓分布在并州的各个郡县,其中以上党郡的粮仓数量最多,达到了惊人的十八座。

太原郡次之,拥有十二座粮仓。河东郡有七座,雁门郡有十座,定襄郡有三座,云中郡有四座,五原郡有三座,西河郡有五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粮仓中的粮食均来自今年的秋收,是被李渊征税收上来的。

按照李渊所规定的标准,每座粮仓的规模都在二十万石到三十万石之间。

但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所有的粮仓都被填满。

实际上,只有上党郡的十八座粮仓真正装满了粮食,其他各郡的粮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空缺。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386396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