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721章 诞生(上)

第721章 诞生(上)


待使者离开后,李渊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眼神犀利而冷酷,仿佛能够洞悉一切。

“来人!”

李渊高声喊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威严。

一名侍从闻声迅速赶来,单膝跪地,等候李渊的吩咐。

“通知高顺,让他严密监视匈奴的一举一动,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率军杀入匈奴!”

李渊下达了命令,语气坚定而果断。

李渊深知,目前的局势对他来说非常有利。

羌渠病重,匈奴的权力出现了空缺,而於夫罗却迟迟没有返回匈奴王庭坐镇。

这样一来,匈奴内部必然会有人心生觊觎,企图争夺权力。

李渊要的就是这种混乱的局面,只有让匈奴内部乱成一团,他才能有机会趁虚而入。

“十日后,再将消息传递给於夫罗。”

李渊转头对身旁的陈琳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深意。

“遵命!”

陈琳恭敬地应道,他明白李渊的意图,也知道这个计划的重要性。

如今,匈奴内部发生了骚动,这无疑给了李渊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决定好好利用这次匈奴王庭权力真空的契机,一举将匈奴吞并,并彻底掌控河套平原。

这其实是李渊早就谋划好的计划,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如今,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筹备,终于到了可以付诸行动的时候。

州牧府内,气氛紧张而凝重,众人都在期待着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

随着州牧府的两道命令迅速下达,整个局势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

第一道命令,传令兵们如同离弦之箭,驾驭着快马,风驰电掣般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他们的任务是找到五原郡阴山防御使高顺,并将大将军的命令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他。

与此同时,另一道命令却在拖延了整整十天之后,才由一队轻骑执行。

他们从晋阳出发,穿越山川河流,踏上了寻找於夫罗踪迹的征程。

这一行动看似迟缓,实则蕴含着深思熟虑和策略考量。

在这两件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李渊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他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安心等待尹氏生产。

随着尹氏临盆日期的临近,整个州牧府都忙碌了起来,所有人都围绕着尹氏展开各项工作,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李渊也特意抽出一些时间,每日陪伴在尹氏身旁。

二十二岁的尹氏,因为怀孕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成熟韵味,浑身都弥漫着母性的光辉。

不过此刻的李渊却无暇顾及这些,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尹氏和即将降生的孩子身上。

就在李渊陪着尹氏坐在房屋中闲聊时,突然间,尹氏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呼喊。

这声呼喊如同惊雷一般,瞬间打破了州牧府的宁静,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起来。

随着大批医者和稳婆的匆忙赶到,产房内顿时变得喧闹不堪。

李渊被众人赶出了产房,他只能在门外焦急地踱步,心中默默祈祷着尹氏和孩子能够平安无事。

由于接产的时间正值傍晚时分,产房内的光线较为昏暗。

稳婆和医者当机立断,吩咐仆人们迅速竖起火把,熊熊的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产房。

伴随着尹氏一声声凄厉的痛呼,李渊心急如焚地站在房门外,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此刻的李渊,完全失去了平日里那副沉稳淡定、波澜不惊的模样。

即便是面对十万雄师压境,李渊都未曾如此焦虑过。

此时此刻,房中的那个女人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即将为他诞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这不仅是李渊两世以来的头一遭,更是他首次体验为人父的感觉。

在这纷繁复杂的情绪交织下,李渊心中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有对未知的彷徨和不安。

同时,随着即将成为父亲这一事实的临近,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也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甚至,因为这份责任,李渊生平第一次对自己的造反事业产生了动摇。

毕竟,在此之前,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不必顾忌他人的感受和后果。

反正重活一世,他已经赚到了,所以才会有那些在常人眼中疯狂至极的举动。

完全将自己逼入绝境,没有丝毫退路可言。

但正是这种看似自寻死路的行为,却成为了李渊崛起的契机。

在众人皆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李渊却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他不仅突破了重重困境,还成功割据了如今的八郡之地,成为一方霸主,称王称霸自然不在话下。

这一切成就,都是李渊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取得的。

由于心中没有任何牵挂,他可以毫无顾忌地使出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李渊的成功之路,是用数百万人的尸骨铺就而成的,是踩着那些世家豪强的肩膀走过来的,更是登上洛阳龙椅的代价。

其中的艰难险阻和血腥残酷,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很多时候,李渊都没有给自己留下丝毫后路,他孤注一掷,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这一场豪赌之上。

如今的李渊即将迎来自己的子嗣。

有了家人的牵挂,他是否还能够像以前那样不顾一切,不顾家人的安危,去冒险行事?

这个问题开始在李渊的心中萦绕,让他感到彷徨和迷茫。

原本坚如磐石的信念,此刻也开始产生了动摇。

李渊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院落之中,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呆愣在原地,久久无法动弹。

周围的仆从们远远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整个场面异常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

尽管李渊在平日里对待仆人还算和善,并不像其他权贵那样苛刻,但这些仆人心里都很清楚,在这位家主的命令下,死了数百万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仁义之主呢?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382551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