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751章 张辽的攻势(上)

第751章 张辽的攻势(上)


如今,洛阳的每石粮食价格都快要逼近五千钱了,相较于以往,整整翻了几十倍!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

即便是洛阳的底层官吏,也都陷入了无米可炊的困境。

在这四个月里,许多官员因为无法忍受饥饿和生活的艰难,纷纷拖家带口地离开了洛阳,以避开这个充满是非和苦难的地方。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许多官员对当今的天下都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尤其是那些来自北地的官员,他们的家乡河北几乎完全被战火所笼罩,甚至战火还逐渐蔓延到了中原地区。

朝廷却对此毫无作为,任由并州的黄巾贼势力不断壮大。

虽然这些官员也明白朝廷可能有其难处,但他们的家人都在河北,他们又怎能坐视不管呢?

他们迫切地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派遣大军前去平定战乱,拯救他们的家乡和亲人。

河北每次传来的奏报,都像重锤一样狠狠地敲击在这些河北出身的官员们的心上。

他们颤抖着双手,接过那一份份充满血腥和死亡的报告,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他们的灵魂深处。

每个月,这些官员们都会收到来自河北的噩耗,那些破家灭族的消息让他们心如刀绞。

他们无法想象自己的家乡正在遭受怎样的苦难,亲人们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甚至可能已经命丧黄泉。

面对这一切,一些官员如遭雷击,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对并州的黄巾贼充满了刻骨的仇恨。

张辽对洛阳的伤害,更是让洛阳上下对他的痛恨达到了极点。

这个名字在人们的口中被反复提及,每一次都伴随着诅咒和谩骂。

他的罪行被无限放大,他就是造成这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

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大汉对张辽的仇恨如野火般迅速蔓延。

他的名字瞬间超越了黄都和阎忠,成为了天下反贼中的第二名,仅次于贼首李渊。

这一变化令人瞠目结舌,充分说明了张辽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激怒了洛阳的君臣。

而在颍川郡的颖阴城,这座曾经繁华的大城如今却显得格外凄凉。

四年前,黄巾军的铁蹄踏破了这里的城墙,波才的军队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过,将这座城市摧毁得面目全非。

如今,张辽所属的数千禁军再次歇息在这片废墟之上。

颖阴城自从被波才攻破后,又落入了李渊的手中。

当李渊撤走时,他竟然毫不留情地放了一把火,将这座城市烧成了一片焦土。

四年来,颖阴城一直未能恢复元气,它就像一个受伤的巨兽,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

没有人来修缮这座城市,也没有人愿意重新在这里定居。

它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只有那些残垣断壁还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朝廷似乎将这座县城遗忘在了角落里,迟迟没有派遣县令前来赴任。

就在这看似被遗忘的地方,张辽却率领着五千禁军和五千屯骑,如幽灵一般游荡在陈留郡与颍川郡之间,专门阻击那些从关东运往洛阳的钱粮。

颍川郡,这个张辽所属的临时大营,如今成为了他的活动中心。

自九月份开始,张辽便果断地率领三千禁军进驻了颖阴县,他没有遭遇任何反抗势力的阻挠。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辽充分利用旋门关和轩辕关这两处战略要地,不断出兵袭击那些运送钱粮的队伍。

他的行动犹如疾风骤雨,让敌人防不胜防。

这一系列的出击,不仅让张辽收获颇丰,更是让他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

这两个月里,从陈留以及豫州支援到洛阳的二十多万钱粮,其中竟然有一大半都被张辽成功截留。

这些钱粮,原本是中原各地支援给洛阳的重要物资,如今却都成了张辽所部的战利品。

如此巨大的财富,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如此巨额的钱粮,张辽所率领的这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毕竟,骑兵的主要优势在于机动性和战斗力,而非运输能力。

于是,张辽当机立断,派遣专人将这些钱粮运往了东郡,以确保它们的安全和妥善保管。

即使到了现在,中原各地仍然源源不断地向洛阳运送着钱粮。

只要这些运粮队被张辽的游骑发现,那么它们几乎就会成为张辽的囊中之物。

中原各地的兵卒实力实在是太弱了,完全无法与张辽的精锐骑兵相抗衡。

那些所谓的郡兵,其实更像是临时征召而来的民夫,根本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张辽只需派出百余骑,就能轻易地冲散由上千名民夫组成的运粮队伍。

不仅如此,颍川郡的郡兵更是无能到了极点。

他们一见到大队的骑兵,就会吓得立刻关闭城门,生怕并州的骑兵冲进城里来。

不过,这些郡县也并非完全坐以待毙。

有时候,一些游侠或者大队的郡兵在得知了有小股散骑出没的消息后,也会勇敢地出兵去围堵。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张辽已经收到了七八起小队骑兵遭遇袭击的报告,甚至还有两股小队骑兵失踪的消息。

这些小队骑兵通常都是以什人为一组,分散在陈留郡和颍川郡的各个地方,负责搜寻那些运粮队。

这些郡兵和游侠们,虽然也有些许勇气,但他们只敢去招惹那些零散的小股骑兵。

一旦面对那些公然在官道上驻扎的大规模并州骑兵,这些郡兵和游侠们就完全丧失了胆量。

在陈留郡和颍川郡这两个大郡中,反抗势力最为活跃的当属陈留郡。

张辽所遭受的大部分损失,也都源自于陈留郡。

相比之下,颍川郡则显得相对平静。

这主要是因为四年前,李渊曾对颍川郡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扫荡,将其掘地三尺。

即使到现在,颍川郡都尚未完全恢复过来。

而且,由于李渊的威名远扬,颍川郡的官吏和世家大族对这支隶属于李渊的骑兵都心存忌惮,不敢轻易放肆。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33937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