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单于李渊(上)
可以把单于比作国王,而这些各部首领和贵族则相当于将领和臣子。
于扶罗的让位,就如同国王将王位传给了一个外来者,这让这些原本的“将领”和“臣子”们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如今的李渊,其势力可谓如日中天,麾下兵强马壮,实力超群。
相比之下,他们这些臣子即使联合起来,也难以与之抗衡。
更重要的是,由于李渊的单于身份,他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匈奴的大义名分。
他的号令一出,匈奴各部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任何胆敢违抗命令的人,都会被视为叛乱分子,而李渊则有权将其斩杀。
可以说,于扶罗将单于之位让给李渊,实际上是赋予了李渊对匈奴的绝对处置权。
这些匈奴各部首领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却根本无法反抗。
这种被人掌控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无疑是最为憋屈的。
李渊面无表情地看着跪在地上向他臣服的于扶罗,缓缓开口问道:“你确定要如此吗?”
于扶罗不敢抬头,只是再次叩头道:“臣,拜见单于!”
这一次,李渊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拒绝。
因为在这里,并不存在什么三辞三让的礼节。
这里是草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
而李渊不仅拥有强大的实力,还得到了上任单于之子的让位,他成为单于已是当之无愧。
至此,南匈奴的单于之位历经数次更迭,最终落入李渊之手,所有的纷争与动荡都已平息,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那些追随于扶罗一系的匈奴人,在见到于扶罗拜倒在李渊面前后,为了保住自己日后的权力和荣华富贵,也不得不纷纷效仿,跪倒在地。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那些仍在犹豫不决的匈奴各部首领们彻底震撼了。
只见跟随于扶罗而来的七千匈奴人,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驱使一般,齐刷刷地从马背上跃下,在战马的身旁,毫不犹豫地朝着李渊匍匐在地。
这场景,宛如单于即位之时,所有部落向其宣誓忠诚一般庄严肃穆。
此时此刻,李渊俨然成为了匈奴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单于。
那些部落首领和贵族们目睹这一幕后,心中再不迟疑。
这些能够成为首领或在此处立足的贵族,没有一个是愚笨之人。
虽然不能说他们个个都老谋深算,但至少都是明眼人。
面对眼前的局势,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而那把刀就摆在他们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表示同意。
“好,我接受单于这个位置!”
李渊环视着在场的匈奴各部首领和贵族,郑重地说道。
“匈奴各部的地位依旧不变,于扶罗,你依旧是右贤王!不仅如此,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将永远是匈奴的右贤王!”
李渊深知,要维护与匈奴的良系,最关键的就是要保住他们现有的地位和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跟随自己。
毕竟,匈奴这样的草原民族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差异。
汉族百姓大多以耕种为生,他们的生活被局限在一方土地上,甚至有些百姓一生都未曾离开过自己的村庄。
匈奴人却截然不同。他们以游牧为生,随着水草的迁徙而居无定所。
面对这样的民族,若想有效地管理他们,就不能照搬汉族地区的方式。
历史上,封建王朝对付草原民族的常用方法便是拉拢其上层人物。
李渊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承诺。
他不仅要确保匈奴各部的地位稳固,还要将他们的家眷圈禁到晋阳。
这样一来,这些部落的首领和贵族们就会因为家人的安危而与李渊保持紧密的联系。
家眷成为了双方关系的枢纽,使得李渊能够更好地掌控这些部落。
未来的李渊必定会通过册封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对于那些渴望继承部落首领之位的人来说,他们必须得到李渊这位单于的认可和同意才行。
而李渊所拥有的单于之位,毫无疑问,在日后也必然会传承给他的子孙后代。
当这些部落首领们看到李渊并没有像他们之前所担忧的那样,夺走他们的地位,甚至连一丝伤害他们的意思都没有时,他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诧异之情。
毕竟,他们之前所听到的关于李渊的传闻与眼前的事实相差甚远。
要知道,李渊的名字在汉地可是如雷贯耳,甚至可以达到让小儿止住夜啼的程度。
匈奴人自然也对他有所耳闻,这也是匈奴部落对李渊心存忌惮的原因之一。
如今听到李渊许下的这些承诺后,匈奴各部首领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谢单于!”
这些刚刚投降的部落首领们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向李渊表示诚挚的谢意,完全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丝毫的丢脸或心理负担。
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下,生存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放下一切,只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
而对于那些已经臣服大汉长达一百多年的匈奴人来说,他们又能有多少反抗的意志呢?
这一百年来,匈奴与大汉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
匈奴人几乎已经成为了大汉的雇佣兵,每当大汉面临重大战事时,总能看到匈奴人的身影。
在原历史上,他们参与了对凉州叛军的作战,也卷入了张举张纯的叛乱。
长时间的战争和压迫使得匈奴人终于忍无可忍,最终选择了反叛大汉。
事实上,在东汉时期,不只是匈奴人,乌桓和羌人也都充当过大汉的雇佣兵。
汉羌之间的百年战争中,就有一部分羌人站在了汉人一方,一同对抗外来的羌人。
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小冰河时期来临之后,凉州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变得越来越贫穷。
凉州的本地人自然不希望有外来者与他们争夺有限的资源。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283768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