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四合院:开局系统选错人 > 第579章 累的跟条死狗一样

第579章 累的跟条死狗一样


听了自己儿子的话,叶凌天也在一旁笑了笑。

“可不是嘛,昨天小飞揣着票去供销社,回来时嘴都合不拢了,说这自行车供销社刚好就剩这一辆了。”

孙晓丽从屋里出来,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蓝布包。

里面除了给张明姥姥姥爷带的槽子糕和桃酥,还有她缝制的两套新衣裳。

她扫了眼院里整装待发的众人,笑着说:“既然都到齐了,咱就赶紧走。

你们姥姥姥爷他们估计正盼着咱们回去呢。”

“妈,我来拎。”张明上前接过布包,掂量了下,不算轻,便顺手挂在自己自行车的车把上。

众人重新推上自行车,张建国锁好97号院的院门,将钥匙揣进兜里。一行人鱼贯而出,朝着城外乡下的方向赶去。

他们这阵仗确实惹眼,九个人骑着六辆自行车,在还不算宽敞的胡同里行驶缓慢,车轮碾过路面的“咕噜”声混着车铃声,格外热闹。

尤其是叶飞那辆崭新的永久28大杠,红绳在车把上晃晃悠悠,更是吸睛。

路过街口时,几个晒太阳的老街坊直勾勾地瞅着,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这家人是干啥的?咋有这么多自行车?这一家有一辆自行车就算不错了,他们家竟有六辆......”

旁边的人赶紧拉了拉他的袖子:“别瞎瞅,看着像是回乡下走亲戚的,许是日子过得宽裕吧。”

这些议论声不大,被风一吹就散了,没传到张明他们耳朵里。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往前赶,出了城,路面渐渐变成了土路,车轮碾过扬起些微尘,却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

张朋坐在叶飞的车后座,一手抓着车座,一手指着路边的麦田喊:“飞哥!你看那麦子!绿油油的!”

叶凡也扒着叶凌天的车后座,好奇地打量着乡下的景致。

叶红则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母亲自行车的前杠上,偶尔跟孙晓萍说句话,声音软乎乎的。

孙笑丽和孙晓萍并排骑着车,姐妹俩许久没这样一起赶路了。

她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孩子的功课聊到家里的琐事,笑声随着风飘出去老远。

张明骑在最前头,时不时回头看看,见一家人都乐呵呵的,心里也很高兴。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空气里满是泥土和麦苗的气息。

他估摸着,再有一个小时,就能到姥姥家了。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在土路上稳稳的行驶,车轮碾过松软的泥土,偶尔溅起几粒尘土,却丝毫不影响赶路的兴致。

说说笑笑间,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

前方的视野渐渐开阔,一片错落的土坯房出现在视野里。

村口的老槐树枝桠遒劲,在风中轻轻摇曳。

这个村子正是张明姥姥家所在的孙家庄。

离村口还有百十米远时,张明眼尖,瞧见槐树下站着两个人影,正踮着脚往这边望。

他心里一热,朝着身后喊:“姥姥姥爷在村口等着呢!”

众人闻言都往前看,孙晓丽眼睛一亮,加快了骑车的速度:“真是咱爹娘!”

离得越近,看得越清。

站在前面的是张明的姥爷,穿着件深蓝色的旧棉袄,腰杆却挺得笔直。

姥姥则裹着件灰布头巾,手里还揣着个暖袖,正一个劲地朝这边挥手,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

“爹!娘!”孙晓丽率先喊了一声,眼圈有点红。

“姥姥!姥爷!”张朋从车后座上蹦下来,撒腿就往村口跑。

叶飞连忙停下车,在后面追着喊“慢点”。

孙平安迎了上来,看见张明他们,浑浊的眼睛亮了亮。

他声音有些沙哑:“你们可算来了!我跟你妈从早上就盼着。”

宋小梅拉着孙晓丽的手,上下打量着,嘴里不停念叨:“瘦了点,是不是没好好吃饭?快,家去,炕都烧好了,暖和着呢。”

叶红和叶凡也怯生生的叫了声“姥姥姥爷”。

宋小梅笑得更欢了,从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塞到俩孩子手里:“好孩子,快拿着,甜着呢。”

一行人簇拥着两位老人往村里走,自行车叮叮当当的响声和说笑声搅热了安静的村口。

孙平安拉着张明的手,问他工作忙不忙。

宋小梅则跟孙晓丽、孙晓萍念叨着家里的事。

张朋和叶飞早没了影儿,估摸着是跑到前边去了。

叶凌天和张建国跟在后面,帮忙拎着带来的东西,时不时跟孙平安搭两句话。

就行张明一家骑着自行车在土路上轻快前行时,谁也没留意到,几百米外的身后,阎解成正喘着粗气,累的像条死狗一样,扶着膝盖直不起腰。

他不敢跟得太近,只能借着路边的树影和土坡遮掩,远远盯着那一串移动的自行车。

张明他们骑得不算快,可两条腿哪跑得过车轮?

刚开始他还能凭着一股劲跟上,没过半个钟头,就被甩开了一大截。

如今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腿肚子转着筋,喉咙里火辣辣的,像是吞了把沙子。

“他娘的.....这哪是人遭的罪.....”

阎解成抹了把脸上的汗,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干硬的土地上,瞬间洇出个小土点。

他真想一屁股坐下来再也不动,可一想起出门前老爹阎埠贵的话。

“盯紧了张明,看他到底去了哪,跟谁来往,要是找回咱家丢的钱,我给你20块。”

他那点泄气的念头又被压了下去。

20块钱啊,他从小攒到大攒的钱都没20块。

这笔诱惑让他咬着牙,一瘸一拐的往前挪。

眼瞅着张明一行人拐进了村口,阎解成心里咯噔一下。

他小时候跟着爹娘走亲戚去过乡下,知道村口多半有民兵站岗,尤其这年节底下,查得更严。

他这副气喘吁吁、鬼鬼祟祟的样子,要是被逮住,轻则盘问,重则当成坏分子扭送公社,到时候真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他赶紧猫腰躲在一棵老榆树后,探着脑袋往村口望。

果然,槐树下除了等着张明一家的两个老人,还有两个扎武装带的民兵,正抱着枪来回溜达,眼神警惕得很。


  (https://www.bshulou8.cc/xs/13225/4417556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